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总是令人扫兴

2020-01-09周晓宁

考试与招生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礼物习惯儿子

>>> 白 薇 周晓宁

每次出差,我都喜欢买一些当地的风味特产带给家人。每个城市都有专门售卖特色特产的商店,那必定是我出发前的最后一站。给婆婆,给妹妹,给小侄女,银色电镀购物车像一艘小小的舰船,在五光十色的货架间巡索,快要超载了。但是,给妈妈的礼物在哪里呢?每次,当我想到要给妈妈选礼物的时候,脚步就不再轻盈,伸向货架的手指也迟疑起来,我听到自己发出的一声叹息。

请不要疑惑,我的叹息绝不是因为吝啬,也不是选择困难症突然发作,而是我明白,无论奉上什么新鲜稀罕或是价廉物美的物件,我亲爱的“母后大人”都能够目光炯炯地寻找出这些东西的缺陷—或是价格虚高,或是质量可疑,或是有悖于健康养生原则,或是违背了勤俭持家传统。那些曾经在货架上熠熠生辉的,售货员告诉我有营养有疗效的,随着我舟车劳顿满载风尘的礼物还未及拆封,就成了呈堂证供,灰头土脸地摊在茶几上,和我一起接受毫不留情的批判。唉,我的妈妈总是令人扫兴。

给婆婆买东西就没有这份惶恐了,无论收到什么礼物,老太太都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欢天喜地地收下,或者立即换上新衣服出去得瑟,或者把特色小吃分给楼下跳广场舞的老姐妹们品尝。惹得一群老太太每次看到我,都会热情地询问:“最近没出差啊?上次带回的鱼片真好吃!真是个孝顺儿媳妇!”我嘴上说着客气话,心里还是有点小得意,暗自想着,年底去南方,一定给她们买点没见识过的稀罕物。

可是,我的妈妈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善解人意呢?我的妈妈为什么总是让我扫兴呢?

几个闺蜜相聚,互相诉苦,发现原来“扫兴”是妈妈们的通病。

有人从南京带回板鸭,还没有拆封,妈妈就说:“鸭肉寒凉,天冷了不宜吃。再说电视上刚播了,有无良商家用死鸭子卖给游客,你肯定上当了。”

有人从杭州带回青团,妈妈只吃了一个就说:“味道不如咱们的黄米炸糕,那么远,那么沉,那么贵,说过多少次了出门不要买东西。”

还有一位女伴母亲节送了妈妈鲜花,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这“华而不实”的礼物屡屡被她妈妈换算成土豆、萝卜、白菜若干斤,作为她不会过日子的佐证。

所以,经过论证,我们一致得出结论:妈妈这样令人扫兴,买东西吃力不讨好,以后逢年过节不如包个红包,老人家总不会挑出人民币的瑕疵吧。当然,那些红票票不久就会以各种名目被塞回到孙子、外孙的口袋里。那是后话,暂且不表。

后来我还发现,“扫兴”的妈妈比比皆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家陈晓卿也写了妈妈如何“扫兴”的文字:给父母一笔钱让他们去旅游,结果妈妈转身就把钱存入了银行,5 年定期。陈晓卿只好亲自带父母出行。在日本一家著名的餐厅,排了好久的队终于落座。想点新鲜的刺身,陈妈妈立刻详细叙述了在北京吃生鱼片后腹泻的惨状;想点天妇罗,陈妈妈又用一系列很具体的数据阐述了老年人如何不适宜吃油炸的东西。面对那页让人垂涎的美食菜单,陈妈妈义正辞严地表示:“你们吃你们的,我只要一碗拉面,最简单的那种。”之后,无论吃饭还是买东西,老太太都要过来打听价钱,然后在一旁默默地心算,再突然大声报出一个人民币的数字:“乖乖,一瓶矿泉水这么贵啊!”结果第二天再出去,老两口的双肩包沉甸甸的,陈晓卿拉开一看,是妈妈连夜在房间烧的凉开水,好几瓶……

美食家的文笔诙谐风趣,却流露着无措无奈,我边读边笑,仿佛看到了我妈妈的影子。

网上有人发问:“你们给爸妈送礼物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排在前几名的回答是:“乱花钱。”“太贵了。”“以后你自己过日子可不能这么大手大脚的。”呵呵,扫兴程度有的一拼。

