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aaS模式的精准扶贫区县农特产品供销模式研究

2020-01-10

新营销 2019年9期
关键词:特产品供销区县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

据调查,农特产品在全国各个地区滞销现象普遍,导致农民收成欠缺,因此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所担心的重要问题。根据报告以及研究发现,影响农特产品滞销的因素有很多,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影响下最终导致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归根结底是原有供销模式落后于当前市场要求。近年来,国内学者相继开展了与农特产品供销相关的研究。王婧等(2018)认为利用SaaS模式来构建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具有保障平台运行的稳定可靠、降低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提供灵活多样的网络服务和系统兼容性高、可扩展性好的优势[2]。陈蕾(2018)认为要想提高农产品的销量,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即利用当前的各种网络平台如淘宝、天猫、来三斤等进行互联网销售,通过这样一种方式,逐渐建立起属于农特产品自己的品牌,打响知名度的同时,利用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和提高销售量,从而带来利润[3]。庄忠青、高洋(2019)认为随着合作社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为农业生产化水平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更是通过成员的不断加入以及互助增加农户的社会资本,培育农民的合作意识,这一层面对激发乡村发展增加了动力[4]。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其农特产品依赖地域和气候的条件,在全国占有重要席位。针对已有模式,研究关于农特产品的供销现状,并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构建基于SaaS的农特产品供销新模式。这首先能够满足贫困群众的自我需求,提升其对所种植农特产品产供销信息的掌握;其次实现政府的正确引导,为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支撑;最后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强、农民富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SaaS模式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新兴的软件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在此模式下,软件以服务的形式开放在互联网上,用户无需下载并安装软件和部署软件所需的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只需进入网页输入网址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软件上所需服务功能[5]。借助 SaaS平台,企业只需在自己设备上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可以启用所需的软件服务和基础设备。同时,SaaS 模式软件提供者还可以管理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即随着用户数量的变化,企业无需变更网络带宽和寻求并发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多数 SaaS 提供者也提供定制功能和应用程序接口,用以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6]。

三、四川省农特产品供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农特产品供销现状

1.农特产品生产销售的主客体发展现状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在农产品产量方面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农产品需求的客体也随之增加,因此针对四川省农特产品销售规模扩大的供销模式问题亟待解决。

2.农特产品供应模式现状

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扩张,农特产品产业化发展速度正在逐渐提升,但配套的供应模式的落后已跟不上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影响农特产品的流通运营。

3.农特产品供销所依赖的交通现状

贫困区县交通网点稀疏,尤其是山区的交通网点更是寥寥无几,农产品流通所需的交通线路很难延伸到各个贫困乡村。

(二)农特产品供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严重落后

四川省很多区县下属农村依然保持着一贯自主经营销售的一种模式,虽然维持一定收入,但是处于新时代这样的机制早已被淘汰,导致效率低下,在市场上很难占有一席之地,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农业科技成果缺乏创新和转化

由于农民知识水平不高,很难转变其观念,间接会影响农村的生产经营模式,农业设备、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科技的创新成果较少,转化率更低。四川省大部分农村几十年来以玉米、水稻、高粱、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由于缺少知识、技术、资金以及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很少有地区和个人投入和研发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等。

3.农特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

没有有效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农特产品经农民从农田运回家再到消费者手中经手过多环节,耗时、经济可行性低,虽然最终售出价格很高,但是由于从农民手中到消费者手中经过太多的环节,实际到农民手中的利润非常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供应链过长、市场信息不透明。

4.农特产品的供给侧急需改革

当市场信息完善,同时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时,不仅消费者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到满意的产品,而且农民也能获得不菲的利润。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区县下属农村地处偏远,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于农特产品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更受欢迎,而包装低俗、产品外观差、缺乏品牌的农特产品将被市场淘汰,这一系列因素迫使农民必须改变原来的农业经济模式。

5.贫苦地区缺乏先进的农特产品流通设备

保管保鲜设施欠缺,冷链物流水平较低,尤其是鲜活农特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过大,农特产品流通成本过高。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农特产品配送中心,绝大部分的农特产品配送只能依靠批发市场来完成。农业信息化水平低,应用范围狭小。

四、SaaS模式下的农特产品供销模式构建

在农特产品供应方面,由农特产品生产者组成的“供应联盟”将供应信息和订单农业传送给平台管理中心;在平台方面,平台中心将供应信息发送给“渠道联盟”(由商城平台、县域平台、企业平台、商超平台、个人平台、代理平台组成);在消费方面,“渠道联盟”将农特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批发给渠道商,而售出的农特产品将通过建立的配送供应链从生产基地直接发往消费者,供销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SaaS模式下的农特产品供销模式

(一)基于SaaS模式的贫困区县农特产品供销模式的特征

1.网状结构的电子供应链

不同的用户可以独立地使用本平台,自主地选择平台上的上下游供应关系,使供应链网上进行敏捷的传递。

2.敏捷的供应链协同系统

利用SaaS模式能够以网状方式快速向四周辐射,使物流、信息流、商流能够得到及时沟通,这使供销信息能根据SaaS模式的带动效应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和经营条件的变化,进而做出相应调整,降低牛鞭效应,以应对快速多变的市场。

(二)基于SaaS模式的农特产品供销模式的优点

1.敏捷应用

基于SaaS模式的农特产供销,能够快速反映市场信息,针对四川省农特产品,能够迅速整合全国产地直供、安全健康、正宗特色、质高价优的农特产,帮助千万家庭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链接,真正实现让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帮助县域解决农产品上行难题,为县域提供精准的电商扶贫解决方案,同时将地道的农特产带进千家万户,解决市民对绿色健康农特产品的日益需求。

2.功能全面

基于SaaS模式的农特产品供销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内部信息化的一体化,如采购、销售一系列环节到最终配送至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可以弥补对于四川省农特产品销售过程中,由于供应链环节信息不畅而导致供应链断裂带来的损失。

3.成本低廉

模式所依靠的平台所在环境简单、可操作性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租用该平台,按周期支付相应的费用,进行一些配置就可以快速地实现应用。对用户而言,可以直接进入该平台购买自己所需的产品,或者浏览自己所需的服务,因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基于SaaS模式的农特产品供销模式除了自身能产生较高的市场效益外,还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四点。(1)产品上行。能够帮助部分区县解决当地农特产品上行难题。(2)绿色健康。解决市民对绿色农特产品的日益需求。(3)精准扶贫。用市场机制帮助部分县域实现精准扶贫。(4)产业助力。赋能相关产业,助力转型升级增收。

在未来,该运行机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十万家新零售实体店,融合线上与线下渠道,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线下体验线上购买双向导流,覆盖全国百城千家万户终端消费者。

五、结论

该研究在吸收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SaaS模式的区县农特产品供销模式,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要求,达到了过程可监管、产品可溯源、需求可保障的目标。通过网状结构的电子供应链系统及协同体系,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取自己喜欢的商家。对于农户而言借助示范引导、诚信评价、品牌推介,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促进区县农特产品品质提高,带动一系列农户应用该模式来脱贫致富,在增加贫困农户经济来源的同时,切实保障消费安全,赢得广大消费者认可,为贫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支撑,且对激发贫困区县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特产品供销区县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吕梁创业致富带头人农特产品 走进山西扶贫产品“五进”对接承销展会
农特产品包装设计
全国革命老区首届特色手工艺品和家特产品展览会隆重举行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