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岗融合”的改革研究
2020-01-10苏一波
苏一波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一)社会需求旺盛
据统计,2020年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将超过1.26亿人。按照2013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全日制幼儿园全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到1 ∶ 7 ~ 1 ∶ 5,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1 ∶ 9 ~ 1 ∶ 7。2018年,在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干部专题培训中,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姜继为教授预计:到2021年,我国幼儿园的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大有可为。
(二)党和政府重视学前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从以上文件和政策都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学前教育一定是朝阳行业。
(三)学前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不断完善
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但目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改行而来,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工作要求和市场需求。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我国学前教育教师素质,严格落实幼儿园教师准入机制,2010年,教育部要求幼儿园教师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2015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纳入全国统考。至今,我国幼儿园教师入职考试制度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
(四)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
据调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不仅数量上剧增,而且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不再局限于幼儿园、早教机构,还有各类培训机构(如幼儿舞蹈机构、口语训练机构等)、儿童图书音像出版社、儿童玩具教具设计公司等。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1]。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旺盛,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文件后,国内掀起了学前教育的热潮。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高峰期,是高职高专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良好时机。与此同时,国家对学前教育教师准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家长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重视以及社会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办出质量、办出特色,需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专业岗位要求定位培养目标,构建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应突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据调查,目前,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大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出现与实际岗位所需能力脱节的现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许多高职院校不了解当前用人机构对学生的要求、不清楚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缺乏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但日常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未来实际工作中,也很难获得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2]。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岗融合”的改革措施
(一)紧密联系岗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出市场急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首先要结合市场需求,深入了解职业面向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调整教学计划。
1.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除了与高水平幼儿园合作,还应与儿童图书音像出版社、儿童玩具教具设计公司等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要通过校园、校企深度合作,定期与幼儿园和有关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合作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2.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方面,高职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邀请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儿童图书音像出版社、儿童玩具教具设计公司等代表参与,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紧密联系未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注重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可利用寒暑假或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幼儿园、合作企业等一线进行实践,了解当前幼儿园或企业的实际运作模式,让教师带着一线实践反思进行教学改革。
(二)重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企业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重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从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5个模块进行构建。
通识教育模块,根据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科目《综合素质》的考试大纲,设置教师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专业基础模块,根据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试大纲设置,整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交叉和重复开设的内容。把原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等适合本科类课程改设成幼儿教育心理学,增设家庭与社区教育、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课程,这一模块的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专业核心课程,把学生技能的发展作为突出任务,重点发展学生唱、弹、跳、画、说、写、做、用8个方面的能力:“唱”“弹”技能方面,设置乐理与视唱、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歌曲演唱课程;“跳”技能方面,设置学前舞蹈基础、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等课程;“画”技能方面,设置简笔画、设计与工艺(主要内容是贺卡的制作,纸艺、泥塑、玩具的制作等)等课程,这一模块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职业相关课程:针对早期教育方向开设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早教机构环境创设等课程;针对幼儿园管理方向开设管理学基础、幼儿园管理等课程;针对国学教育方向开设剪纸、国画、围棋等课程,通过选修课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包括社会实践、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课岗融合”的改革,教师非常关键。教师要积极探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教师教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未来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
第一,利用模拟课堂开展教法课程。教法课程的教授,可以先提供相应主题,将学生分组,模拟课堂。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为例,教师布置学生预习下次课的知识点,抽取1至2名学生根据知识点选取曲目,按照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要求进行10~15分钟的模拟课堂教学。其他同学分为小组,从评委的角度形成点评意见。鼓励全员参与的同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起来,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锻炼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实现课堂价值最大化。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先学习相关知识。以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学习策略”这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课前录制一段关于“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微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学习,同时提出学习任务。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针对“学习策略”的知识点进行深度讨论,教师答疑解惑。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大量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幼儿园游戏、声乐、舞蹈等,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等,探索线上线下混合、课内课外混合、讲授实操混合的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是近年来高职高专的热门专业之一,高职高专应抓住有利时机。然而,要想办出质量、办出特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如此才能让学前教育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