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
2020-01-09庞捷
庞 捷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直分不开的,而发展就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这是避免不了的。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而最初的策略是先发展再治理,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到不得不解决的地步,这是发展付出的惨重代价。
1 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城市集聚了大量的劳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集聚地,充足的人力以满足各个领域发展的需求,各行业的人才便聚集到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截至2019年底,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与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数量基本达到1∶1的比例,数量庞大的人力资源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却成为了城市生态环境最大的问题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人们制造垃圾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按照每个人每天产生110g垃圾,中国人口按照14亿计算,那么城市人口就有7亿之多,算起来每天制造的垃圾达到77万t,再延伸一下每年365天计算,制造的垃圾总量为2.8亿t,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垃圾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城市人口却生活在自己制造的垃圾场之中,这却也是发展之余无可奈何的事情。
1.2 工业化城市三废是污染之源
想要通过发展走向富强,工业化是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作为第二产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主角,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时刻为城市创造着经济增长。但是,我们得到这些益处的同时却也得到了乌黑的天色、漫天的粉尘、二氧化碳超标的氧气、逐渐变暖的气温、更加浑浊的水等,期间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不断地侵袭着人群,仿佛奏响了发展冲锋的号角。我们的生活质量确实提高了,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五颜六色的衣帽鞋袜、小中大各种出行工具等等,背后却藏了多少三废排放,固体的、液体的、气体的,再加上噪声的逐渐侵蚀着人们的城市栖息地,城市再也不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喧嚣繁华的背后各种潜在的危险,城市生态环境是在发展的脚步下遭到忽视的,先发展再治理是城市生态的真因。
1.3 汽车成为持续排放的主因
汽车提高了人们的时间效率,同时却成为了人们与城市污染斗争的新挑战,各项措施的施行有效地抑制了三废的排放及强化了治理,而汽车却未能突破绿色节能的技术瓶颈,尚不能普及开来,而汽车的普及率却逐年大幅上升,尾气排放量持续增多,以至于传统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又出现了更加棘手的新问题。侵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形成酸雨对城市建筑进行腐蚀,破坏土壤和水源的质量,进而影响城市绿化植被的生长,对净化城市的园林绿化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城市园林绿化的若干对策
2.1 强化治理和维护的绿色观念意识
人类作为发展的主导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应该从传统的环境观念改变过来,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人类能够走得更加遥远的基础。首先,人们要克制物质和精神需求,尽量减少城市垃圾的制造,例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等,从生活的点滴开始逐渐改善我们的城市环境。其次,要增加园林绿化的覆盖面积。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有很好的净化效果,所以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中绿化园林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某些中心区域要是没有园林建设,可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最后,要适度施行惩戒机制,对哪些缺乏绿色环保意识的人群或者企业,要予以教育式惩罚,例如,承担一定时间的某个公共区域的卫生清理,或者让其为城市园林绿化尽一份力,种几株树木等。
2.2 规划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
城市生态问题也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传统的设计注重美观,依托于企业的资助等,再说设计上没有从城市的全局进行思考,导致缺乏规划性的同时不能达到改善环境的作用。转变传统的区块设计向整体设计为主,这些设计不仅仅是园林的设计,也包括一些工业企业的规划设计,从位置上进行合理性规划,从三废排放上严格地管理和监督,从变废为宝上下工夫等的闭环设计,在改变目前环境状况的同时,对长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规划。
2.3 园林绿化与变废为宝充分发挥互补作用
废物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已经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废水经过处理后对园林绿色植被进行浇灌,丝毫不逊色于干净水源的营养作用,甚至有些营养元素还超过了干净水源。强化工业排放经过处理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有效地促进了循环利用的绿色理念,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基础,实现了闭环的治理系统。
3 结语
文章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措施的逻辑结构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又结合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特点,对城市净化之肺进行优化,形成了有效的闭环治理系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发挥强化治理和维护的绿色观念意识、规划设计要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园林绿化与变废为宝充分发挥互补作用几个策略,有层次地促进园林绿色的建设,为解决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弊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