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高效融合探析

2020-01-09陈花杰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太空教学内容利用

陈花杰

(河北省邢台市二十冶综合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化的效果。所谓教学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实现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教学模式。为了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应该以现代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中的环境、模式、内容、组织、观念等一系列因素均实现信息化。为了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法与要求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将其和语文教学进行紧密融合,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

通常来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学习热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但是,仅凭借教材很难真正引发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减少教学内容抽象性。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更加倾向于形象思维,而抽象能力的发展还比较弱。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所以对于抽象性知识的理解效果并不理想。而借助信息技术,则可以有效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审视长期以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对语文知识普遍缺乏足够的学习意愿,而这种问题的存在无疑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利用信息技术中图像、影像、声音、文字等多元化的媒介因素,可以使语文教材中比较单一的文字叙述内容以一种更为生动与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意愿。唯有如此,才能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以《太空一日》为例,这篇文章出自于杨利伟所著的《天地九重》,作者在这部著作中主要讲述了自己在进入太空时的所见、所想、所历,对于这些内容,作者在文中进行了到目前为止最为详尽和全面的描述。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作者的描述,感受他在太空飞船中奇妙的身体感受,了解在太空飞行过程中,他在14个昼夜看到的神奇的太空景色,以及在这段时间经历的惊心动魄的痛苦和危险时刻。尽管文章的描述比较详细,但由于其中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再加上文章以文字描写为主,所以学生并没有产生十分强烈的学习意愿。于是,我借助多媒体视频创设了教学情境。这段视频是关于“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的真实的视频资料,视频中记录了航天飞船从发射、进入太空到太空漫步、返回地球的全过程。最终,借助视频片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而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知识涉及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而其中难免会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正如前文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知识有时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融合,以此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呈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帮助学生取得更为理想的知识学习效果。

以《海燕》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社会上不同的人物所持有的态度。而文中的海燕所代表的就是积极迎接革命风暴的先驱者的形象。由于一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学生还没有在历史中学习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基础知识,所以对于海燕这一形象蕴含的实际意义并没有十分准确的理解。于是,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动画特效,将现实中俄国公民对待革命风暴的态度播放了出来。通过对比,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了俄国革命前夕现实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对文中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强化学生语文素养是最直接的教学目标。从具体特点来看,语文素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突显出了能力、学识、情感、技艺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不能仅关注信息技术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而应该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以此来使信息技术的积极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如“审美意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将紫藤萝瀑布的形态呈现了出来,使学生直观感受了紫藤萝的形象美。然后,我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乐观的情绪,使学生感受到了文中蕴含的情感美。再以“想象能力”的培养为例,教学《黄河颂》时,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想象,我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了文中内容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音频,这段音频记录的是黄河壶口瀑布的声音。通过这段声音,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力。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这段音频对当时的画面进行了想象与描述,并让学生站在更高的情感认知角度,对作者当时所思所想进行了想象。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由于语文教材的知识容量是比较有限的,所以仅借助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

在《社戏》这篇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描写了在绍兴农村看戏的经历,饱含深情地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无限怀念。从具体内容来看,这篇课文是一篇节选的文章,是作者三次看戏经历中的其中一次。于是,为了使学生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内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了这篇文章的原文。最终,通过对原文内容的全面分析,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种十分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辅助手段。为此,教师应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并且要不断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太空教学内容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上太空,安个“家”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