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的教师学习:影响、特征与路径

2020-01-09■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共同体信息技术

■梁 娜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需要深入思考教师学习的若干本质问题。“教师学习”概念的英语表述是“teacher learning”或者“learningtoteach”。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现于文献资料中,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概念频繁出现是90年代之后,主要指在一定人为努力或外部干预下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生长变化。[1]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学习的概念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对教师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让教师学习的边界发生移动,行为方式悄然变化,学习行为需要重新界定,塑造出崭新的学习生态。那么,信息时代究竟对教师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信息时代下的教师学习的特征是什么?信息时代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路径又是什么?

一、信息时代对教师学习的影响

信息时代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逐渐影响了我们的平常生活。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自然会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这其中既存在着机遇,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具体表现为:

(一)对教师学习资源的影响

传统时代下,由于受到通信技术的欠发达和交通的落后,教师很难获取到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师学习资源的难题迎刃而解。

现代信息技术大大增强了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并且同类资源之间的横向和纵向交错构成了“学习网”。因此,教师可通过网络便捷式地获取学习资源,使得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此外,基于大数据的指令,机器会记住学习者的喜好,主动为之推送相关讯息,使学习更加融入日常生活。但是,这些碎片化的、非连续性的信息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学习负担,浪费了大量时间,同时还会造成主观臆断的理解。

(二)对教师学习行为的影响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很容易产生学习行为。原因如下:一是信息时代的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使得学习行为容易发生。二是互联网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趣味性,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促进学习行为发生。三是互联网推送的相关资讯、超链接等使得无意学习行为产生。虽然在信息时代,教师学习行为容易发生,但是也很容易消退。比如:计算机病毒、网络繁忙等技术问题,会对教师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为之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失去了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的学习兴趣也就会下降,学习行为也就慢慢消退。此外,无意学习虽然会催生学习行为,但是相关知识没有被教师消化、吸收,不会对教师产生持久的变化,那么本质上说学习是没有发生的。

(三)对教师学习方式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内部心理结构不可能从其外部的行为及其发生的社会情境中脱离出来,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知识内嵌于社会,学习通过社会中介的合作过程而发生[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学习是基于特定情境中,需要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进行合作的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协作学习也得到快速发展。比如:线上智能学习、网络研修社区、名师工作坊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线上学习,促进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共同体方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为教师提供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但是,也需要正确认识协作学习。有时过多的协作学习太过于注重共同体的一致性,从而会弱化了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时代教师学习的特征

信息时代具有开放、便捷、共享的特点,这为教师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学习正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巨大冲击,使得教师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只有正确把握信息时代教师学习的特征,才能弄清楚信息时代教师学习的真正面目。

(一)逻辑起点:回归教师学习的本质

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更需要回归教师学习的本质——教师生命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生命成长方面,教学一线中的教师由于工作年限久、繁琐的生活事务等原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育本质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正如德国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说的“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识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3]”。如果教师都不能自我成长,那么就更不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在关注学习可以重塑客观世界的同时,更要注意到重塑自我的重要意义。教师学习不再是充满工具性的,而是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个体生命成长,主动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不断促进自我发展。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教师学习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指向学生品格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12月武汉市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对这次疫情,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防控措施。而这次疫情的“在家学习”其实就像一个照妖镜,照不出突显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反而照出了还是以分数、备考和知识点的学习。其实,这也值得我们反思,教师的学、教师的教,不应该指向单纯的学生成绩的提升。如果在教师学习的逻辑起点就走偏了,只是指向学生的成绩,那么教出来的学生又怎么能够全面发展呢?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更要回归教师学习的本质,从教师学习的本质出发,探寻教师学习之道。

(二)学习取向:嵌入教师生命之中的生活方式

一方面,从教师学习情感上来说,正如霍伯恩(Hoban)在其专著《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学习:一种系统思维方法》的序言中所言:“教师学习不是课程,不是工作坊,不是培训,而是嵌入教师生命和学校整个组织的样子[4]。”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教师学习多被认为是提升自我教学技能和学生成绩的工具,而忽视了教师学习过程中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情感的丰富性。当我们改变了“重物轻人”的观念,关注到教师这个“完整的人”的时候,学习就是嵌入教师生命之中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仅靠告知和培训来习得知识。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成为生活方式的教师学习是自由学习、能动学习。这种学习不是排除在生活时间之外的额外学习,而成为教师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会根据出现的挑战,自我更新,更加明确现在的学习需求,积极主动吸取先进的知识,主动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的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通过实践持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嵌入教师生命之中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摆脱了外力的束缚,不再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另一方面,从信息技术对教师学习的影响上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影响很多人会认为是外在的“信息技术工具”改变了教师学习,然而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认识,会使我们视野变得狭窄。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变革已经使得这种影响从外在的“信息技术工具”变成了教师内在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更是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其更好地学习的历程。这也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已经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三)学习过程:多维度的平等互动