除了“呵呵”,我没有深究过为什么,只是觉得妈妈从前过惯了苦日子,现在老了,观念落伍了,不能适应新鲜的现代的舒适的生活了。

去年夏天,我的孩子实习结束,拿到了平生第一笔工资。他兴奋地在微信里发出个蹦跳的小肥猪,然后询问我们想要什么礼物。我和他爸爸的回答不假思索又高度一致:“家里啥都不缺,啥都不需要,你自己吃好穿好,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一个周末,忙碌的儿子连着给我发了几张微信图片,然后我接到了他声音欢快的电话:“妈妈,我选了几种款式的瑜伽服,您看看喜欢什么颜色的?”

“什么瑜伽服,不要不要不要!”我看了一眼图片上的价格,急忙告诫他:“这些款式东安批发市场都有,价格差了好几倍,你可小心上当,什么高科技黑科技,都是噱头!妈妈喜欢穿旧衣服,越洗越软越舒服!”

“那么,妈妈再看一下,我还选了一款降噪耳机,出差路上可以戴着它听音乐,听喜马拉雅,音质特别好。”“叮咚”一声,儿子又发来一张微信图片。

“不要不要不要!”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大嗓门:“手机都配着现成的耳机呢,不要乱花钱,出门带着累赘,买了我也不用!”

电话那端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儿子语气里的兴奋度明显降低了,他叹了一口气嘟嘟囔囔地告诉我:“刚才给姥姥和爸爸打电话,他们也什么都不要。”“是啊是啊!”我继续谆谆教导:“我们啥都有,你照顾好自己,要每天吃水果、干果、牛奶……”

“那好吧,妈妈。”儿子轻声打断了我,“我先去忙功课了,我把订单都取消了。”“嗯,真听话。”我满意地舒了一口气,挂断了电话。

但是,就在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袭来,刚才这一幕好熟悉啊,这对话,这语气,这事情,不就是我和我妈妈之间常常上演的故事嘛!

那一刻,电光石火般,我呆住了。什么时候,我也成了一个让人扫兴的妈妈?

那一刻之后,我细细思量,渐渐琢磨,慢慢理解了我的妈妈为什么总是令人扫兴。

原来,“扫兴”是因为父母潜意识里对孩子的疼和爱,用不恰当的方式做了不恰当的表达。

从孩子呱呱坠地,“付出”就成了父母当仁不让的使命和当之无愧的责任。我们付出时间,陪伴孩子从一个圆滚滚的小肉团长到婀娜多姿或是玉树临风;我们付出精力,从一日三餐到学业志愿,栽培孩子从懵懂稚拙到翱翔云天;我们付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出生时的奶粉、读书时的学校、成人后的婚房……我们总觉得自己付出的还不够好,还可以更多,所以,“生命不息,付出不止”成为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唯一模式。

我认识一个单位的门卫师傅,退休后的他打了三份工,二十四小时轮班干,省吃俭用,为的是帮助成家的儿子还房贷。我问他:“累吗?”他摇摇头:“习惯了。”我看他晚餐开水就烧饼,又问:“怎么不让孩子给送点饭菜。”老师傅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用不用,孩子忙着呢,我已经习惯了。”

这个回答真让我心酸—习惯了。为人父母,我们已经习惯了付出,习惯了辛苦,习惯了不遗余力,习惯了奉献所有。我们从未想过要孩子回报,面对孩子的回报,我们感到的却是“不习惯”。

我理解了妈妈的“扫兴”由何而来。

那些被拒绝被批评被挑剔的礼物,妈妈不是真的不喜欢它们,她只是习惯了对自己俭省,习惯了把好东西留给孩子,习惯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习惯了自己承担辛苦。

我和妈妈上街,小时候自然是妈妈提着东西。长大后,还是妈妈提东西,理由是我怀孕了,我有腱鞘炎,我昨天熬夜了,我身体不好。现在,妈妈已经70 多岁了,和我上街还是会执拗地争夺重物,我几乎气急败坏,可她觉得理所应当。

