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21期
关键词:美好事物文学艺术情趣

冯 凯

(《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新课程标准改革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学科教学是有效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途径,其具有教育性、审美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和自身性情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开展独特的审美教学,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践行,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受美好事物的存在,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一、挖掘文本美感因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是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阵地,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性、鉴赏性,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有效地激发自身的美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挖掘教材内的美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审美点,将语文教育与美育相结合,使学生感受语文文章所蕴含的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例如古诗以其简单凝练、意蕴深厚著称,其中不仅饱含诗人的情感观念,更渗透文学艺术作品之美,具有丰富的美感因素,是开展审美教学的有效方式。在学习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时,教师让学生探寻本词中的景物描写,学生通过阅读本词找到烟柳、画桥、云树、怒涛等景物描写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钓叟莲娃等美好人物景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词中的场景,并探寻词人作词之精妙。学生在认真分析本词后发现词句对仗工整之美,词人利用夸张夺目的写景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阅读印象,高耸入云的大树、白色霜雪的波浪带给学生美好的学习体验,学生在阅读本首宋词时,深刻感悟文学艺术作品带来的意境和情感之美。教师在审美教学中挖掘文本中的美感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时如临其境,达到引人入胜的学习效果,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审美点,提高学生文学艺术作品鉴赏能力,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

二、开展个性审美教育,创造广阔审美空间

现阶段的教学中强调个性发展,教师在语文审美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学生审美活动的个性化,正如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审美教学时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定学生个人欣赏事物的方法和发表看法的方式,应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审美平台,使学生在观看完文学艺术作品之后,根据个人的真情实感流露出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想法,给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带去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

例如在学习《碧螺春》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关于采茶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细腻的人物景物描写的学习理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最喜爱的一句话进行赏析,有的学生认为“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这句最好,因为用银铃形容采茶女的笑声更加生动真实,表现出采茶女欢快的心情和勤劳淳朴的本性;有的学生认为“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一层金色”这句描写最好,因为在作者的描述下清晨的茶园呈现出真实的景象,给自己带来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审美教学方式,使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去理解阅读文章内容,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审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打破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的禁锢限制,使每个学生能发表出自己内心的阅读体验,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创造出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借助先进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时,为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弥补课文语言文字讲解方面的不足,带给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播放技术,在讲解关于景物描写方面的文章时,通过给学生播放相关内容的视频短片,加深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印象,吸引学生真正投入到课文描述的情景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鉴赏情操。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景物描写的文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知道荷塘景色非常美,但很少有学生能欣赏到月色下的荷塘,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月色下荷塘的景象,既可以弥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足,同时可以给学生带去更加直观形象的视觉体验,学生在视频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理解作者所描述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的场景,在教学视频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月色下舒展、轻盈、修长的荷叶,在月光下晶莹、明亮、干净的荷花,使文字走出课本,变成一张舒展的画卷,投映到学生的眼睛里,给学生带来真实的美的感受。教师创新审美教学方法,借助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文章描绘场景中,有助于学生感知文学艺术作品之美,更好地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四、组织朗读古诗教学,探寻词句构造之美

语文学科是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和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除培养学生对文字方面的审美教学工作,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去体验语文中遣词造句、节奏优美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朗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韵律之美。

例如教师在学生学习古诗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发音的清晰准确,锻炼学生在朗读古诗时语调生动、轻重适宜的能力,真正做到抑扬顿挫的朗读效果。在朗读《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诗句的断句,一小半句分三次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在学生朗读后,应使学生学会抓住诗中关键词句的能力,带领学生研读景物,体会其中的意境。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中描写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等富有早春特色的景物,这些景物营造轻松愉悦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富有生机早春的喜爱之情。学生在朗读中用舒缓明快的语调,既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心情,同时可以贴近作者当时描绘景物时的真实思想,使学生在朗读古诗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加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向往和追求。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文本阅读教学,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可以使教师的审美能力培养开展得更加有效。

五、结语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的内在要求,同时可以真正挖掘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文学艺术之美,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字词句章、谋篇布局所带来的美的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实现自身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和发展。相信在教师的审美教育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文学艺术作品,从中获取精神文明和艺术文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健全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美好事物文学艺术情趣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谈文学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宁夏文学艺术上的本土性特征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