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素养培育刍论

2020-01-10孙旭春王志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传统文化

孙旭春,王志华

一、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的新时代内涵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一般认为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1]。费孝通先生还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由此可见,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2]它强调处于一定文化中的人,要对自身的文化深入了解,理清自身文化的来源、发展历程、文化特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借鉴已有概念,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可以认为是辅导员在中西文化认知、比较基础上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确定自己符合中国情景的文化观、教育观,并不断总结符合中国情景的教育理论体系,勇于追赶世界发展的潮流。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应属一种自知、理性的行为,它主要以对中西文化及其之间关系的正确认知为前提,是一种具有价值判断的意识活动,通过对中西文化的评价形成自觉选择,进而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引导,从而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过程中发挥作用。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的目的,应是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使高校辅导员在自觉的基础上,[3]自发而又深刻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文化让高校辅导员队伍从“自在的群体”变成“自为的群体”,从“自发的境界”走到“自觉的境界”,并推动辅导员成为一名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4]鉴于此,把握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的内涵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高校辅导员应自觉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

其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决定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如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并从多个方面列举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途上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在这样一种基点上自觉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需要准确把握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融入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之中。其二,自觉文化选择的根本原则,20世纪文化论争的主题有中西之争、古今之争、体用之争、真谬之争、本土与外来之争、普遍与特殊之争、激进与保守之争、机械论与有机论之争等,这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解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文化前进方向,择定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这意味着应做好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二)高校辅导员应自觉新时代的历史责任

其一,自觉辅导员工作的政治方向。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自觉认识到,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教育是强国的手段、社会的艺术和人格的摇篮;教育是国家的重要防御力量,是培养人性、形成意志、培养秉性、形成性格的疆场。目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都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首位,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教育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理论的真谛,把握理论的现实意义,引导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的观点分析世界,认清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的发展潮流,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其二,自觉明辨高校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高校辅导员应自觉认识到,社会思潮是时代的产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社会思潮将会异常活跃,其当前的基本特征是:关切大学生的现实利益,注重争夺话语权;传播途径立体化、平民化,在各种思潮面前,辅导员不仅自身要坚定信仰,而且也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其三,积极参与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高校辅导员应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5]强化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内容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应立足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与历史语境,洞察文化的时代性与历史发展趋势,应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不断提升对文化的认知水平。

(一)自觉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20世纪中叶以来,我国社会风云激荡,随着在对外战争中一再败北,知识界开始思索我国落后原因问题,中西文化孰优孰劣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是一个无助的时代,处在那个落后挨打时代的中国学者群体黯然神伤,在探寻失败原因的道路上彷徨求索着对中国文化的疑虑。[6]英国观察员庄士敦的一段文字深刻描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失落感,探索失败原因的无力感,以及在寻求解决路径时的徘徊和诸多错误的选择。他说:“(中国人)正显示出这种征兆:全盘怀疑他们民族圣贤的智慧,民族文学的魅力和民族艺术的光辉。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正当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显得不再荒唐时,她却开始在自己许多儿女眼中显得怪诞……我们曾希望积极说服他们,他们的哲学荒谬、艺术幼稚、宗教邪恶、诗歌平庸、道德粗俗、习俗混乱;然而现在,当我们一大半人都意识到自己判断错误时,他们却令人大惑不解地坚持认为,我们几乎完全正确。”[7]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软权力的挑战》一文中提出了“软实力”问题。文化成为“软实力”的首要资源,文化力的竞争是“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软实力”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诉求”。但是,我们当前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矛盾凸显、价值多元冲突的时代,人类文化发展遭遇冲突与融合、霸权与主权、一元与多元、民族与时代、趋同与趋异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化自觉与认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焦虑。在此情况下,有必要用正确的文化对社会价值进行引导。意大利学者葛兰西认为,文化意识形态是一种统治性观念,它起着一种“社会粘合剂”作用,具有能整合和巩固已有社会秩序的作用,[8]他在《文化主题:意识形态的材料》中写道,在日常生活中,新闻传媒成为构筑现有制度和社会秩序之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统治工具,而教会、学校和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建制也发挥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同样,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也深刻指出,各种文明和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优越”和“文化自卑”。历史上由于“中国作为中央帝国的自我形象和坚信中国的文化优越于所有其他文化的信念”[9],一直处于“文化优越”中,也因此当天朝帝国的尊严一扫殆尽时,“文化自卑”油然而生,进而造成了“文化危机”甚至“文化割裂”。在文化冲突与文化危机的洪流中,他们拉开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序幕,激进派开始从西方寻找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运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通过一场场运动,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都被否定,传统常都被抛弃,旧的各种信仰逐步遭到破坏。现在看来,它的影响遍及了民族生活和价值观念的整个结构,并且,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然比较广泛地存在着。

基于上述中国面临的文化困境,高校辅导员必须领会自身肩负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要把握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面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既不能自卑,也不能自傲,而是坚持扬弃的态度,在吸收西方合理文化因子的同时,积极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二)自觉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

高校辅导员必须认识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教育的目的不是对事实的追求,而是对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探讨,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肩负起振兴中国高等教育的艰巨任务。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10]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根本教育方针,是赋予各类学校和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使命。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告诉我们:高校教育的共同使命,就是要紧紧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核心,高校教育的这些历史任务也成为了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的根本依据。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具有活跃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受现代西方文化影响,他们往往更容易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主动肩负起向青年大学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使命,引导他们形成对西方文化的扬弃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合格建设者。

