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策略

2020-01-09任想军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任想军

(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甘肃 静宁 743411)

实用类文本是高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任务群而出现,使得实用类文本阅读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今,教育界及学界虽认识到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笔者通过梳理资料与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前的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仍面临一定的困境,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加强对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创新,推动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功利化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规范、引导教师与学生行为的重要作用,是一节课的纲领。但纵观当前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可明显发现教学目标功利化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求多、求会,而并未求深、求懂,这样虽可在短期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实用类文本强调文质兼美,仅凭单一的知识技能习得与简单的文本浏览是无法提高学生实用文的阅读能力的。

(二)教学内容知识化

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学科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需要教师做到教学内容的明确、选择合理。但笔者通过梳理资料与深入调研后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着知识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学参考书”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因为当前大部分教材的人文气息均十分浓郁,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也表现出了较强的人文性特点,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有时会因教学参考书的影响而出现文体偏移、取向不明的问题。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

教学方式是可依照教学主体、思维方式、实际需求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因此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也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但就当前来看,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十分普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实用文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同一个教师对不同篇的实用文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方式,无法向学生展示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面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找准资料,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高考虽不是其最终目的,但也是必须要完成的重要目标,因此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便需要借助大量的训练资料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选择具体的训练资料时,教师首先便要分析高考实用类阅读文本试题的特点,包括考点稳定、题型单一、容易得分等。之后要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要从高一阶段便开始进行,因为阅读训练的数量在一定意义上是与高考成绩呈正比关系的,但仅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教师探寻更多阅读素材展开教学。对此,教师可从往年的高考试题中寻找相应的教学方向,有意识地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强调对答题策略进行指导与规范答题,达到逐渐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目的。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提取主干时来理清文本的逻辑层次。因为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在命题时增强了对阅读速度与阅读量的关注,同时实用类文本受语言特点及文体特征的限制,一般只要求学生理解性阅读,这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又对又快,教师可引导其先将段落拆分成一个个句子,再通过语意转换对句意进行明确,最后运用关联词来对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当然这一办法不是万能的,还有更多方法需要一线教师去探索与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提供帮助。

(二)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说,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都是为学生日后能够顺利开展社会生活而设立的,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无论在课程学习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均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远目标。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转化与应用。首先,教师要保证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即形式与主题皆贴合生活实际。然后就是要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尽量选择与学生日后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唤醒他们思考与学习的欲望,还要紧扣实用类文本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等,不可走“边缘化”。最后就是为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之感,需要对班级的现有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包括进行角色扮演、课件制作、播放音频视频、开场设计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组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实现,还需要教师积极组织言语实践。言语实践既是新课标的外在要求,也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的内在需要,相对于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只有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技能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算是教学实践的成功。言语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信息输出的机会,使学生做到“说写结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多元模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从宏观角度来分析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发现其最终目的便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实用类文本作为三大文体之一,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积极构建思考路径,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并培养学生批判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思维工具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路径,教师可借助其可视化的优势,将具体的思考路径呈现在学生面前,再引导学生依照思维工具提示的内容与顺序展开思考,避免产生“跳跃式”的阅读思维,最终对文本产生全面、理性的认识。并且学生在长时间借助思维工具来展开思维训练后,便对思维步骤有了基本的掌握,可主动、自觉沿着自己适合的思考路径来进行阅读,可为自身思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阅读作为学生逐渐积累课程知识、学习经验的过程,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让其通过大量材料的阅读来提升语言的得体性与精致性,同时借助“语理”来调整语感质量,突破语言内部系统的话语建构,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让其学会从不同学科的课程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这里同样可用到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但主题要以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为主,由此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知,体现实用文阅读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高中生来说,文化活动的开展可让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在不断反思与追问间提升自己的社会认知力,实现对社会的良好服务。

三、结语

总的来说,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是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正视当前的教学现状,做到找准资料、加强实践与采用多元模式,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培养其社会适应力与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