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9廖冬梅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方式课文

廖冬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大塘镇中心小学,广西 来宾 546203)

前言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促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宗旨与内容均产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众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便是其中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思维与理解能力等方面均十分薄弱,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通过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梳理有关语文知识的结构,全面掌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为此,系统思考和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思维导图相关概述

(一)思维导图定义的阐释

所谓思维导图,是为实现思维形象化效果的一类思维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出大脑思维的良好作用,辅助使用者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借助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不同级别内容之间的关联情况以各层级图的形式加以体现,并利用关键词、颜色以及图形的方式,实现加深记忆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使用者大脑的潜能被激发,有利于掌握相应的规律,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不仅十分简单、高效,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

(二)思维导图的功能说明

一方面,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梳理需要学习内容的结构情况,使得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理解,在自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系统掌握作者创作的背景、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感情等,进而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课文的内容,了解具体的内容框架,同时采用文字、语言以及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同元素的有效组合,凸显出一定的讲课技巧,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不同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缺点,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其进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有利于确保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方法,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思维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鉴于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相应的判断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作为主要内容。语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了有效引导,以相关标记与符号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其梳理需要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白杨》这节课内容的过程中,便运用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从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巩固等方面入手,把全文内容予以科学区分。进行正式教学以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掌握作者创作的社会背景、表达的主旨思想以及感情。开展教授工作时,教师对思维导图加以应用,为学生梳理课文的总体框架,一方面分析课文突出的主旨思想,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把课文的开头、发展过程、高潮、篇尾等不同内容融入到思维导图中,然后实施课后复习巩固时,开展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习题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不难看出,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方法,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十分关键。

(二)确保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运用的合理性,完成单元总结任务

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运用的合理性,完成单元总结的任务。进行小学语文课程单元教学以前,教师会开展单元导读教学,使学生了解该单元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宗旨。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杨氏父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等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各篇课文均存在着一定的特征,教师进行课文内容讲述时,需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完成课文学习之后,能够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概括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流程。通过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实现对单元的总结,并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理解的情况,将课文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达到既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目标。由此可见,确保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运用的合理性,完成单元总结任务显得非常重要。

(三)凸显出对语文知识串联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梳理学习内容结构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把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相关知识予以有效梳理,凸显出对语文知识串联的作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其进行记忆和理解,保证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质量。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珍珠鸟》这节课内容的过程中,课文本身的内容包含了作者表达的深厚感情,学生刚开始仅能够掌握大概的意思,对于其中隐藏的主旨思想却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此时,语文教师通过借助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出具体的知识框架体系。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作为主要的内容,要求学生据此根据时间顺序写出相应的关键词,同时准确表述出作者对小珍珠鸟具体活动范围所利用的词语,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学习知识的框架,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其能够熟练背诵相应的段落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获知,凸显出对语文知识串联的作用尤为必要。

三、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中,可以获知,系统分析与思考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通过阐释思维导图的定义,说明了思维导图的功能,并提出了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科学应用思维导图方法,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确保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运用的合理性,完成单元总结任务、凸显出对语文知识串联的作用。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得到有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获取相应的借鉴和帮助,以便增强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成效,进而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方式课文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背课文的小偷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