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20-01-09江苏省泰兴市古溪小学顾晓青
■江苏省泰兴市古溪小学 顾晓青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朗读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的教学,朗读方法单一,这一直是影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技法指导、方法指导,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时,通常是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或常规阅读,这种方式下虽然看似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学生朗读指导,因此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不是很高,甚至有的学生连朗读基本的抑扬顿挫都不能掌握,如何断字、如何停顿都不会,朗读缺乏情感融入,因此在朗读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比较匮乏,听上去也很无趣,“干干巴巴”,一点意思都没有。
(二)小学语文朗读内容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内容单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朗读的内容主要来自课堂内容,很少有课堂外的内容,导致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朗读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朗读时,都希望可以控制朗读的时间和频率,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因此在朗读过程中,朗读内容的时间控制非常严格,而且教师更倾向于为朗读能力好、朗读效果好的学生开展朗读工作,在具体朗读过程中很少关注学习能力弱、朗读能力弱的学生,朗读受到了严重限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应留足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过程中留足时间,是朗读的先决条件。朗读既需要公共朗读时间,也需要个人朗读时间,既要为群体留足时间,也要为个人表演留足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分析,为学生朗读留足时间,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充分进行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秋天的雨》课程教学中,教学的自读要求就是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朗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充分给予时间。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通读训练,在课堂开始前的十分钟让学生进行通读,这十分钟分为前五分钟自由朗读,后五分钟通过播放朗读视频的方式带领学生朗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学会跟读,建立朗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群体自由朗读以后,教师应积极做好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朗读,不需要举手,也不需要点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站起来直接进行朗读,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朗读充分留足余地,同时应给予学生自由朗读表现的时间,一般时间控制在10~15 分钟左右,根据教师课程时间的安排,也可以提供15~20 分钟朗读时间,总之朗读时间必须要充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应注重学生为主的原则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发声,更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过程中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和内容,认识朗读的价值,在朗读过程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思考。如《花的学校》课程教学中,这篇内容非常适合朗读,作者将花儿比作儿童,将花儿与儿童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对儿童的喜爱,这种情感表达在字里行间表达得非常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喜欢带有情感地进行朗读,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这种表达模式下学生对于朗读内容的理解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导致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朗读,学生跟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朗读,这种朗读模式下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教师应避免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过分干预,合理找好切入点,做好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朗读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朗读的作用和优势,在朗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自主实践、自主探索。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应注重技巧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应注重朗读技巧的讲解,事实上小学生对阅读具有很强的兴趣,这种兴趣导向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喜欢随时随地地阅读,但如何将这种阅读兴趣转化为朗读兴趣,需要进行技巧的指引与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课程教学中,这篇内容朗读起来比较欢快,内容简单,不需要注意问号等特殊标点,但很多学生读起来情感不够,有的甚至连通顺都算不上,更不要说朗读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停顿、语调高低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一边读一边联想与想象,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饱含深情,实现带有感情地朗读,初步建立带有感情地朗读,为后续的朗读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扶。朗读技巧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技巧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在朗读技巧方面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由浅入深地进行技巧讲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意识和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应注重内容拓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应注重内容的拓展,不能单一地局限在教材内容当中。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在教材内容朗读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给予其一定的拓展,这种拓展在于教师应注重已有教材的内容拓展,包括相似内容的拓展。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课程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已有的教材内容选择朗读时,可以根据这一小故事进行相关的拓展,包括壁虎常见的科普文章,这些内容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此类题材的选择与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外阅读素材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给予学生课外朗读素材,定期组织朗读课,让学生在阅读中开展学习工作,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如在习作课或口语交际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习作主题和口语交际主题确认朗读的内容,对朗读素材进行课外阅读拓展,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