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2020-01-09刘巧新

陶瓷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绿地海绵

刘巧新

(浙江西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南京 211300)

海绵城市指城市具有类似海绵的弹性,对环境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自然灾害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具体来讲,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借助设施建设,对水分进行吸收和释放,以此来调节雨水资源,并将其用于灌溉、路面冲洗等方面,并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且在这实施过程中确保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海绵城市是为了更加妥善的应对城市洪涝灾害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理念,其构成不仅包括建筑物,还包括以各类植物为主构成的设施及城市水系,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景观作用,就需要采取科学策略对其加以运用,构建生态型、低碳型现代化城市。

1 海绵城市植物的选择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对植物的要求相较传统型绿地无疑更高,它需要能够截留地表排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能够保护地表免受地表水冲蚀破坏,减缓径流,使得雨水能够渗透至地表下用以收集回用等。为了达到或者尽可能地达到这些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时,植物品种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在海绵城市的植物选择上,一直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海绵城市等同湿地,需要使用水生或者水边的植物。但是其实湿地只是海绵城市设施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在多数情况下,海绵城市设施只是为了良好的排水使用。除部分城市外,多数区域的海绵城市在多数时候是不能够利用降水的。例如南京,根据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显示,南京的年平均降雨天数为116天,年平均降雨量1036mm/天。而我国北方城市,如济南的年平均降雨天数仅为68天,年平均降雨量561mm/天。因此在选择植物时不能一味地考虑耐水湿,而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适当选择。

2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具体运用

2.1 增加街道小型绿地

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在运用园林植物景观时,需注重对小型绿地的应用,在城市街道适当增加其数量。具体而言,是采取分散规划布置的方式,小规模、多数量的应用下沉式绿地,扩大其在城市街道的覆盖率,再借助绿道进行连接,使各个街区的小型绿地形成一个整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小型绿地灵活性较强,可结合街区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并且占地面积较小,是应用园林植物景观的一种重要方式。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通过模拟分析街道净流量,估算径流系数,将雨水花园、砾石沟、干池等设施布置在雨水汇集处,补充地下水的同时,解决城市雨洪内涝问题。在城市街头设计小型绿地时,植物的选择尤为关键,应以水陆长势都比较好的绿色植物作为首要考虑对象,美化街头景观,并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

2.2 采用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的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较为普遍,绿色植物是构成雨水花园的基础元素和关键元素。布设雨水花园时,选址位置地势一般较低,可收集、存储雨水,其滞水层深度以20~30cm最为合适,超高设计则控制在5~10cm范围内[1]。将沙土、砾石等铺设在雨水花园底部,结合各类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过滤、净化雨水,促进其循环利用。降雨量是决定雨水花园水量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根据地域气候科学选择园林植物。我国年降水量呈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对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对植物本身要求较低,选择树种时,以耐旱性良好、易于塑形、净水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的乡土植物为主,常见如旱柳、芦苇等。对于降水充沛的地区,则受地面雨水径流的影响,对植物要求相对较高,选择植物类型时应确保其根系发达、抗逆性较强、净水能力强,常见如垂柳、欧芹、美人蕉等。

2.3 建设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园林植物景观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并在水生植物以及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对水质进行净化,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应注重人工湿地的运用[2]。在景观中的人工湿地水源主要是中水以及含有初期径流的雨水。城市景观中的人工湿地一般为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在实际园林绿化景观工作中,一般根据水环境的条件差异,来采取分区构人工湿地。具体包括有湿地边缘区、前置区、主体湿地区域、植被缓冲区等。湿地边缘区主要采用乌桕、枫杨、苦楝等相较而言耐湿也耐寒的植物,起到预过滤空气漂浮物及地表径流沉积物作用;前置区主要为前置集水区、稳定塘的种植,植物作用主要为拦截水中悬浮物,并对水中的污染物起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作用。所以种植上以挺水植物为主,可采用如再力花、芦苇等进行种植;湿地主体中的碎石床同样多数采用挺水植物,如香蒲、灯芯草、苔草等,这类植物的根系较为发达、生长率高,且能够增加碎石床的通透性。二氧化塘主要是以各类水生植物为主,依据水体深度选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可适量点缀,但不可大面积种植,避免造成水体缺氧。现代景观湿地种植时使用较多的植物有菹草、狐尾藻、眼子菜等,观赏性与功能性俱全的植物。这些植物除了具备优良的景观观赏性,还能够对水体中的总氮、磷、氨以及重金属进行吸收、吸附,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缓冲区在选择植物时则主要是考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以及水位浮动造成的影响。原则上采用两栖类且根系发达的植物,如两栖蓼、苔草等。

2.4 绿屋顶和蓝屋顶

对屋顶进行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内容,这就需要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开发绿色屋顶。所谓绿屋顶,包括对屋顶、外墙面、阳台、天台的绿化,其构成主要有蓄排水层、过滤层、植被层等,能够避免屋面雨水溢流问题,营造美观的城市风景。在绿色屋顶开发过程中,选择植物时会受到覆土层厚度的限制,通常以浅根系植物为主或生态功效较强的植物为主,这对其耐贫瘠性、抗寒抗旱性、净化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草本植物、低矮花灌木是屋顶绿化时最为常用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环境特点,再与造型植物、小型乔木相结合,实现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当屋顶覆土厚度较小,如50mm时,则智能考虑景天科植物,或鳞茎类植物。当屋顶覆土厚度达到100mm以上时,则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以及更好的技工观赏性。且土壤层越厚对于绿屋顶的持续性更有保障。而蓝屋顶则是在屋面设置水景体系。对降雨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

3 结语

海绵城市即为低影响城市开发体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无论是中国的“海绵城市”,还是美国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亦或是英国的“可持续性排水系统”都是对这一课题的诠释。全世界都在尽可能的在景观中利用地表排水采用创意而生态的方式来管理雨洪。达到是资源的充分利用。海绵城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落实,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是当下各大城市都尤为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园林植物景观是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要想实现理想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就必须对其加以有效利用。实际工作中,需立足于城市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配置各类绿色植物,依据植物特性合理而有效的创建微型生态系统。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增强城市防洪抗涝能力。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绿地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园林植物养护的方法研讨
海绵是植物吗?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