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2020-01-09宋德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劳动岗位技能

■赵 东,宋德军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从战略高度分析劳动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关系,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也再一次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培养更高水平人才的关键工程。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劳动教育至关重要。

交通土建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公路、铁路、城轨、房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安全员等工程建设领域相关岗位占比70%以上。由于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而且大多工期紧、工作地点多在室外,导致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可以说属于艰苦行业,因此交通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劳动教育尤为关键。将“甘于吃苦的劳动品质、精湛高超的劳动技能和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作为必备素质,通过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技、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行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手,马克思分析人类劳动基本价值包括创造世界、创造历史和创造人本身,人人每天都在劳动,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从育人角度看,劳动教育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

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要求,构建配套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全面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教学、学生、后勤、宣传等学院各职能部门统筹规划,结合交通土建工程企业人才需求和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从劳动教育课程、劳动师资团队、劳动教学资源、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效果评价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开设劳动教育专门课程,将劳动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将劳动教育课程计入学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情况,计入素质拓展学分,从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五个方面制订工作计划,全面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包括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塑造、劳动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系统化的劳动教育体系。遴选规模较大的交通土建工程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主要就业岗位的劳动内容、工作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促进学校培养与岗位劳动相统一。构建循序渐进的专业课程体系,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注意普适性劳动与专业性劳动相结合,普适性劳动包括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教室和宿舍卫生打扫、校园保洁等;专业性劳动是围绕就业岗位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劳动实践,如: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各类专业技能训练等,也包括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模板工等高职毕业生不直接从事但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工种训练。

二、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由于交通土建工程特点,毕业生工作地点往往离家较远,多为室外工作,工作时间不固定,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吃苦精神才能胜任,在专业教育、校园景观、文化宣传中融入吃苦精神相关内容,在学校校训、校风、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点突出劳动素养和吃苦精神培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凝练“吃苦奉献、拼搏争先”学院精神,秉承“严字当头”的铁路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铁军精神,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磨炼学生不怕吃苦的一致品质,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工作责任心。

开展“工匠精神进校园”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充分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大国工匠工作室传授技能、传承精神;定期邀请交通土建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讲真实的工程故事,传授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积极探索和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加大企业人员授课比例,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融合培养。在校内发掘学生身边的先进榜样,遴选刻苦学习、自立自强、甘于奉献等方面的榜样,进行先进事迹宣讲,榜样可学,精神可鉴。

三、创新劳动教育载体

一是校内劳动实践载体。开设专门集中公益劳动课程,协助学院后勤、基建部门承担工作,布置具体劳动任务,安排专职人员授课指导,参加集中劳动实践。发挥好社团活动“第二课堂”作用,合理布局文艺型社团、专业型社团、劳动服务型社团的比例,扩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比例,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提高社团的活动水平和活动质量。加强对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持,划拨专门场地、安排专职指导教师,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平台,在劳动中体会创新创业的酸甜苦辣,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志品质。

二是以志愿活动为主的校外实践载体。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进社区活动,发扬雷锋精神,开展公益劳动、垃圾清理、环境美化等;到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的志愿活动,帮助老人整理内务、打扫卫生,给老人送去关爱与温暖。利用寒暑假开展“三走进”“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送节目到乡村、宣传国家政策等,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总结劳动实践的收获与体会,在总结中提升劳动教育效果,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见证。专业紧密的工程测量、工程识图、建筑材料等专业型社团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附近社区和村庄的乡村道路、地下管网、民用建筑等提供技术服务。

三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技能强化载体。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营造“崇尚技能、技高为荣”的技能文化氛围,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与生产实际对接的实践训练项目,实施实训室开放式管理,搭建劳动技能培养平台。举办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特别是聚焦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强化工程测量、工程识图、试验检测、力学检算、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性技能的训练,夯实职业发展基础,在就业初期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

四是以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全方位锻炼载体。加强与交通土建施工企业的合作,落实学生实习岗位,针对交通土建工程施工周期性特点,灵活教学组织模式,春夏施工旺季,学生在企业开展跟岗、顶岗实习,冬季息工季节,学生在校强化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学生实习期间参与企业生产任务,校企安排“双导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岗位上锻炼,在劳动中提升。

四、融入专业新技术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交通土建行业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应用范围也逐步扩大,智慧建造快速发展。将行业大力推广的BIM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学生的重要劳动技能进行培养,同时探索无人机测绘、基于物联网的施工现场管理、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领域技术的跨界融合,开设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相关课程,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注意找准高职毕业生在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中的定位,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适应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伴随“高铁走出去”等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大量的交通土建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劳动教育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强化劳动素养与劳动技能的融合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激励学生做现实生活中的实干者,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劳动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劳动岗位技能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