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教师学习的互动维度突破了以课程、培训为载体的人人互动维度,呈现出一种“多维互动”的发展状态,不仅是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更是人与社会的互动。由此,教师学习的互动形式在努力摆脱传统的互动模式,将互动的方向更加指向情景化、协同化、社会化等。这些新兴的互动方式的出现,正如方绪军老师所说:智能化时代是技术操作趋向高端化、技术技能层次不断下移,其实质就是机器“去机器化”而实施“人性化”的过程[5]。可以说,信息时代就是在不断追求人与机器的有效结合,同时从教师学习的角度出发,要强化人际交流、协同等学习互动形式,实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多维互动。此外,信息平台打破了教师学习的时空界限,使得教师学习方式多样和学习权利趋向平等。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发展,很多先进的学习资源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传播给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多元互动的信息平台为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协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并且让“自由、互动、平等”的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学习的民主化进一步得到发展,使得学习能够多维度地平等互动。

(四)目标导向:指向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

指向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是教师学习的目标导向,强调在现实世界中反思、运用和创造新知识,从而让教师成为学习型教育者。便捷的信息平台和现场对话的融合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相互协同、彼此帮助,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一样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多维度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深度理解。同时,教师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之中,也是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批判和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反思。通过探讨真实情景下的问题,得出多维度的解决方法,在促进教师个体的基础上同时也促进学习团体对该问题的深层次认识。指向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教师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不断探究和解决个体、专业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当教师学习指向问题解决的时候,当教师学习指向深度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再是处于边缘的身份,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持续性进行反思的研究者。学习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时持有研究的态度,既是一个学习者,也是一个研究者。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研究遇到的问题,才能提升自己的素养。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来说,指向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信息时代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路径

信息时代对教师学习的影响,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机遇与挑战两者之间的转换,就在于教师趋利避害,抓住时代的特征,并且融入到教师学习之中。信息时代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路径,可以从践行终身学习、组建学习共同体、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学习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

(一)教师学习的先行者:践行终身学习

信息时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淘汰旧知识、创造新知识,“一学定终身”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信息技术是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对教师学习产生持续性的冲击。现代社会,学习已经成为了个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一方面,从信息时代对教师学习的专业要求上说,信息时代使得教师学习具有终身性。

当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放置在终身学习的环境里,不管教师愿意还是不愿意,时代都要求教师必须践行终身学习。教师具有榜样作用,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践行终身学习,那教出来的学生又怎么会去践行终身学习呢?另一方面,从教师个人的学习价值追求上说,学习不应该是功利性的、阶段式的,而应该是贯穿在教师一生发展之中的。教师学习是嵌入教师生命之中的生活方式,生活、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边生活边学习、边工作边学习。

(二)教师学习的关键点:组建学习共同体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学习过程是多方参与、共同配合的。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可以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学习共同体,利用信息技术,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自主参加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在加入这个学习共同体,更多地表现在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提高自身素质的策略,更是一种高深的智慧。由于教师作为成人,他们明白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怎么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而且教师之间在学习风格、思维方式、知识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组建学习共同体时更具备现实条件。此外,在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学生的学习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就此而言,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正是以集体化智慧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更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组建学习共同体是时代使然。

(三)教师学习的助推器: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学习的关系

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保罗·伊利(Donald P Ely)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控制的社会中,想摆脱技术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技术完全可以为我们很好地服务,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想用技术来实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6]。”由此可以看出,站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之上,信息技术对教师学习的影响势不可挡。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教师可以网上学习,搜集优质教案、课件和教学视频,建立博客论坛相互讨论问题等。但是教师要避免完全依赖信息技术的现象,不能被信息技术“牵着鼻子走”,盲目对所有问题都在信息平台上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擅于反思与总结。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是教师学习的工具之一,但是应该跳出工具的局限。信息技术对教师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媒介,更重构了教师学习的生态环境。由此,我们看见的不应该仅是技术,更是教师学习的本质,坚守教师学习之道,顺势而为,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共同体信息技术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