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言文环节初中语文

戈 静

(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作用较为显著,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加强诵读训练,激发人文精神,使之适应当前初中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一、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将文本细读法有效应用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在实际的阅读环节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精读的过程中感受文中所塑造的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机勃勃的宏伟气象。第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主题的美的展现形式,挖掘出文言文中优美的语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鉴赏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与水平。第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积极性,在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吟咏应用性不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未充分认识到诵读吟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没有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情感变化。学生的空白联想能力较低,其中情感体验的目标制定不具合理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文本细读法应用的过程中,对比分析法应用效果不明显,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立体感把握不强,学生的思路打不开,降低了教学质量。忽视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与责权,而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未将分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其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究质疑能力较低,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加强诵读训练,激发人文精神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是要注重加强诵读训练,充分挖掘文言文中具备的人文精神。第一,要注重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背景知识的理解,逐步扩宽学生的视角,深入到文本中,感受文言文真正内涵,背景知识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第二,逐步引导学生开展诵读训练,将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充分的挖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保证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作者陶渊明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将文本中的注释进行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以动衬静,感受环境的静谧,体会美好的乡村图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二)借助联想教学,丰富学生情感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环节中,需要借助联想教学的形式,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第一,精细诵读,在实际诵读的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文语调的变化,以此来分析人物形象,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仔细品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演绎,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文本知识应用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空白联想,营造出真实场景的方式加深对文本人文精神的理解,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语文老师在设计《出师表》这篇文章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诵读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此环节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讨论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作者当时的志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问题:“‘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学生明确: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教师引导学生演绎此时的场景,在诵读时要掌握好当时作者的内心情感,控制好语气语调,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加强对比分析,了解文本内涵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加强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涵。第一,学生要明确文言文细读主题,并做好前期的预习工作,注重提升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理解,针对鉴赏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本文素材具体内容有自身的见解,并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互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二,教师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将主导作用充分展示出来,将文言文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解《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的过程中,结合作者经历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各种复杂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苏轼深夜无法入眠,寻找好友解闷,却发现张怀民“亦未寝”,一个“亦”字,读出作者的惊喜之情,正因为是知音,所以也是意料之中。“相与步于中庭”的悠闲之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对眼前美景的欣喜之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悲凉之情等。在此环节中,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文句带着情感精细阅读。在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时,也可以与之对比,作者写文章前有着相似的仕途经历,写出同样精美的语句,在赏读美景文章的同时,感受作者情感的异同,将文章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

(四)注重合作探究,提升教学效果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合作探究,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辩论的方式逐步扩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并由教师出示题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并在完成之时给予一定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身在细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语文老师在设计《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的教学环节时,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促使他们互动探究、激情表达。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秦王使者与安陵君的对话,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看这一组对话,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是什么?学生回答:秦王的“其许寡人”的“其”为关键词,表现秦王盛气凌人、轻慢专横的样子,并要求学生再一次诵读该诗句,将“其”作为加重语气的作用读出来,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出秦王与唐雎的第二次交锋,按照相同的思路找出关键词,有助于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具有多样性,要以当前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联想教学,丰富学生情感,注重引导学生将具体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加强对比分析,了解文本内涵,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保证后续教学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文言文环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