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职业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020-01-09■陈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方校企院校

■陈 涛

(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5)

在我国,虽然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化合作开展较晚,但是推行高职院校培训模式已经成为了完善就业途径的重要抓手。此举可以将教育和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让用工方和人才供给方通过合作达成共赢局面。本文将通过对国外研究体系的详尽分析,对照我国职业培训发展进程,力求找出一条适合我国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途径的新模式。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引下,我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在传统的日常教学实践中,院校普遍把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放在首位,而如何扭转固有思维,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落实企业实践活动,是摆在实践价值体系中的首要问题。只有引导学生深入到企业,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所学专业的本质和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打通学生的就业渠道,让教育发挥其根本价值。早在19世纪初期,美国教育学家斯乃德就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实践探讨,他让自己的学生轮流去企业工作,并且发动教师及社会资源为学生寻找雇主,这套模式也被称作是校企合作的开端[1]。

(一)全球趋势

加强对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较为一致的意识形态。欧美国家在学生企业服务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独有的体系,从小服务意识的培养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使欧美学生面对校企合作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如今,亚洲国家也开始逐渐强化教学与企业挂钩的思维模式,以日本为例,学校在学生的企业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方法引导,这样的社会氛围也会催化校园与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体验。

(二)德国发展历程

德国在校企合作方面更加注重其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让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流程在完备的法案里安全运行,这也是德国职业教育在很久以前就保持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早在20世纪19年代,德国就出台了《学徒培养规则》,所谓的学徒模式正式宣告在德国的合法地位,这也标志着德国职业教育与理论学习的高度融合,而这种教学计划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得以高速发展,成为了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

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体制和人文背景为依托,因此并没有一套万能的校企合作模式适用于所有国家。但是现在我国的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尽快响应相关政策,采取了“拿来主义”,这就导致合作体系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过于僵硬化的措施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在没有完善的制度建立起来之前,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企业适度结合,不能一股脑地将学生整体下放到企业中去,这就折损了教育模式的根本初衷[2]。

(三)日本“两位一体”模式

被教育制度的客观性所制约,很多学生从小形成了非常守旧的“唯分论”思想,认为能加分的学科才是重要的,不能加分的学科则是可有可无的。这种刻板思想无形中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套上了枷锁,而功利心态的扭转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日本开创出了独有的学分制。

在日本的校企合作实践中不难看出,日本将学分制纳入到了企业职业培养体系中去,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工作的重视度和参与感,同时让企业和学校形成一个“两位一体”的高集成性的实践平台,真正将职业模式融贯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去。而日本提升学生对校企合作积极性的方法也非常值得借鉴,比如说奖金刺激法,与学校开展合作的企业每年会选出一到两名最优实践学员,然后由企业专门拨付一笔奖金支付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也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3]。

此外,“两位一体”的模式可以使学生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学校可以与企业制定机动的实践方案,让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得到良好的利用。同时,企业和学校会互为导师,在学生到企业参与工作的时候,校园教师会以领队的身份一同进驻企业,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学生。当学生在校园进行学习时,企业会在每个星期都抽调专人去学校,进行实践理论指导工作。

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中,企业的工作人员虽然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传授技巧。基于这样的现状,日本院校会专门抽调教师,负责在企业的播讲工作,而企业的正式员工也可以进入对接院校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四)我国开设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企业也越来越需要注入一些新鲜血液,虽然我国开创校企合作的进程并不悠久,但是却创立了独特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合作模式,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订单班”。在这样的模式体系下,企业可以直接和学校进行对接,把自己的用工诉求和用工方式直接传达给校方,由校方点对点地进行人才培养和输送,这套流程在我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为企业精准匹配了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培养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可以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比如原来负责专项招收工人的岗位就可以进行适当缩减,这样就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消耗。

二、“双轨式”模式探索

在各国都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在促成学习和企业谈成合作的过程中,政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不仅需要为两者搭建交流平台,而且需要给予政策倾斜和资源调配。为了减轻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企业和校方应该自主建立“双轨式”交流平台,除了一些必要性场合,政府可以放权给校企合作的主体,让他们直接进行对话,然而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双轨式”考核体系,将学校和企业共同纳入到体系中进行考核和要求。

(一)统一考核制度

在实践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后,会经历一段茫然无措的适应期。因为企业和学校实行了两套考核体系,企业的考核主要面向员工,但是学校的考核主体是学生,面对不一样的考核要求,学生很难衡量和把握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工作完成情况的好坏,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讨一个标准,并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让学生随时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4]。