(三)自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质要求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是更深层次的变迁,而且也是社会变迁中内容最丰富、过程最艰巨、发展最有活力的因素。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指出,一个现代社会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要求公民具备某些品质、态度、价值观念、习惯和意向,[11](现代社会)要求公民乐于接受新的经历,接受革新,关注社区和全国各个层次上的公共问题,他们有鼓励和支持社会改革计划的效益感,并有能力在新的生活安排中把自己同新同事和新邻居融为一体。当前有的人文化素质偏低,表层体现为文化生活的单一乏味和浅层次消费,深层表现是现代人精神支柱的缺失,在社会转型中没有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实的社会环境又使人淡化了信念、信仰,抑制了现代人格的健康成长。新文化的建立,当务之急是要强化文化主体的建设——现代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充实振奋,要在发展每个人自身潜力的基础上促进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完善。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承担教育职责的辅导员必须自觉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于辅导员来说,也只有自觉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回望历史,如何在文化自卑、文化危机甚至文化割裂之后,实现文化融合、文化创新,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命运的大问题。历史一再证明,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首先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前提条件,没有文化自觉,就难以让文化自信从“自在”的状态转化为“自为”的状态。对当代高校辅导员来说,培育文化自觉素养,正是主动承担重建文化自信,进而实现文化融合、文化创新的一种具体主动的体现,它也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12]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意识的涵养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辅导员养成文化自觉,概括而言,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的养成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华夏民族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因,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根基。处在民族复兴伟大节点上的现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其自身文化自觉素养的培育,无疑需要沉潜到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寻找智慧。其中,当前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有以下两点。

1.树立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崇敬感。对传统优秀文化缺乏崇敬感,这是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素养培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偏见、误读乃至扭曲的认识,认为传统文化是造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的主要原因,将传统文化与落后联系起来,这是近二百年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现在看来,这种思维是不够客观的,实际上,纵观我国传统思想体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理性的智慧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还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无论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还是“内圣外王”的人格模式,都无不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辉。此外,中华文化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讲诚信、重仁爱、修友善、求和睦等理念,无论对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还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是一份独特的精神资源。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潮流中,中华文化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我们可以预期,中华文明必将在未来世界文明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崇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保持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血脉认同,无疑是当代高校辅导员达成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

2.积极学习中华文化思想精髓。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华文化经典,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的重要文化典籍,建立传统文化的骨架;二是“中和”这一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脉络,中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处事原则,孔子推崇的中庸之道,核心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允执厥中”“执两用中”,要在事物的两极之间把握一个适中点。高校辅导员通过对中华文化思想精髓的学习,并通过不断地实践体悟,相信一定能学有深获,对文化自觉素养的培育有所助益。

(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文化自觉不是悬在天上的浮云,而是自有其具体实在的“灵魂”,在当代中国,这一灵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高校辅导员明方向、有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灯塔。高校辅导员如要更好地涵养文化自觉,必须把握好这一指导思想,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方面包括以下两点。

1.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基础上,铸牢文化自觉之魂。高校辅导员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才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勠力于民族解放的仁人志士才获得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13],从此,中国的民族独立事业才有了正确的方向。由此,高校辅导员培育文化自觉,无疑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自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其保持一致,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

2.在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先进性的基础上,立好文化自觉之基。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指针。高校辅导员培育文化自觉,应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先进性,并由此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最终自觉形成对伟大祖国核心价值观的热爱之情和坚定信念,精神饱满地承担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以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14]

(三)养成充满人文情怀的生活方式

文化自觉会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上,只有养成了具有人文情怀的生活方式,人类“伦理的真理”才能得到彰显。尤其是在我国走向现代化这一宏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以一种批判的、建设性的眼光审视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不能一味在技术与手段的层面游弋而迷失了精神目标。

面对消费社会崛起的现实,高校辅导员在文化自觉养成过程中需要对日常消费方式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将这种批判性的反思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与社区邻里的交往方式、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否恰当;应该怎样穿衣、洗衣才能最节能、最节水、最环保;饮食如何搭配才能既保证营养均衡,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宝贵的粮食、水和土地资源;如何真正实现人有所居、清洁低碳的住房理想;如何调整自己的出行方式,让世界多一片湛蓝的天空……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反省,是我们培育文化自觉不可或缺的途径。可以想见,如果每个高校辅导员有了对个人生活方式的真诚反思,将会有助于唤醒文化自觉。

(四)立足校园场域营造文化自觉的氛围,熏陶渐染

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的高校辅导员群体而言,校园场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环境,就像是“蓬生麻中”的麻田,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高校辅导员养成文化自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需要统筹谋划、精心建造,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渐染的良好作用。

1.在校园硬件建设上深度融入文化元素。伴随着大规模的高校扩张潮,许多大学校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校园建筑西方化、商业化倾向,影响了大学场域文化熏陶的功能。在民族复兴起势、文化自觉苏醒的今天,应秉持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平衡的原则,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精华融入到校园的各个层面与角落,通过校园文化、校园文风等方式使高校辅导员俯仰之间都能够感受到浓郁传统文化的熏陶,催生他们的文化自觉。

2.充分利用好传统节日谋划传承。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只有让高校辅导员深刻理解这些文化符号,才能使他们回归到传统文化之中,真正达到过中国节日、品传统文化的目标,涵养文化自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高校应定期举办面向辅导员的中国文化特色讲座,邀请校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开展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建筑、艺术、民俗等方面的授课,通过高质量的讲座给予辅导员们思想上的启迪,学问上的点拨,进而实现人格上的升华。同时,也应组织一些书法、绘画、朗诵、诗词创作等蕴含传统元素的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辅导员队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乐趣性,只有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贯穿到辅导员队伍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提升辅导员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度、体悟度,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觉,推动辅导员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猜你喜欢

辅导员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