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下公民法治思维培育探究
2020-01-09■苗莹
■苗 莹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再到守法四个环节全方位入手,而其中守法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又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全民守法”首先强调的就是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要严格守法;其次就是强调所有公民要做到学法、守法,这也是我国公民对于法治的需求,法治理念在不断地深入人心。因此,“全民守法”从实质上是要求公民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利用法律来捍卫自身的权利,承担在法律中的各种义务。不仅仅是领导干部需要拥有法治思维,同时公民也需要建立起法治思维,这样才能够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建立起法治国家,引导全民树立法治信仰。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
法治思维主要就是利用国家制定出的法律条文来对国家进行治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法治思维主要强调的是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同时也对拥有权力的群体进行行为约束,从而保障大部分人的权利。形式上的法治思维,在国家管理方面,主要强调的是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并不是仅仅通过某个掌握权利的人的个人意志来对整个国家进行治理。而面对社会管理的时候,强调的就是要依法行政,来对国家的各种事件进行处理。
形式的法治思维是一套确保依法办事的思维,实质的法治思维是一套确保依法办事的方式为“善”的观念[1]。实质法治思维主要强调的就是将法律中的一些法治理念以及相关的原则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取出来其中的精髓,用于对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及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利用法律制度来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坚持法治精神,利用法律原则来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实质法治思维中所强调的重点。
二、公民法治思维培育的必要性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我国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在推动我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能够推动我国的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法治思维能够引导我国公民面对各种问题,能够利用法律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我国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就需要我国公民树立起法治的思维,通过法治的思想以及方式来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处理,才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如果不能够通过利用法治精神来解决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以及问题,那么就无法推动国家的治理能力现代化[2]。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需要
随着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改革,在国家治理方面也改变了原本的治理方式,开始不断地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为了将依法治国的政策进行落实,就需要将法律制度渗透到我国公民的实际生活之中。为了将依法治国完全地落实到国民生活中处理社会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培养我国公民的法治思维。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性,让公民都能够了解法律,在对生活中问题处理的时候,可以利用法治思维,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各种矛盾。同时,培育公民的法治思维,也能够让公民更加理性,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之中,将会变得更加的顺畅,深入公民内心。我国在不断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整个国家的建设以及发展需要每一位公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就需要培育公民的法治思维,让公民能够熟悉法律,根据法律条文的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三)公民追求公平正义的必然结果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以及社会上的正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就容易导致出现各种矛盾,部分人的权益就会被侵害。所以,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公民就需要树立起法治思维,对法律进行认同,利用法律以及法治思维来化解各种矛盾以及冲突,将个人的权利利益进行有效的保障,进而才能够将社会中的公平正义进行维护[3]。因为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就是为了讲求法律条文,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同时法律条文制定的过程之中,也遵守着正义的原则。培育公民的法治思维,就是为了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的国民素质在不断的提高,思想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追求公平正义。所以,对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也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大部分公民的需求,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表现。
三、公民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内容
(一)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法治,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法律是最高的权威,严格限制公权力,防止“人治”[4]。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尤其是树立宪法的权威。对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首先就需要建立起具有较强权威性的法律体系。国家推行的法律是由具有相关的管理权利的部门或者机构所制定的,在我国所推行的法律就是由我国的全国人大以及国务院等具有较强权威性的机关部门所制定的。在对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之中,就需要引导公民认识到法律自身具备较强的权威性。政府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依法行政,向公民诠释法治的精神,在公民的思想中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性。
(二)树立限制公权力的基本精神
我国所制定的法律一方面是对我国的公民所具备的个人权利进行维护,另一方面是对国家的公权力进行约束。因此,在对法律进行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对国家公权力的约束性。培养我国公民的法治思维,就需要鼓励公民对国家公权力进行监督,让政府以及国家的相关权利机构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工作。督促国家的权力机构公开透明地开展工作,受到公民的督促。比如说,我国的政府部门就需要将自身的工作公开透明的进行,鼓励公民对国家政府的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各种建议。
(三)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为了培育我国公民的法治思维,就需要让公民具备基本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因为通过对公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公民树立起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能够让公民意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大部分公民都已经有了民主和平等的意识,帮助公民树立起公平正义的理念,就能够推动公民对法治产生期望,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公平或者不正义现象的时候,就会利用自身的法治思维来进行处理。
(四)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代法治精神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国家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因此,为了培养公民的法治思维,就需要让公民树立起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代法治精神。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就是对人权的保障以及尊重人权,只有做到了这个方面,才能够让法律制度变得更加的现代化以及公平。在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之中,公民要意识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自身的权利,并且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够对别人的权利进行侵害,同时也要维护自身的人权。这样才能够奠定公民法治思维的基础,让公民产生法治意识。
四、公民法治思维培育的实现途径
(一)拓宽法治思维培育的主体
在公民的法治思维培育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因为我国公民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方主体的思想、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得法治思维能够深入到我国公民的内心,就需要通过多方主体相互间进行良好的合作,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推进对公民的法治思维培育。对于公民能够起到直接影响作用的,就是相关的政府人员。政府人员要坚持依法行政,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都利用法律来解决,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不断地对我国公民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公民更加的熟悉法律制度。
我国的司法机关也是能够对我国公民的法治思维的培育起到一定帮助作用的,因为在进行相关的案件审理的过程中,部分影响较为严重的案件就会引起公民的广泛关注,在进行案件审理以及判决的时候,就可以对案件所涉及到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让更多的公民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在潜意识中产生法律思维。让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思维,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国的每位领导干部也需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来开展工作,树立好良好的榜样形象。各个社区以及村委干部也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公民潜移默化地形成法治思维。
(二)丰富法治思维培育的形式
法治思维的培育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媒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进行改变。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络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变化,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同时,也使得我国公民的信息接收方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在对我国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利用电视作为载体,在电视剧之中融入法治思维以及法律知识,让公民可以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之中学习到更多的法律知识,培养出法治思维。
同时,也可以在各种报纸或者网络公众号之中,经常推送出关于我国相关法律知识或者一些法律案件的信息内容。让我国公民可以在对一些社会中的热点事件进行关注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法律,在案件分析以及思考的过程中,形成法治思维。为了公民的法制思维进行培育,也可以将各种报纸或者书刊作为载体,不仅能够对公民的舆论进行引导,也能够让我国公民从中学习到专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从而形成法治思维。
党和政府在对我国公民进行法律普及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因此,在对我国公民进行法律思维培育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普法方式,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高效便捷地对我国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
(三)建立法治思维培育的机制
在对公民进行法治思维培育的过程之中,需要建立起多重的培育机制。首先,对于我国公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法治思维培育,就需要建立系统的培育机制。鼓励各个企业在内部管理中,构建其法治思维培育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人员法律学习状况以及法治思维状态进行考核,了解到企业内部人员的法治思维培养状况。其次,我国政府部门的一线政府机构就可以与我国公民进行直接接触,在日常生活之中,对公民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化普及,鼓励我国公民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法律知识讨论以及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中。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对各种法律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形成自身的法律思维。然后,对于我国的法治思维培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建立起监督机制。营造出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对我国公民的法治思维以及法律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够推动我国公民的法治思维培育。
总的来说,法治思维既是一种深入到国民内心的思想理念,同时经过不断的熏陶以及培育,可以使得法治思维成为国民的思考习惯。这样才能够保障国民具有较强烈的法治精神,从法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做出规范的行为方式。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将法治国家建设完成。这就需要国民树立起法治思维,维护我国社会的稳定,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