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宜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落实

2020-01-09王江艳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核心文本

王江艳

(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 太仓 215400)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作为语文教学主体内容的阅读教学,也应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发展。我国的语文教材主要是文选型教材,教师对选文的理解往往带有个人色彩,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可能千姿百态。那么如何立足文本,确立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价值,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乱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但并没有规定课文具体的学习内容。我国语文教材主要为文选型教材,一篇课文选择怎样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基本由教师个人把握。王荣生教授认为:“当前的教学中缺乏对优秀教师所创制的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提炼,而对于那些即兴的‘我以为’式的教学内容也缺乏学理的审查,并且从未验证过这些无理据的教学内容能否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确立层面,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没有教学内容意识,把“用教材教”变成了“教教材”,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不加选择,教学效果较差甚至没有效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部分教师认识到了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性,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意识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充满随意性,其选择依据往往是教师的个人喜好、个人理解、个人经验,缺乏科学性及学理的审查,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不合宜的,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效果甚微。

3.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课文能有基本的理解,但又仅限于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无所适从,无所凭依,缺乏对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的明确认识。

所以,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明确合宜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二、合宜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合宜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情。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学生的现有水平与通过学习后能达到的新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学习的潜力,也就是最近发展区。所谓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超越现有水平达到新的水平,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选择那些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所以,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需求,确立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是文体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确立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文本的文体特性。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教材选文主要以散文、小说、文言文、诗歌、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为主,每一类文体都有其特性。散文往往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注重作者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小说以环境、人物、情节为基本要素,往往以人物为中心,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展现社会风貌,挖掘人性根本。诗歌往往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具有音韵美,能够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和作者感情。论述类文本往往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严谨,逻辑性强,思维缜密。实用类文本主要有新闻、传记、报告、访谈、科普文章等,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文言文文体较多,既有叙事抒情类,又有论说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立足文言文“言”的共性,又要把握其“文”的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文本的文体特性,依据文体特性来确立教学内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文本的价值。以《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为例,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定位于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要知道《左传》是历史散文,其意图不在刻画人物形象,评判人物品质,所以以分析人物形象为教学目标显然缺乏学理的依据。《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历史散文,选自《左传》,在艺术特色上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叙述语言简洁而意义丰富,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二是人物语言富有论辩性,言辞婉致但说理有据。因此,立足本文特点,“领会古人辞令智慧”和“认识文章的叙事艺术”,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三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基本内容,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和谐共生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四者是综合推进,整体推行的。但由于文体特征的差异,却可以以语言为基础,侧重指向某一种素养。 首先,所有文体的阅读都应当以语言为基础,均指向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同时,散文常常语言富有韵味,意境优美,在素养指向上侧重于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论述文常常具有极强的思辨性,逻辑严密,侧重于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言文和诗歌作为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上均有较高的指向性。

三、合宜教学内容的落实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即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落实教学内容,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有效的学习活动是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感受文本的艺术美,理解文本的思想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那么,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活动的素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不需要每一项单独实施,也不需要对每一项进行分别单独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四者是综合推进,整体推行的。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中最基础的素养,每一个学习活动都应当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但是以语言为基础设计学习活动时,如果每一个活动都既要发展思维,又要提高审美、传承文化,那么学习活动往往会因目标太多而目标模糊,指向不明,“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四种素养相辅相成,但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却可以以语言为基础,侧重指向某一种素养,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其二,坚持自主、合作与探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来落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导自我学习,同时,指导学生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合作与竞争,实现互促互进。

其三,精心设计活动层次。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文本。

综合以上三点,以《伶官传序》为例,教师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读通文意。借助课文注释和字典,团队合作疏通文章,并派代表交流。

活动二:读出叙事。朗读文章中写庄宗生平事迹的段落或语句,概括这些段落或语句写了庄宗的哪几件事,并找出对应的时间点。

活动三:读出议论。欧阳修是如何评价庄宗由兴到亡这一历史事件的?请找出文章中议论性语句并分析这些语句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读通叙事与议论。文章中所叙庄宗之事与作者的议论性语句切合吗?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事件与议论性语句进行讨论,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

四个学习活动,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第一个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旨在启动学习,理解文意,为后面的活动奠定基础。第二个活动读出叙事,第三个活动读出议论,第四个活动打通叙事与议论,三个活动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从叙事到议论,由具体到抽象,环环相扣,体现了学习活动的阶梯性。同时,四个活动均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语文核心素养层面,活动二概括事件,旨在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三分析不同议论性语句的关系和活动四探究叙事与议论的关系,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三个活动指向明确,有的放矢,均以语言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选择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是前提,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关键。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