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地名讹误考辨

2020-01-10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编年四库资治通鉴

雷 震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山西晋中 030619)

1 引言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①是南宋后期刘时举所编的一部记载南宋高、孝、光、宁中兴四朝历史的简明编年体史书。该书的特点等相关介绍,王瑞来先生已有论述[1]。该书高、孝两朝部分史料又基本脱胎于《中兴两朝编年纲目》[2]。笔者对两书文本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中讹误颇多,尤以地名致误为甚,有音近而误、字形相近而误、所据史料来源有误等。因此,研究该书地名讹误问题,既可纠正文本的错误,亦可通过同误之处来分析两部史书的内在关系。

2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地名讹误辨析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即元陈氏余庆堂刻本,书签题为“《续资治通鉴》”,目录页与每卷卷首则题为“《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实为一书。以下简称“元刻本《续宋通鉴》”)[3]中有一段对“两河州郡”陷落情况的评论:“自二帝北狩,两河州郡,外无应援,内绝粮储,并为虏所取,惟中山、庆源、保、莫、祈、洛、冀、慈相保,久而陷之”[3]14。该段史料文意通顺,但笔者查阅不同成书年代的相似史料如《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4]、《中兴两朝编年纲目》(以下简称《中兴纲目》)[5]3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四库本《要录》”)[6]245以及参考该书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四库本《续宋通鉴》”)[7]886、《丛书集成》本(以下简称“丛书本《续宋通鉴》”)[8]14和点校本(以下简称“点校本《续宋通鉴》”)[9]17后,发现所记地名差异较大(如表1所示)。下文将对于差异大者进行逐一考辨。

2.1 两河州名同音混淆之辨

核检史籍可知,宋代并无“祈州”“洛州”之名,元刻本《续宋通鉴》、丛书本《续宋通鉴》和四库本《要录》中出现“祈”“洛”二州,当为传抄刊刻致误。点校本《续宋通鉴》吸收了四库馆臣校勘成果,进行了校改,但未出校勘记予以说明。

《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的诸本所记“慈相保”,《中兴纲目》记为“礠、相、绛”,《会编》和四库本《要录》则记为“磁、相、绛”。文本差异较大,需分别考察。

2.1.1 “慈”、“礠”与“磁”辨析

宋代的“慈州”位于河东路,即今之山西省吉县;而“礠州”或“磁州”者,则位于河北西路,即今之河北省磁县。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政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慈州,按《唐书·志》、《广韵》、《本草》并作‘磁’[‘礠’②],今州名从省作‘慈’,无所稽考,今欲乞改作‘磁’”[10]9366-9367,可知,《中兴纲目》使用了旧名,或与时人习惯有关,点校本已出校记更正[11]。

《中兴遗史》载“平阳府吏张昱……权领州事,金人屡犯其境,皆不攻……慈无城,不可守……金人陷慈州,抚定而去”[6]143-144。据此可知,“慈州”失陷于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非前引史料中所称“久而陷”之州。“磁州武安县城守甚固,金不能攻”[6]388,直到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领州事苏珪“率众请降”[6]388,才被攻陷。由此可知,“磁州”比“慈州”更符合史料中的条件,属于“久而陷”的州郡。

因此,笔者认为《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的诸本均记载有误,究其原因当与“磁”“慈”二字本身相近同音有关,传抄刊刻时混淆致误,点校本《续宋通鉴》当出校勘记予以说明[9]17。

2.1.2 “相保”与“相绛”之辨

据前文可知,《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的诸本均记为“相保”,其余史料则记为“相绛”。“保”与“绛”字形相差较大,可排除传抄刊刻致误的原因。据史载“罗索(娄宿)陷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权知州事赵某率军民巷战,凡六日”[6]253可知,绛州符合前引史料中的条件,属于“久而陷”的州郡。再者,史料中所提及的州郡主要在两河地区——河北路和河东路,前文已述,史料中的“慈州”为“磁州”之误,则诸州之中,隶属于河东路者,仅绛州一州而已,若史料中无绛州,则不可称为“两河州郡”。

与其他文献中的“磁、相、绛”含义不同,“慈相保”,即可理解为中山等八州郡联合起来,相互支持抵御金军进攻,保卫州郡领土的意思。如此解释似乎颇为通顺,但仔细从两河地区沦陷前的背景去推敲,则可否定上述判断。

又曰:两河州郡,自贼初入寇,以朝廷指挥皆得便宜行事,故各据人马,以图自固,逐路帅司不能调发,致无连兵合势相援拒贼之理,其贼势之大,又非一州之力可敌。故为贼聚并力,既破一州,而复攻一州也。至是,以京城失守,二圣北狩,河北州郡官尽为官军作乱害之,河东州郡官多弃城而南走,两河州郡,外无应援,内复自乱,于是为贼乘而取之,如俯拾遗物,惟中山、庆源、保、莫、祁、洺、冀、磁、相、绛,久而陷之[4]815。(张汇《金虏节要》)

上述史料中,《会编》成书较早,从其收入《金虏节要》的内容来看,当时两河州郡完全没有连兵合势相援拒贼的局面,州郡官面对金军入侵,不是被 “官军作乱害之”,就是自己“弃城南走”。在这样的形式下还怎能相保?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12],仅中山府、保州与祁州相邻,磁州、相州与洺州相邻,庆源府和冀州相邻,莫州与保州、祁州尚隔着永宁军,也可否定相保的可能性。

