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语文

谢 芳

(江苏省徐州市新元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引言

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内容支持。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要促使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极为必要,且这样的方式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发展,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与道德品质。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分析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相关教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存在着认知上的不正确。此时,多数教师并未切实认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传统文化,普遍使用了“一笔带过”的形式完成教学,并未促成学生的深入学习、分析与了解,难以发挥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未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难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了传统文化,但由于渗透方式的不科学,导致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这一渗透的价值,促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着极高的现实价值,具体如下:第一,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与效果。依托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在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枯燥感,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增强。第二,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关于个人修养、远大志向、爱国主义的内容,将其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优秀个人品质的增强。通过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树立起远大志向,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依托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不足,促使学生人格正确、健康、全面发展。总体而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路径。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

(一)结合文章深入分析传统典故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传统文化的阅读文本,为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时,为了确保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深入,教师必须要仔细研读教材,提炼出与文化典故拥有共同知识点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相应的传统典故。例如在进行《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陈元方与访客之间的对话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话中展示出的陈元方的道德理念,并在全班范围内分享,促使学生认识到“要说话算话、要有诚信”。在完成课文讲解后,教师向学生介绍陈元方的生平事迹(在文章讲述前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陈元方精神品质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培养起良好的品质。

(二)依托阅读引导学生熟悉传统文化

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积累,最大程度发挥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促使两者共同为学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熟悉。例如在进行《陋室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调查作者的生平以及《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在课堂教学阶段,组织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作品主旨,促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中蕴含的信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有所加深,实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升,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现阶段,教学设备不断更新,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更多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设备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父爱的歌曲、视频、图片等,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教学,并组织学生分享对文章内容的感想或是对作者写作心境的体会感悟,引出文本阅读中“父子情深”的主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生活点滴,强化学生对父爱的认识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思想,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意义,并提升对文章阅读主题的理解程度,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的增高。

(四)展开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关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重点展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促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达到理想水平。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时,相关教师也可以依托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完成。此时,可以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充分借鉴社会中包含的多种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完成活动设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很多受众。因此,相关教师在设置传统文化互动中,可以结合这一模式与主题,展开传统文化讲座、诗词竞赛、传统文化竞赛等,提升学生参与活动及关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经典文学作品的广泛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使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其对语文学习以及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五)依托传统风俗与节日展开教学

想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保证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相关教师必须要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够在后续学习中投入更多精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依托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节日等内容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为背景主题,展开主题教学,让学生明确相应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意义、历史上出现的相关文学作品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与传统风俗节日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其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路径。在明确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文章深入分析传统典故、依托阅读引导学生熟悉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展开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依托传统风俗与节日展开教学,实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深入渗透,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推动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素养。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传统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