想到这里,不禁心酸泪涌,妈妈自己一定没有意识到:在她和孩子相处的思维模式里,只有“付出”,没有“接受”;只有“辛苦”,没有“享受”;她不以为苦,以为理所当然。所以,面对孩子的“付出”,她会惶恐,会抵触,会反对,她不习惯。可是,妈妈也一定没有意识到:如果她接受了我的付出,对于我也是一种幸福。

反省那个周末和儿子的对话,我问自己:是真的不喜欢漂亮的瑜伽服,不喜欢新款的耳机吗?显然不是。我只是不愿意让孩子分散精力牵挂我,不忍心花费他辛苦挣来的薪水。我习惯了照顾他,还不习惯他顾及我。

那么,我又问自己:我这样做,孩子快乐吗?不必询问答案。因为当我果断地拒绝时,我已经体会到了他的失落。

其实,孩子给我的,不是“付出”,而是“分享”。他想和父母分享他长大成人的喜悦,分享他能够给予他人的关爱,分享他劳作之后的甜美收获,也由此,真正获得他在这个家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而我,却拒绝了他的分享,就像一代又一代习惯了“全情投入、含辛茹苦、无私付出”的父母一样,我做了一个“扫兴”的妈妈。

如果我的妈妈告诉我送她的羊绒围巾虽然贵一点但是温暖柔软物有所值,如果我告诉我的孩子他选的新款耳机就是我心心念念没舍得买的,那会是多么欣欣然的相谈,多么不舍得挂断的话题啊。

接受孩子的付出,父母不仅是得到,其实也是在给予。

我们公众号的主编李丽君是“资深美女”,她的女儿经常会送给妈妈有美丽蕾丝的裙子、卡通图案的T 恤。在街上相遇,我说她们母女好像姐妹花,妈妈笑靥如花,说还是女儿的衣品眼光好。女儿笑眼弯弯,随手摘去妈妈肩上的一根发丝。那一刻,我竟在女儿的眼睛里看到了宠溺。是的,宠溺。当我们坦然接受孩子的付出,当我们幸福享受孩子的给予,那时候,我们的孩子不再只是孩子,他们获得了成长的快乐和成人的尊严。能够宠溺父母,是一个孩子的骄傲。

儿子小的时候,为了接送方便,我送他上的幼儿园,伙食不太好。儿子每天都是挂着一颗小泪珠和我再见。接他时,他就开心多了,搂着我的脖子,急忙忙地从小口袋里掏出脏兮兮的手绢,一层层地打开,里面是一个山楂片,已经碎了。儿子告诉我:这是他们的午点,别的小朋友都吃了,他省下来给妈妈。我就蹲在幼儿园的门口,在儿子热切的注视里,吃下了那有些发黏的渣渣。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滋味,咸咸的。

给予孩子爱,是父母的无私天性;接受孩子的爱,是父母的开阔心怀。

为人父母,请忍住让孩子“扫兴”的心念,接受孩子送我们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礼物吧,接受你加班时他帮你做好的简单饭菜,接受你生病时他为你披衣拿药,接受并肩行走时他分担你手中的重物,接受遇到苦痛时他给你肩头安抚你哭泣。

我们的接受,就是给予。

给予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爱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孩子懂得,付出是幸福的,被人需要是幸福的,被人感激是幸福的。懂得爱人,才能被爱。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世间之所有可爱。这些散发的爱最终会反射给自己,就像月亮的光华,是因为接受太阳照耀,又反射出光芒。

现在的我,虽然还是不能改变妈妈,但是已经能够理解她了。我依然会给她买礼物,伴着碎碎念,塞满她的冰箱。我也看到,她把过生日我送的满天星做成了干花,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那个“扫兴”的妈妈了。我欣然接受儿子的礼物,把穿着他送我的瑜伽服摆pose 的照片发给他,转达了大家的赞美。又得寸进尺地告诉他上次寄来的面膜效果不错,就是库存不多了。儿子几乎是秒回信息,告诉我快递已经下单了,要我注意查收。在我发出“谢谢儿子!”的同时,也收到了他的回复,也是四个字:“谢谢妈妈!”

猜你喜欢

礼物习惯儿子
上课好习惯
打儿子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