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辩与思变
2020-01-09贺晓燕
贺晓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九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层层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色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不断出现,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一节节闪现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让人眼前一亮。但目前,新教材新课程模式的出现使得教育者不能很快思考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各种各样的观点也纷纷出现。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像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一些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思辩能力的培养有待考量。一些不合时宜的思考,不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课程设置,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出现。
二、研究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辩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产生思辩的精神,这能使整个课堂充满思辩的活力。口头的辩论思考,能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开发思维。而思辩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思变,变换语文学习的固化思维,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目前小学语文思辩、思变能力培养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创新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被提出,让很多教师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手段。但对于发挥学生思辩及思变能力方面,还不够全面和细致。就思辩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辩能力是进行语文学习思维发散的关键,特别是语文知识复杂多样的今天。许多低年级的语文课程知识点变得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第一次接触也需要时间研究。因此,目前的小学阶段,教师的语文教学经验有余,但创新能力不足,课堂上给予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不多,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投入到课堂的问题思考之中,时间久了自身的思辩能力便有所降低。不仅如此,一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在学生思维转换和变化方面也不能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和方式,无论是在教学设计环节,还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诗词内容的时间不多,长此以往,思变能力也逐渐降低。
四、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辩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上,除了基本的汉字教学,学生的言语表达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随着教学难度的不断加大,教师不仅要进行听说读写的教学,更要用恰当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辩能力。从前那种一味讲求让学生读懂课文、掌握应对考试的模板化学习思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辩论能力。因此,必须思考全新的方法,来进行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
(一)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勤“思”
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步骤地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种方法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创新,促使学生思考。”
例如小学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中,教师在最初进行设计时,就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播放一段当时的录像短片,引起学生思考,圆明园之所以被毁灭,其真正的原因有哪些?这时,要鼓励学生及时进行思辩,接下来,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边思边说,除了思考问题的表面原因,还思索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如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残暴、圆明园内的文物众多且贵重等原因。在讲之前,要先让学生思,经过思考后再听老师的讲解,印象会更加深刻。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会更深,因为勤于思辩才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二)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敢“辩”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一个人讲整节课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剥夺了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和机会,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辩”的兴趣。虽然目前通过教育改革,这样形式的课堂已经有所改善和变化,教师开始给予学生表达和锻炼的机会,但实际过程中由于时间和课程进度的限制,可操作性不足。但如果能让学生学会“辩”,就能促进学生的头脑思考和口语表达,无形中增强其思辩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可见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表达和思考的机会。
在小学语文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教师在导入时就可以设置思辩环节,首先要让学生就“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问题进行辩论讨论,充分表达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看法,比如有的学生说风比猎豹的速度快,但其他学生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火箭更快。这时就可以让他们进行思考辩论,带着问题再读一读课文,就能快速理解文意,找到答案了。这种充分表达的方式不仅能够提供许多思辩的机会,也能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思变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思变”能力。把自己思想表达出来的同时,还要学会变换思路,创新思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
而要让学生“思变”,教师首先要先“思变”。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思想的不断变化发展会促使学生也进行思维转变。无论在教学设计环节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开发思路,拓展思维。通过完善自身,学习交流,来提高自己的思变能力。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学习其他教师的教育思路,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思变能力提升。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拥有转变解题思路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转变思路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毕竟小学生年龄尚小,很多课堂问题的设置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时,教师不妨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课文《白杨》一课,一位学生看到父亲带着一双儿女去荒无人烟的大戈壁生活,建设新疆,并希望培养下一代,让下一代能够接过此重任,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问:戈壁滩如此荒凉,父亲竟然忍心带着自己的儿女过去,岂不是太狠心了?这个问题,显然是出现在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之外的。但是这个问题看起来又是那么别出心裁。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变一变,发散一下自己的固定思维。抛除平时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固定答案,说出自己对于父亲是否狠心这个问题的理解。通过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的思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最后,要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基础更是重点。学生的很多学习习惯和固定思维是在这时养成的,因此思维的转变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受教师的影响,为此要通过创造自主学习机会,促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诗词主题活动等,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转变。
六、结语
思辩,是一种表达与思考的融合,它会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学习内容;思变,是一种创新与变化的结合,它会让学生更懂得语文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创新、变化。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会让学生“思辩”,又要教会学生“思变”。二者结合,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索新知识、发现新思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