(二)重视企业评价

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如果企业对这种形式输送的人才不满意,就等于从源头卡死了校企合作的方式。然而在现实环境中,有些院校抱着走过场的心态,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企业工作挑挑拣拣,认为自己的知识量与现行工作不匹配,这就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以企业评价作为价值导向,让企业给学生打分,转变固有思维,让学校去服务企业,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的阵营中来。当然企业也要保持一个多元化的评判标准来面对校方和学生,不能用单一的量化标准来进行考核,还应该对学校的响应速度、学生的积极性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判标准。

(三)摒弃固有管理模式

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企业治理,都适应一个普遍性原则,这就是“先进适用而高效化、公平公正而民主化、惩罚分明而激励化”的制度。灵活的管理模式是搞好内部环境的基础,落后僵化、脱离实际情况、流于形式的管理,反而会给校企合作带上枷锁,不仅无益于学生发展,反而会折损企业绩效。在深化校企合作中,“奥卡姆剃刀法则”适用于校方和企业的自洽,这个法则要求管理者直趋事物本质,一个原因就能解释清楚的事物,不要用多个,能用简单方案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复杂的,否则就是浪费。简言之就是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让事情保持简单化,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无为,不是不闻不问、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事物自身的运行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灵活的氛围下完成身份的扭转。被称为日本最伟大的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表示,他的教育秘诀就是没有秘诀,他教育学生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无为而治靠精巧制度。而制度设计就是要创设“活的可以自动运行的游戏规则”,或者说“精巧、灵动、自运行的游戏规则”,借助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利益博弈,将其合力的方向导向预定目标,借风使船、顺水推舟,从而自主自发地实现校企合作的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一套优秀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当有一个优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这个规则制定者没有必要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只须制定好合作规则,让学生和企业都能够在规则中找到价值,而后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参与者,将利益尽可能地让渡于学生,从而实现校企共赢的良好局面[5]。

三、制度保障

(一)有力的资金支持

职业教育在现行教育体系中是最为耗费资金的一个板块,如果将所有的资金压力全部转嫁给政府,势必让校企合作的模式走上单行道。校企合作的本质是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对口人才,所以企业应该负担一部分职业培训的经费。在德国和意大利,企业和校方达成自愿共识,由接受人才输送的企业自愿承担培训费用,这一体制也很好地解决了资金调配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中受益。而美国为校企合作实行企业和政府双保险的资本护航,政府会开创一个基金池,由政府和企业各自让渡一部分资金到基金池,当企业和学校因为资金保障无法达成共识时,政府可以启用基金池,为校企合作打造一个完善的后勤保障体制。

(二)配套的管理体系

学校和企业分处于不同的体系中,如果不能建立统一的平台化管理,很容易使两方产生沟通不畅。在办事流程上也容易走弯路,目前我国很多院校还没有和企业建立起高度密集的交流网,因此制定一个配套的管理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校方和企业都可以在该体系中完善自我价值的追求,使双方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三)三位一体的思想观念保障

在学生的观念上,应该由校方作为思想主导,尽快扭转学生刻板的唯分论,由于很多学生从小形成了非常守旧的“功利”思想,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将学分和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走出传统教育的藩篱,让其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价值输出,让学生在教育阶段就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也需要学校、老师、家庭三位一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思想层面上摒弃对校企合作的功利心理。

(四)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的师资力量配备上,学校应该从专业的着眼点去选拔和匹配。因为教师不仅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指导,还要代表校方对企业人员进行脱产培训,因此教师的选拔非常重要,校企合作是一个独立且极具价值的实践项目,不能跨专业调配其他模块的教师进行代任,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选拔体制,将企业的工作实效融合到绩效考核中去,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五)完备的社会调研

在校企合作正式开立之前,不能盲目地对企业进行选择,应该在基层进行广泛调研,并且对学生的需求度进行普查,从而制定一套最能体现学生价值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合作项目,要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中真正获得价值体验,而不能为了合作而开展合作[6]。

合理构建“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与策略实施,可以让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显现,而实践制度的设计,就是要创设“活的可以自动运行的游戏规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体制和人文背景作为依托,所以并没有一套万能的校企合作模式适用于所有院校。因此在模式的选择上切记采取拿来主义,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合作方案,让学生可以从长效的角度出发,切身融入到企业需求和价值导向中去,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真正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只有在校方和政府架构中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能使高职院校在新型教育理念视域下,为社会输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校方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