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金属矿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预测
2020-01-09谢连鹏
谢连鹏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O三队,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是金属矿富集地区,近年来发现了大量的大、中规模的金属矿及多处矿化点,具有良好的成矿潜能[1]。由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多为森立覆盖地区,因此该地区勘查难度较大,且成矿预测工作很难客观、准确的反映该地区成矿远景及地形面貌,严重影响着该地区找矿进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地区金属矿的控矿构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总结深部找矿预测,以推动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金属矿找矿进展。
1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金属矿控矿构造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属于中亚—兴蒙巨型造山带的东部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北侧,东部以牡丹江断裂带为界限,东南部以依兰断裂带为界限,西部区域主要以盆地为主[2]。现已探明的大、中、小规模的金属矿床高达100多处,金属种类包括铜、铁、锌、锡、金、银等20多种。该地区多金属矿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山坡背斜的东部,在东南方向为背斜的倾伏端,由于受到该地区西南方向山的背斜转折端虚脱部位及伸展的影响,形成了层间的变形层及破碎带等控矿构造,是大规模金属矿物集中区域。
该矿区西南方向上的控矿构造是由多个次级向斜及背斜构成,在金属矿坑区域内,控制矿体的产出主要为东南方向山的长坡背斜,且该背斜的构造整体呈现出向南倾斜的状态,在褶皱位置上形成了虚脱构造,控制着该地区A、D两个区域内的金属矿体产出,如图1所示。
图1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多金属矿区平面地质图
东南方向上的背斜控矿结构从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多金属矿区平面地质图中可以看出,B、C两个区域的金属矿体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产出[3]。矿区中部位置主要受到东西方向上的长坡背斜影响,其表面的硅质岩控制着整个变形层中金属矿物的形成,金属矿体主要分布在该背斜的北部地区。矿区中部位置下方,东南方向上的隐伏背斜构造发育较为明显,并具有较大规模的成矿区域,由中部到下半部分的控矿特征逐渐明显,因此该区域内的金属矿物分布较为密集。
通过地质调查得出,该矿区内,以西岩墙作为界限,岩墙东侧的南北方向上的断裂带及断裂带缝隙构成了该区域内主要的控矿构造[4]。而西南方向上,由于含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石脉填充,导致该区域成为金属矿主要的容矿构造区域,通过西南方向上的断裂带及缝隙多为石脉填充可以进一步的得出西岩墙具有明显的控矿作用。
由于该地区金属矿的A区域是由不同岩性的岩石构成,并且受到延伸剪切的作用,导致不同的岩石岩性之间出现了大量的滑动破碎带,控制着该区域内的金属矿物。滑动破碎带上具有膨胀和收缩的特点,因此该区域内的金属矿体规模较小,且连续性较差。
2 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金属矿深部找矿预测
根据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金属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以及上文研究的控矿构造等,通过与典型的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该地区矿床深部至少由超过5km的延伸规模。
针对上述控矿构造,提出相应的深部找矿方向预测。由于该地区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及含矿夕卡岩,而控矿变质岩的主要特点为具有一定的延伸能力,因此得出该地区西北部中大范围的变质岩深部是找矿的有利部位。
通过该地区南部位置的控矿构造可以得出,金属矿床富矿围岩主要为花岗岩,属于高温热液型金属矿床。花岗岩变形及空间的延展性较强,表明该地区岩石组为外来岩系,并与该地区原有的岩石发生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变形,因此形成了缝隙中含有大量高温金属矿热液填充的空间。除此之外,在断裂带中还发现了少量的其它展布形式的金属矿体。根据其覆盖构造模式及成矿规律可以得出,该位置除了具有金属矿体外,还含有大量高温热液型金属矿,并且更深部位置还应该存有少量的赋矿层位,为金属矿体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更深部位置金属矿物质含量更多,且金属元素品味更高。
通过上文研究及野外调查发现,该矿区的西岩墙东侧,西南方向上的断裂带和缝隙是该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而断裂带及缝隙中的填充主要以方解石脉为主,由此可以推断出,该矿区中西南方向及西北方向上的控矿构造构成的交汇位置为另一处找矿预测标志,因此再对该位置上的深部找矿进行分析。由于该交汇处受到两个方向上的构造影响,导致其运动改造十分剧烈,产生了新的平移断层,在断层的深部,还存在着大量的花岗岩,因此,可以得出深不断层位置是形成金属矿体的有利位置,可增加对断层深部的找矿力度。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小兴安岭地区的金属矿控矿构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体的深部找矿预测方向,为该地区未来的找矿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但本文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该矿区的部分坑道中出现了垮塌现象影响对控矿构造的研究,导致了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利用更加先进的勘查技术,实现更加准确的找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