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020-01-09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中心小学贾朝霞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习惯

■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中心小学 贾朝霞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养成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健康、全面地成长。通过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其在学校各个方面的表现,找出了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因素,从学生自身、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学校的养成教育

学校作为小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环节上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就目前来看,学校在养成教育这一方面,主要集中于稳抓课堂纪律、日常行为及安全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教育却较少深入研究,使学生难以从根源上建立起尊重他人的正确的行为习惯。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者从上到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说只教书不育人。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跟学生的养成习惯有必然的联系。重视文化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一股很坏的风气。有些学生任性而为,不听教师的劝导家长的忠告和学校的指挥,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照顾别人的感受,不顾忌事情的严重结果,可以说这种不好的风气已经在每个学校里面蔓延开来,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

二、家庭的养成教育

家庭环境及父母行为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说,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榜样”作用要高于学校。家庭教育整体趋势仍主要倾向于“不重视,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成教育工作推行的困难。部分家长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忽略了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的言传身教,常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呈现于孩子面前,如饭前不洗手、说脏话、言行不一致等。小学阶段是学生乐于且擅长模仿他人的行为习惯的构成阶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中,学生极易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后期更难更改。

三、社会的养成教育

家庭与校方对于应试教育的追求主要来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关于“起跑线”的观点在社会上不断兴起,以“分数为主”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步渗透,甚至小学阶段也受到了影响。为了避免输在起跑线,教学资源几乎整体倾向于应试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素质教育所应获得的资源。为满足应试分数提升的需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辅导班占据了课后教育的大部分比例,而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素质教育,却严重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小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容易浏览不健康的网页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四、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抓家庭教育

学校通过家长座谈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孩子养成教育的培训,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所起到的“榜样”作用,让家庭养成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要一味地溺爱孩子、娇惯孩子,要将目光放长远,致力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应立即予以指正,从观念上肃清不当风气。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孩子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的言行习惯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教育,只有让他们在两个方面同时发展,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发挥学校育人功能

依托学校德育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教师、家长、学生中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科学准确地分析调查的数据,形成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养成教育的目标,使养成教育做到“有规可依”。 根据学段的不同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体系。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低年级学段,可通过编制儿歌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基础行为概念。针对理解能力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年级学段,则可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行为进行评价来构建行为观念,如过马路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针对理解能力基本成熟的高年级学段,则可通过一些课外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养成教育的活动中来。从低到高,从不同层次出发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开展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和少先队活动。通过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正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身边发生的事情,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偏差,及时改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教育,学校要抓住两个平台,主要的平台是班级主题教育。在学期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纳入班级活动当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教育,让学生了解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养成教育的实践成效,体会良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另一个平台是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学校的大型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六、课堂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在课堂内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学生的坐姿,大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将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中。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不说话、不东张西望,教师需时时强调,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潦草的作业要求重做,错题太多的作业,要求端正态度,养成作业完成后细心检查的习惯。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教育。其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课堂,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七、拓宽渠道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鉴于社会环境及社会教育资源对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我们应该在现有的社会资源中积极拓宽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利用好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教师节、妇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为今后的养成教育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借助互联网的影响,发掘社会事件中的闪光部分,如消防员舍己为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通过类似事件的精神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起社会文明意识,具有高度的现实教育意义。

八、结语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关系着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也对其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应把它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任务之一。结合当前教育现状,今后在稳抓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还需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个不同层面着手,致力于消除其中的不利因素,从而推进全面化素质教育的落实。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素质教育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