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09刘明宝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师生情感语文

刘明宝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关沮镇第三小学,湖北 荆州 43400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从学前教育到高校培养,各类学者都在谋求更好的教学方针和教育方法。疫情的暴发,也让教育者可以冷静下来,认真审视教育方法。其实,近年来,有些策略方法似乎过于追求“新颖、奇特”,而脱离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际。而教学应当落实到学生主体,在实际教学中,以师生互动为核心,构建高品位现代城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崇素养课堂、小组合作、群激评价等近现代教育方式,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寻求师生共同成长。因而,笔者将在此文中提出对后疫情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围绕“培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的课堂研究进行探讨,鼓励大家在疫情之后,能够认真学习优秀的教学策略,构成自身崇高精神和高尚人格,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一、重视培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发挥情感作用

对小学生来说,相比幼儿园阶段对语文知识的初步学习,他们已然开始向真正接触中华文化进发,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老师正承担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启蒙者的责任,那么,就必然要从基础出发,让学生能够“入门”。泰戈尔曾言:“我们热爱世界时,便存活在世界上。”著名的美国成人社会学家卡耐基也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说过,人的思维决定行为甚至人的一生走向。由此,我们看出,人的思维上对一件事物的喜爱程度可以影响此人对这件事物的处理方式、行为取向。因而,作为语文方面有着启蒙作用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从小从心底里对中华文化的共鸣,应当注重培育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引领作用——这远远比灌输强硬干涩的知识更为重要。其实,当下在各种科目教学方式中流行的“尊重性教学方式”正是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在与教师平等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加心平气和地去看待语文知识,在拉近与教师距离的同时,拉近与语文学科的距离,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为了应对考试成绩标准的需求,往往会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这对于师生两者来说,老师是主动的,学生却是被动的,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隐性的上下级的关系,非常不利于学习研究的交融与发展。其实,不论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讲,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情感作为人类行为最直接的推动力,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类的心理活动,促进人类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行动力。因而,教师应当引以为戒,注重与学生的平等相处,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强调一种人性化的、民主的、安全的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性教学方式,以推动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方面的交流。

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关于“奉行我校提倡的‘以爱育爱’理念,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作用”这一看法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增强互动

老师应当践行老师之爱,积极与学生交流,或者推动学生课堂之间交流对于课文或材料的具体感受,产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书本之间环环相扣的情感共鸣。布鲁姆曾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交流,讨论以及真诚倾听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内心感受,善用积极鼓舞的情感催动力量,让学生对语文文化产生敬畏和喜爱之情。

(二)学校举办师生集体活动,拉近师生距离

学校可以创办一些教师和学生一起参演的音乐剧,让师生能够在一次次的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团结的团体,增加互相之间的了解。

(三)教师主动迎合当代学生的兴趣,增加共同话题

老师的引导、外部的刺激、材料的吸引等,这些外部因素固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老师也要学习和了解学生当下喜欢和追崇的一些现代化“玩意儿”。例如现在的学生很喜欢一些明星啊、高科技啊之类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其中有意义的部分和大家闲聊,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理解语文知识,同时,促进语文课堂现代化的科学性教学方式的开拓创新。

(四)倡导鼓励教育,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自行模仿和创作诗词、文章等。当然,这不是强制性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自我突破下,在情感上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更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卡耐基在他的名著《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鼓励更能够催人奋进。因而,在小学阶段,教师更要对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勇气进行鼓舞和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往后更加热爱和敬畏中华文化,在语文的学习中水平能更加蒸蒸日上。

二、注重以实际生活为中心,真正落实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所源和所归也是生活本身,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生活为本、以实际为出发点,制定教育方针;同时,将学习实践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以生活的实践来促成知识的更新,实现教育的再创造。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实际平衡教学进度

莎士比亚曾言:“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关键的引路人,教师必须在课程中尽力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状况、行为表现,拥有将课程效用开发到最大化的能力,给学生带来健康、快乐、有益的学习体验,做到将课程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邓小平曾经说过:“实际是测验真谛的独一尺度。”因而,只有真正把小学语文课程落实到实际的学生发展状况中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和满足每一个儿童基本的真切的需求,更切实地让学生在合适自身学习状况的教学进度中成长,杜绝“揠苗助长”的荒谬性发生。因此,笔者认为,无论如何,学校和家庭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程度的实际出发,劳逸结合。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状况、成绩状况,以给予适当鼓励措施。

2.教师应当拥有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得出学生对于某个具体阶段的学习接受程度,并对课程进度予以矫正。

3.结合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鼓励增加或减少学生阅读时间,让学生的阅读效果达到最大,而并非“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4.进行问卷调查,咨询学生感兴趣的语文读物或者想要了解的中华文化,适当地给学生提供材料和给予适当的讲述。

(二)学以致用,重视实践

陆游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荀子·儒效》中也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可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在致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已学知识也能得到相应的历练,促成成长。

1.组织班内阅读、写作比赛,从竞争中获得快乐和领悟

盖亚斯曾经说过:“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我国的孙中山也说:“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可见竞争对于一个人的激励作用。应适当地让学生参加一些竞争性的比赛,激励他们积极学习、勇于向上,发展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格。当然,也可以运用分组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的阅读竞赛模式,既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又能够让学生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克服困难,主观性地打通语文上的“任督二脉”。

2.鼓励学生写日记,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灵境界的提升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写日记是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一次机会。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最基本的善于写作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也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总结、印象深刻的琐事的记录、心灵感受体会的重新整理等,让学生于无形中既锻炼了手笔,又提炼了精神,有助于学生语文领悟能力的提升。

3.教师定期布置读书笔记等小作文

其实这个笔记的形式是不限的,既可以让孩子对课本中的课文进行自己看法的简述,又可对所做作业、所读书目,甚至是看到一棵树的长法而生出任何感想,以此让学生能在无意中收集写作资源,体悟生活,感知细腻的情感,达成语文领悟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期望,小学阶段的教学可以说是人们最关注的重点之一了。疫情的暴发,也让教育者可以冷静下来,认真审视过去教育方法的弊端,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将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去,把传统的灌输性教育转化为互动性教育,让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优秀方针的提出。为此,笔者在上文中秉持着这些基本理念,关于“后疫情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这一主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后疫情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献出一点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师生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