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训练视角下的小学作文教育教学方法论

2020-01-09伍蔚琪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审题作文思维

伍蔚琪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荔湾小学,广东 深圳 518000)

时下有一个很流行的网络用语——“大牛”,泛指在某个领域很突出的优秀人物。“大牛”之所以被称为“大牛”,并不在于他具备多少知识,而是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想问题的思路和普通人有所不同,说到底是因为他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思维模式往往决定了事情的发展和结局。正如巴菲特所说:“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定量的思维模型,就能解决90%的问题。”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选择拼命地学习海量知识,这是做“加法”;学习核心规律和能够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型,这是做“乘法”。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习作训练中创建和掌握思维模型,更多地运用使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乘法”,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改革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不少家长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有一个误解:别的孩子语文成绩好,我家是既不会写作文,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也得分不高,那就更要练习。作文和阅读虽然是要靠日常的练习和积累,但不是在期末阶段的疯狂刷题。家长认为只要靠写作业、写作文就能把语文成绩提高,实际上是片面的教育观点。依据语文生态学习理论,从学生作文中提取的与成长相关的核心素养,即“语文商智力商数”,它包括广博度、典雅度、深刻度、创新度、和合度五个维度。针对五个维度,组织有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并促进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大致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思维方法的训练,一是思维品质的训练。

一、小学作文教育教学中思维方法的训练

(一)结合审题立意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小学作文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首先要重视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这里所说的抽象思维主要指思维的概括性和深刻性。小学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出题,学生写,这一特点在语文考试的作文写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面对作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看,写作时总是存在着一个审题立意的环节。这个环节做得好,作文就有可能进入优秀作文的行列;这个环节出了问题,作文就有可能被“判死刑”。故小学作文教学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审题立意。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学生在审题立意时,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审题立意呢?答案是抽象思维。学生必须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从给定的题目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发现现象后的本质、发现事情的起因,只有这样,审题立意方能做到准确、深刻、有创意。如在国庆七十周年前夕,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型写作竞赛,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用手中的笔写出对祖国的爱。拿到试卷后,孩子们认真审题,仔细斟酌,最后很多都选择了写身边的事,写生活的感悟、家庭的变化。他们以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件、真情的描述,紧扣作文主题,以活跃的思维和细腻的情感,从细节出击,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手中的笔记录下身边事、歌颂生活中的美,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了最真挚的情感,抒发出了心中对党和国家的爱。

(二)训练学生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

一篇文章的写作结构从大的方面看无非两种:一种是横向的,一种是纵向的。横向的一般是扇形展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发散思维;纵向的一般是层层挖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属递进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架构文章的过程中,如能将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有机地融合进去,则能使学生在写作能力提升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长足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具体实施中,应制订专属适龄的写作培养计划:低年级段以引导性阅读及写作兴趣为主,游戏活动作文为辅,先教孩子们写句段,然后学会写简单的故事,循序渐进地逐步提升语文习作素养;中高年级段在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前提下,侧重于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记叙文、说明文、童话、读后感的写作训练,致力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开发,最终大幅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考能力。

(三)训练学生的审美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简而言之,审美思维就是看人看事看物都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发掘。作文教学中训练这种思维的途径比较多,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结合遣词造句来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效果最好。如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融入经典的国学文萃,带领孩子们追根溯源,感受祖国悠久传统文化,或将家庭教育与感恩教育引入学校课堂,让孩子在拓展思维的同时学会写作的技巧,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实验、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孩子的写作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小学作文教育教学中思维品质的训练

(一)强化逻辑训练,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作文成绩好的小学生,普遍都比较会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很优秀,但这里所说的表达不是平时话多的意思。有家长会问:我们家孩子性格挺开朗的,也挺能说的,在家话也很多,也愿意讲故事啊,为什么作文成绩就不好呢?这是因为表达和会说是两码事。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小学生,在提问的时候,对于疑问表述不清,也就是讲了半天没讲到重点,老师也没能理解学生到底是哪里不懂,需要表达的诉求是什么,只有靠猜和凭借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困惑并给出解答。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通常对文字也很敏感,在表述一件事的时候,除了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还有把语言转化成文字的能力。这个表达的准确性是需要在生活中、学习过程里不断地练习。小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显著的薄弱点,就是在作文时,对句间、段间关系把握不准、把握不清,以致前言不搭后语、前段不管后段的现象较为多发。要改变这种现状,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其写作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语文教师应从选题的角度、材料的取舍、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思维训练的三个层次——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整理和思维的组织,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训练学生写作用词,提升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写作中用词是否准确,与学生思维的缜密和严谨性密不可分。若要学生写作中做到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就必须把功夫下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之上。如此一来,学生作文中自会锤炼出精准传神的字、词、句。阅读是为写作打下基础的必经阶段,是提高语文写作用词准确度的有效前提。作文成绩不错的孩子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练习。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当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广泛阅读。有的书籍适合在紧张学习的节奏中阅读放松,有的书籍适合精读,去思考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有的书籍需要去学习精彩故事的表达方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和带领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读,在图书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茁壮成长,不断汲取他人文章中的精华,积极锻炼写作用词能力,提升自身写作素养。

(三)倡导愉快教育思想,提升小学作文教育教学中的思维品质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往往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名家名作、优秀文章选段等模式来进行切入,这些教学手段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毋庸置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小学生的天性往往在此过程中被忽视和压抑,有些学生可能会对语文阅读和写作产生抗拒心理与抵触情绪。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倡导“愉快教育”的教学理念,给孩子们提供尽量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有效性,以匠心铸教学,尊重童心童性的发展规律。“用爱心做教育”的价值观旨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人格,既照顾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对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大有裨益,这对于提升小学作文教育教学中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应贯彻新课标精神,在“愉快教育”中,采用情景式教学、趣味教学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使孩子爱上作文、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从而大幅度提高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愉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往往会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渐喜欢上阅读与写作,这个态度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

三、结语

总体而言,“思维训练”作为学习的“乘法”,给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尝试,小学语文教师应坚定地在语文教学这块试验田里躬身勤耕,尽管学海无涯,但是相信有“愉快教育”作舟、“思维训练”作桨,定会在小学语文施教中探索和总结出更多的教法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审题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