点校本《续宋通鉴》的底本(即元刻本《续宋通鉴》)、参校本(即四库本《续宋通鉴》)均有误,“慈相保”或当为“磁、相、绛”之误,即便理校理由不充分,点校者也应当视为异文,出校记予以说明[9]17,否则会继续以讹传讹。如清人的著作中还有“磁相持”[13]的说法,即为例证。

2.2 岷州改名之误应为所据史料来源有误

元刻本《续宋通鉴》载“(绍兴十二年)召吴璘入见,寻以璘为阶、成、和、凤经略使”[3]9。又据《宋史·地理志》载“西和州……旧名岷州,十二年,与金人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西和州……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14]2225可知,元刻本《续宋通鉴》文本中“和”前缺“西”字,点校本《续宋通鉴》与元刻本《续宋通鉴》同,未出校记[9]113。

然关于“岷州”改为“西和州”的时间,史载有异。有“绍兴十四年改名说”和“绍兴十二年改名说”两种,下文逐一分析。

2.2.1 “绍兴十四年改名说”

《宋会要辑稿》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三月十六日,诏岷州可改为西和州”[10]9380。四库本《要录》[15]105、《宋史》[14]560、《皇宋十朝纲要》[16]等均记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又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载“(绍兴)十二年,上赐褒诏,召王赴在所,拜检校少师,改充阶、成、岷、凤经略使,还镇”[17]。《宋史·吴璘传》[14]11417、《宋会要辑稿》[10]4060、四库本《要录》[15]31等史书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年)时,岷州并未改名。

2.2.2 “绍兴十二年改名说”

除元刻本《续宋通鉴》外,四库本《续宋通鉴》[7]930、丛书本《续宋通鉴》[8]66、点校本《续宋通鉴》[9]113《中兴纲目》[5]18均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下有“阶、成、和、凤经略使”的记载。此外,《宋史·地理志》也记载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岷州”为“西和州”[14]2225。

综合比较上述史料,笔者可以得出:绍兴十二年(1142年)五月,吴璘被任命为阶、成、岷、凤经略使;十四年(1144年)三月十六日,宋朝政府将岷州改为西和州。故《宋史·地理志》记载改州名的时间当为绍兴十四年(1144年),《续宋通鉴》的四种版本和《中兴纲目》中的“和”字前并非缺字,而是当为“岷”之误。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当与编纂者所依据的史料来源有关。

2.3 利州西路地名讹误为字形相近而误

元刻本《续宋通鉴》载,臣僚建议分“兴、阶、成、西利、文、龙、凤七州”为利州西路[3]11。然据《宋史·地理志》所载,利州路所辖诸州府中,并无“西利州”之名[14]2221-2225。又据《宋会要辑稿》[10]9407和《宋史·吴璘传》[14]11417可知,绍兴十四年(1144年),吴璘为利州西路安抚使,治兴州,以阶、成、西和、凤、兴、文、龙七州隶属西路。

由此可知,元刻本《续宋通鉴》中的“西利州”有误,丛书本《续宋通鉴》[8]68继续沿袭错误,而四库本《续宋通鉴》[7]932中又将“文州”误抄为“交州”,造成文本二次讹误。点校本《续宋通鉴》[9]118-119沿袭参校本中“西利州”和“交州”的错误,未出校勘记予以说明。诸本致误原因当与“文”与“交”、“利”与“和”字形极为相近有关,当据此一并更正。

此外,另有记载为“阶、成、岷、凤、兴、文、龙七州”[17]4,[18]者。核检史籍,未见有西和州再度改回岷州之记载,故笔者推测,此种提法应是编纂者用了旧名,类似于前文所提“礠州”和前人已有研究的“鼎州”[19]问题。

3 结语

通过上述考证,首先纠正了现存较为常见的《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文本中有关地名讹误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归为字形相近,如“文”与“交”、“利”与“和”等,但更多地则是所据史料来源本身有误,点校本未能及时更正。

其次如“慈州”与“磁州”的问题,不仅在《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中有讹误,也影响到学者整理古籍与撰写专业论文。近期点校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因“磁州”有过“旧名慈”[14]2129的记载,就将上文所引“金人陷慈州”原本正确的“慈州”误改为“磁州”[20];后出版的《中兴遗史辑校》[21]亦沿袭未改。从常理来推断,张昱是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吏人,平阳府与慈州相邻,又均隶属于河东路管辖,张昱往本路的慈州任职可能性较大。此外,去年新刊的一篇墓志考证文章,也将“移慈州”的史实误注为河北磁县[22]。

最后,《中兴纲目》中“阶、成、和、凤”的记载与《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完全相同,而“慈州”的误记或许与抄录《中兴纲目》时漏写偏旁有关。通过对两书地名特别是同误的地名研究,亦可作为进一步研究两书内部关系的一个佐证。

注释:

① 该书主要有两种元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和点校本。本文主要以元陈氏余庆堂刻本为研究对象,并参考其他诸本。

②“磁”常被从省作“慈”,于理不通。《新唐书·地理志》为“礠州”,将“礠州”之“石”字旁省略为“慈州”文意可通。此句中或为抄手之误。

猜你喜欢

编年四库资治通鉴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胡三省苦心作注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四库学研究专辑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