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美育德: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0-01-10肖硕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美育

肖硕武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应然”与“实然” 必要性

(一)实然:“立美育德” 课程思政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时代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和学生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青少年要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在这一前提下,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美育以思政课程为主体,课程目的性较强,相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思政课程发展成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思想道德教育和美德教育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不仅仅是名词上词序的调换,还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的调整,让美育从刻意到潜移默化,从学生没有热情到喜闻乐见,让课堂成为美育的稳定平台,为社会输送大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是大思政体系对高校美育的本质要求。

(二)应然:“立美育德” 课程思政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中的价值

高职艺术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职能,这些被培养出来的学生要符合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设计类毕业生的从业岗位往往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和美学,一定程度上有引领社会潮流、传递社会价值的功能。这对学生的个人思维素养、价值观和审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在思想上符合社会对当代设计业青年人的要求,有较强的道德修养和创新思维;在能力上有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眼光,能够通过作品传递正向价值,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但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的美育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据调查,大部分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校存在美学教育课程缺位,课堂思政得不到重视的问题。面对这样不太乐观的现状,通过课程思政这一有效路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改革,能够让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设计类优秀人才,对整体社会艺术设计业发展有莫大帮助。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教学改革要先从教育观念开始。各大高职院校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校方领导和相关教师就必须真正从心底认同课程思政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才能够将思想转化为行动[2],在行动上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然而,在现实当中,许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了解和认同感不足。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美育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仅仅是中央下发的文件和学校里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不了解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什么,自然对这一课程改革落实没有太大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将中央文件中对于课程思政的要求转变为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这直接阻碍了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落实工作。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创新手段和方法

部分学校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究不足,大部分教师仍旧采用“填鸭式” 教学法,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部分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3]。而且,在课程思政与学科的具体融合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形成创新的融合体系,具体操作过程中,自然科学知识和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等的融合还较难实现。此外,课程思政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的问题也较为明显。

(三)缺乏具有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

决定课程思政落实效率的除学生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当下,许多院校并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也没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这一方面使教师无法掌握课程思政的具体操作方法,另一方面难以了解课程思政的前沿研究成果,整体的教学思想和方式都较为滞后。甚至部分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不同学科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的差异,采用不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而导致教学方向偏离。

三、立美育德: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重构

“立美育德” 既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教师应借助课堂这一阵地,充分梳理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建立美的标准,构建美的内容,以美的方式方法,融入教学各环节,从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以高职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创作成果主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投入市场,肩负着宣扬中国当代价值观、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基于专业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专业- 课程- 教学单位” 三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专业方面,应依据新时代国家、社会、行业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对标重新修订体现课程思政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面,应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 为目标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同专业同年级同课程可集中备课,分工梳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名人名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分解到各教学单元。如对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师可将该课程划分为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子项目构成,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思政的案例内容与各子项目进行映射、融入,教师通过形式美、内容美、方法美的教学手段,在传授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美德的认知,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在当前互联互通的智慧教学生态下,大部分教学资源和研究前沿成果都可以在网上公开获取,这些信息的公开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同样地,各个学校和教师也应该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相关资源分享。笔者建议成立一个线上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微课和教案、PPT 等上传到该平台中进行共享。一方面,节约教师在探索课程思政与具体教学融合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加快整体课程思政开展进度,争取早日实现全方位的大课程思政格局;另一方面,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同时通过平台上的交流,使整体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碰撞出新的火花,促进整体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变革。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部分是“95 后”,这一群体年轻有朝气,有自己的思维,敢于反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和不合理的规定。前文提到“立美育德”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将思想道德教育和美德教育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同课程思政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授色彩调和知识点时如果要融入课程思政,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最美中国色》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从历史人文、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领域了解最美的中国色彩,提升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探知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自豪感,加深对美丽中国的热爱,实现一举多得。

结语

“立美育德”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课程思政” 是形式,“立美育德”是途径,将二者有机结合是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当下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制约课程思政发展的三大原因,基于对“立美育德” 的研究提出了新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重构与完善策略。期待各个高职院校不断加强课程思政的落实,真正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美育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论公民美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