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微课应用探讨

2020-01-09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中语文微课

王 禹

(舟山绿城育华国际学校,浙江 舟山 316000)

在现代技术和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教育趋势下,二者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微课、慕课、线上教学等教学形式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都开始关注并使用这些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但是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微课以服务高考为主,忽视了《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长此以往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微课中的具体应用,推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二)微课发展及现状

1.微课概念及特点

国内微课概念的首提者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可以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的网络在线视频课程。

根据这样的概念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微课的主要特征。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10 分钟左右;主题集中,微课的设计要将讲授内容集中化、精致化,突出信息化教学;针对性强,因为用时较短,所以一般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自主性学习,学生面对学习内容时,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或是反复观看;移动性较大,因为微课内容资源容量较小,便于储存携带,方便随时随地观看学习。

2.微课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微课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极大了丰富。音频、PPT 等都能作为微课存在的形式;其内容涵盖范围也是不断扩大,微课、微课程、微课件、微讲座……因为微课本身特点所具备的教学优势,一线教师制作了许多微课,供教学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下微课发展的现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大量微课的制作使用,不注重精细化、精品化,使用微课的形式而实施常规课内容,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分强调知识而忽视素养培养,微课虽然可以将知识集中化讲解,然而无论是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成分,还是课外额外学习的部分,既然是“课”,就不应该忽视它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微课,更应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微课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微课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有效利用网络各种资源,可以将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插入到微课之中,有效利用微课“情景化”特点,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搞笑视频插入到微课之中,这是不可取的,既脱离教学内容,也浪费了微课的宝贵时间。所以,教学资源的整合应基于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应涉及“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使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地集中,凸显高中语文微课独特意义。常规课堂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教学资源,微课中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如何在较短的微课时间传递更多的有效信息?这就要求资源的选择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以充分渗透核心素养为标准,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虽然是微课,应有的教学环节和内容必不可少。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去整合设计,有意识地将教学资源按照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编排。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微课的特点,也要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更加的科学规范。首先,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简而精,知识性目标是我们讲课过程中需要讲授的,素养目标虽然不一定在微课件中体现,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设计出知识性目标背后的素养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而不能仅仅是为了知识点的讲解。第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非一课之功,非一时之效,所以高中语文微课既要有以课节来设置的单节微课,也要有专题化、系统化的微课程。形成有针对性的完整的深层的微课体系,在宏观理念上体现核心素养的大方向,在微观操作内容上隐含对语文能力的培养。第三,微课的学习是一种“翻转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所以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能让学生在反复观看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启示,可以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

(三)侧重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应该是微课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参照《新课标》中指向核心素养的核心目标和18 个学习任务群,微课的制作应该充分考虑其育人性,教学模式由线下课堂师生互动活动,转向线上教师一人讲解,所以问题的设置和讲解的过程更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文能力、核心素养。多设置开放性、启发式的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如在讲授《蜀道难》时,关于“青泥何盘盘”中“青泥”意象的解释,苏教版中的解释是“即青泥岭。据说上多云雨,行路之人常常行走于泥泞之中”,根据这一诗句和释义,可以比对其他诗句中关于“青泥”的意象的含义。如苏轼“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赵抃的“青泥岭上青云路,二十年来七往还”,杜甫的“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等诗句中“青泥”意象是什么意思?和李白《蜀道难》中的“青泥”有何异同?其中的“青”字又作何解释?在微课中清楚展现这样的思考问题,使学生从文字入手,从文本入手,主动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在微课中展现出具体的相关要求,贯穿始终,使学生能够清楚所讲授内容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确,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有效丰富课外阅读

语文课需要课内外延伸阅读,而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时大多具有随意性,并且缺少个性化、针对性的指导,导致阅读效果较低。“有效”指两方面,一是切实扩大学生阅读量,不再为寻找配套阅读烦恼,可以将微课中所学内容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二是加深对微课内容的理解,微课“短、小、精”的特点,使学生有时不能及时清楚所学知识,所以需要相关资料作为补充。高中语文微课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选取恰当的阅读资料,根据需要在课前或者课后及时补充。如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选取《史记》中其他列传发送给学生,讲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的时候,可以将其他七首作为补充资料发给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如名家的解读和鉴赏,延伸相关阅读,加深对微课内容的理解。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重形式而轻内容

微课教学大量的制作使用,更要注重微课的制作质量,好多教师制作的微课,质量较低,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并且好多教师为了“核心素养”,将游戏、电影片段等内容都加到微课学习当中,忽视了微课精短的特点,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微课应是形式和内容兼取的,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非此即彼”,知识传授和素质培养本就是一体而兼容的。

(二)注意微课考查与评价

微课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所以课后考查与评价需要及时地跟进,既要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要设置开放性的作业,促进学生再次学习、思考与阅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根据结果及时反馈学生和教师,双方进行调整,以使微课能够更加有效。

四、结语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微课也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置在关键位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网课,要立足核心素养,面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综合发展和成长,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讲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模式和媒介,构建更加高效、立体的高中语文微课。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高中语文微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