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管理模式创新思考
2020-01-09刘宏涛
刘宏涛
(连江县城区建设中心 福州 350500)
在人们住房需求持续带动下,建筑行业的投资规模已经破千亿大关,不仅涉及到了居民楼建筑、办公楼房搭建、平房改造等工程项目,还增添了许多大跨度、结构复杂、建筑面积广的公共建筑项目,并有着很多全新的施工工艺被开发出来,这是属于建筑行业的黄金时期,但也是建筑行业受到挑战的时期。部分建筑行业从业者还沉浸建筑发展的泡影之中,对于质量监管模式毫不在意,他们认为只要能够满足验收工作就算一个合格的工程,这部分建筑从业人员正在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建筑施工团队要不断提升监管水平,解决建筑质量问题,促使施工建筑能够拥有更多的基础功能。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从一开始的小楼房建筑,再到后来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都需要归功于广大劳动人民的付出,不得不说我国在建筑行业上,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但是现阶段建筑项目监管工作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在立法方面,我国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还是不够完善,很多建筑质量监管人员愿意钻法律的空子,使得很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建筑施工团队将政府监管部门作为质量责任主体,对建筑质量期望值限定在完成国家验收即可,这种建筑观念给提升建筑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难度[1]。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团队监管制度不完善,施工流程不严谨,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同时,由于建筑形态呈现出多样化,隔震支座节点构造设计方法未有统一标准。节点关系较为复杂,容易导致设计的错误和施工的困难,致使水平隔离缝与竖向隔震缝预留的宽度不足,可能导致上部结构水平位移受到限制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2.1 完善监管制度
建筑施工团队若想提升建筑质量,首先就需要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通过正确的制度发挥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监督质量的标注不亚于创造一个全新的建筑模式,这种模式需求有着质量监管工作的划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效率[2]。在当下建筑工程市场上,建筑公司的竞争也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了紧跟时代分发展很多建设公司选择从整体到细节都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在管理上提升了管理观念,让建筑团队更加具有竞争力。在正常的情况下,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要求记录下来,在回到建筑团队后,与团队技术骨干人员机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是施工方案,最后交由建筑企业审阅,这种模式虽然会增加施工难度与施工工程量,但却能够获得甲方得好评,甲方在认识到施工团队的专业性也会其他公司引荐,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此外,建筑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应该努力向国家呼吁完善质量监管法律法规,让质量监管人员能够认识到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激发质量监管人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
2.2 增强施工人员素质
在完善现场质量监管制度以后,施工团队还应加强人员素质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适应全新的管理模式。部分施工团队看到其他施工团队对质量监管模式大刀阔斧地创新,也学着其他施工团队改变原有监管规则,这样盲目跟随的方法知只会“得其形,无法传其神”,施工人员面对这种突然紧绷的管理模式,心中也会存在不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大量施工人员离职。质量管理模式创新虽然是一种规则上的改良,但是本质目的是为了规范施工人员施工流程,提升工程建筑质量,落实建筑施工细节。为此,建筑施工团队应应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首先应了解施工团队所有的技术水平和性格特点,还有他们的家庭情况和个人学历,通过这些具体数据制度后期创新模式规则。其次,建筑施工团队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每个月抽出2天时间以“带薪假”的条件让施工人员主动参与培训活动中,培训讲师则可以是公司技术骨干人员、政府部门认定的技术专家、质量监管经验丰富的退休技术人员,让他们以实例给施工人员授课。最后,在改变原有质量监管规则时,可以添加施工人员意见,逐条更改的规章制度,给施工人员一个适应的缓冲期,并设立相应的质量保障奖励,通过激励的形式让施工人员认可创新模式。
2.3 隔震支座节点关系构造设计优化
隔震支座节点关系的构造设计重点在于竖向隔离缝与水平隔离缝的留置是否正确。在工程调研中发现,隔震支座节点处的构造往往不被重视。隔震支座上支墩与墙体之间的竖向隔离缝存在宽度预留不足甚至没有预留竖向隔震缝宽度等问题,在地震时,上支墩与墙体发生碰撞,限制隔震效用发挥,造成墙体破坏,增加震后墙体维修费用。为规范化隔震支座节点处的构造设计,根据隔震支座所处位置的不同,具体提出中柱隔震支座节点、边柱隔震支座节点、角柱隔震支座节点的构造做法。对于中柱隔震支座节点,隔震支座位于建筑层中间位置,柱子四周的墙数量不定,最多可与四面墙相交。现给出隔震支座四周与四面墙相交的做法。当上支墩底部与另一方向框架梁底部平齐时,隔震支座外侧至四周填充墙侧的尺寸,即竖向隔离缝应满足设计要求,填充墙顶部与上部框架梁底部间的水平隔离缝应满足水平隔离缝的高度要求。
2.4 采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欧美国家逐渐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增加机械设备以及信息技术,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变得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简单来讲,国外由于人工费用高于国内,一些大型工程建筑必须需要多套自动化设备的帮助,一名普通工人只需要通过技术培训就能够完成数名工人的手动操作,同时自动化工作设备也会与云端电脑相连接,在操作人员发生误动作或错动作时,远程电脑都会及时制止操作命令,极大提升了工作安全性,保障现场施工人员操作人身安全,而且现场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留下的数据分析工程进展,考核工作人员工作状态,进而调整工作工序。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可能无法达到这一高度,但是也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施工过程中,对每一名建筑工人施工进展进行考核,发现施工过程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其中的不足,提升建筑人员工作效率。具体来讲,现场管理人员可以为每一名施工人员分发一台电子考核装置,提前设定好工作总量与预期工作量,在完成预期工作后可以及时进行打卡,若没有完成工作通过该设备进行报备,这样现场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每一名工作人员施工进展,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施工方案改进,在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施工人员工作效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关乎到建筑团队的未来发展,为此,建筑施工团队必须创新质量监管模式,完善规章管理制度,保障各个施工项目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培训提升施工工作效率,促使建筑团队更具有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