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分析

2020-01-09宣振国

花卉 2020年20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山西省

宣振国

(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大同 037006)

0 引言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多元经济发展不断结合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宏观上对于环境建设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转变和调整,不再以简单的资源开发和索取为中心,而是更加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强调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这种变化也给环境部门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而野生动物作为维持生态平衡、调节自然环境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就其保护来讲,要尤为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1 对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1.1 促进可持续发展计划的稳定落实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各类产业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正是在这种供需矛盾的驱使下,人类开始挖掘周围的自然资源,并在日复一日的索取中变本加厉,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如今,这种索取式的发展方法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得到广泛的认同,对此,我国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1]。而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辅之以系统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缓和资源开采给环境带来的伤害,同时也可以帮助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平衡原有的生态链。并且,人类也可以在不断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总结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稳定落实。

1.2 促进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众所周知,人类在日渐成长和进化的过程中,逐步爬上食物链的顶端,产生与其他物种极为不平衡的落差,而人类也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学会驯化其他类型的动物,在这其中,野生动物也不例外。但人类的驯化,反而使得野生动物的天性被磨灭,它们被动地接受指令,并且被动地作出反应,这并不利于它们的繁衍。而针对此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在尊重其天性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让野生动物免受不法分子的侵袭,同时也可以优化它们现有的生存环境,让野生动物能够拥有更加舒适的生活氛围。而且,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并不会磨灭野生动物的天性,反而是让它们在保护中自由繁衍和成长。

2 对山西省野生动物资源发展现状进行简述

山西省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其域内的野生动物主要以陆栖类为主。其中,已知的陆栖脊椎类动物就多达82 科,占据405 属,在全国科属中的占比也较为可观。在这些野生动物中,有七十多种都被列为国家珍稀动物,例如丹顶鹤、金钱豹就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翅山鹑、豹猫、岩鸽、黄鼬,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山西省境内,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 种,二级保护动物七十余种,三级保护动物24 种。在山西省境内,一共有七十多种兽类,不仅栖息着像金钱豹、梅花鹿以及野猪这种体型较大的野生动物,还有中华鳖、梅花鹿、班翘、麝、水赖等肉用和药用动物,同时也接纳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比如果子狸和豹这种名贵的毛皮动物。除此之外,山西省境内也有许多品种较为稀缺的鸟类,例如褐马鸡和白冠长尾雏等。境内的鸟类一共有48 种,共隶属288 科,其中珍贵鸟类共计13 种,以褐马鸡为首,又称“角鸡”。但总的来说,尽管山西省内的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但大多数种属的个体数量还是较为有限的,并且分布地区不够广泛。

3 对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3.1 思想意识薄弱

尽管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已经在宏观层面上反复强调保护的重要意义,但依旧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有认识到野生动物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在面对不法分子侵害野生动物的时候,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升,他们不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也忽略对违法犯罪问题的监督。也正是在这种意识薄弱的限制下,管理部门的许多保护措施也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3.2 监督难度高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山西省内的野生动物分布较为松散,具有较为明显的“碎片化”特点。而且,不同种属的动物生活的区域是存在明显差别的,一些较为稀缺的物种,其栖息地也具有“孤岛化”的色彩。同时,山西省自身的气候也是随着其地形和经度而变化的,即东南部的暖湿到西北部的寒干,因此,不同位置的物种生存特征也会发生变化。而从以上这些也可以看出,物种栖息地分散、气候变化和转换都给野生动物的有效监管带来不小的困难,当地环保部门需要面临的挑战是十分多样的[4]。

3.3 管理效率低

山西省内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是较为分散的,因此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兼顾不同区域的动物,工作量十分繁重,并且工作种类也较为复杂。相关人员在落实自身职责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许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同时也使得保护区的建设受到阻碍。

4 对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列举

4.1 做好基本准备工作

自然保护区本身具有规模大且分布松散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存在许多困难,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意外事件。而就野生动物的保护来讲,其具体的基础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必须要组建一支高素质且高效率的专业队伍,保证队伍内的一线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技能,拥有较为充足的经验。工作人员要懂得如何与非法猎杀以及非法入侵的活动作斗争,同时,也要掌握野生动物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它们抵抗不必要的伤害;②要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区内的基础设备,优化硬件和软件的综合条件。帮助野生动物安家,促进其孵化或者繁衍。例如,黑鹳,山西省已经于2002 年建立黑鹳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山西省境内规模较大且发展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后续,应当积极改造保护区内的环境,为更多的野生动物创造生存空间;③必须要强化野生保护区内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训练,提高对迁徙类候鸟的关注,首先是要对候鸟迁徙的数据进行记录,其次是要根据候鸟迁徙类型对它们进行投喂,保护。工作人员要掌握专业的救助知识,提高迁徙候鸟的存活率;④工作人员要尽可能掌握更多野生种类的动物,建立系统化的收容机制和体系。

4.2 挖掘产业发展市场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落实不仅仅是对现有的动物资源进行维护,更是要以此为基础,推动物种的繁衍和多样化发展,建设相应的产业,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进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摒弃传统的观念,不能一味只知开发和索取而忽略环境的破坏。相反,相关人员要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野生动物产业,例如人工养殖,辅之以特定的植物产业,比如药材种植、树木移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动物产业的开发应当循序渐进,要在恢复生态机能的同时挖掘其市场价值。

4.3 引入现代科学技术

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工作量巨大,单纯依靠人力去完成是不够现实的,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引进现代化的科学设备,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有效防范外来不法分子的入侵,监测分析野生动物的现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法捕猎、杀害、走私以及贩卖野生动物的案件层出不穷,直到今天,与野生动物有关的违法犯罪也依旧没有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监测的质量和加快反映的速度,在自然保护区内配备先进的监控设备,并设置分级警报信息,加强远程监控和探测,就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精准管理。

4.4 加强社会群众宣传

尽管我国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上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但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认知度并不高,许多群众认为这一领域与他们的生活距离较远。所以,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应当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社会性宣传,要抓住宣传的重点。首先,必须要让群众明确野生动物保护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其次,要让群众懂得生命平等的重要性,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生存的共同体。还有,要让群众明确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和风险,以新冠肺炎的爆发为例,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也让他们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最后,要让群众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猎奇心理和征服欲望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反而会给自身发展带来祸端和灾难。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这不仅是推动生态强国发展的应有之策,也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基本准备工作、产业发展、技术引进以及群众宣传四个方面论述野生动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整体上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符合当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能够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依据。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相关主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科学地设计与规划。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山西省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保护野生动物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