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020-01-09葛磊
葛 磊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初级中学,山东 日照 276811)
初中语文中,现代文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心,死记硬背对阅读来说是行不通的,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阅读,形成综合能力,经过分析归纳总结给出答案,这也是当代中学生难以捉摸的一片天地。在《初中语文阅读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是:在读过文章的基础上,再去整理文章的思路,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对文章逐一进行反复推敲重要的词汇,这在文章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反复阅读使阅读能力加深
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平时不论学生做多少现代文阅读题和好的文章,但考试的时候都不会出现这些原文,导致阅读题分数不尽如人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答题的技巧运用,使其融会贯通。那么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又要去如何提高呢?
(1)首先把文章拿到手之后去仔细阅读,我们知道认真地去读文章时,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度就会相对多一些,那样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也会提升一些。(2)其次阅读的时候采用对换的角度,想想如果我是作者会怎么想,去思考其用意,那么文章里留下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会比较容易理解。(3)读文章需要一定时间,教学中,同类的文章相对不要去注重“量”,而是做到更注重“质”,在“质”的基础之上增加“量”的阅读。在讲阅读时,给学生下达反复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让学生因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骄傲,做到题也做了还不抵触。以上的问题,对老师也有着要求,老师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对文章有着很好的把控,这样才更利于带领学生。科学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呈现梯度,这样不管学习成绩好还是不好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这对老师的阅读能力水平又何尝不是一种挑战?备课上要下功夫,否则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好比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需要涵盖住才行。(4)当学生自己对文章有独到见解时,再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构思,将其分开一一讲解,对于结构上的、表达方式上的、写作目的上的等问题,让学生在加深阅读的同时又得到理解,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让学生代入到角色中去——加强阅读性
将自己代入角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督促学生在阅读里提高热情和兴趣。喜欢才会渐渐地去热爱,热爱基础上产生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条件。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一贯的模式就是研读和思考。这种枯燥的氛围下,学生学习是很难提起兴致的,一个班级,如果永远只有几个好学生去附和老师,那么老师在这个班级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老师要带领着学生,参与到学习氛围中去,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是老师理想中的模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这是一个聪明老师应该做的事。学生参与进来后,在氛围烘托下,思维更跳跃、灵活,带着快乐的心态去学习能更加进步。语文课上,要注重这点。学生是不同的差异个体,学习成绩自然参差不齐,在阅读理解上,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是呈现梯式的,有些学生的成绩不行,但是在对文章阅读上有着独到见解,这时,老师要充分带动起学生,发挥拥有的优势,适当给予肯定。对于学困生,老师不应该排斥,而是应该去鼓励他们,教会他们什么叫“永不言弃”,因为学习差的学生常常觉得自卑。有的学生长期低着头,就是因为成绩不好导致不自信,这种学生被老师在心里潜意识地抹杀。但是学困生也是渴望自身被给予肯定的。例如:老师让某学生A 朗读课文,并告知其带有感情地去朗读,做到声音洪亮。A 也确实朗读得很走心,朗读后,老师让大家给朗读者掌声,因为读得特别棒。一片掌声中,A 害羞得红了脸,后来,A 的成绩一直在上升,不仅体现在语文这一科,各科也在进步。后来老师与这名学生交谈时,学生说出了一段心里话:“老师,我很感谢您,在我自我厌弃的时候,您没有嫌弃我,还拉了我一把。当我看向您的目光时,我觉得那是无比温暖,与此同时,在我的内心我也是做了一番挣扎。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不要再让同学们小瞧我,所以我必须加倍地去努力,去回报您。现在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老师,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学以致用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学以致用的主旨
我们所说的阅读,并不是说字面意思上的阅读,这样阅读就失去了意义。阅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对于文章可以自己去深度分析,进而演变成写作技巧,让学生感悟词藻的华丽引起共鸣。那么,就如何答好阅读题,列出了如下环节:(1)首先要去抓文章的重点,比如关键字、标题。对于能体现作者文章主旨,反映文章深层含义的内容在心里打上重点。因为一般文章中心思想就隐藏在其中。(2)其次弄清文章主次章节,有主有次地去把控文章主旨。整理文章,捋出头绪,通过阅读把文章理出层次、把握详略、审清题目、结合问题返回到原文去重新阅读等办法进行现代文阅读。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
想把语文拿下,还是要从“培养”这一词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如何做到全身心投入呢?如果语文学习可以带给学生热情,那么投入学习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这样学生会在主动学习上体现自身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动力。其次,培养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是增加大脑“储存量”,丰富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同学看小说看得废寝忘食的,这不正体现了对阅读的兴趣使然吗?一切的兴趣盎然都是因为有“乐此”才能“不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源头,是一种认识倾向,它能将大脑的兴奋状态极大提高,增加快乐的情绪。就阅读这方面来说,兴趣是可以在读书中被激发的,这样激发后的积极性大大地使阅读效率提升。在兴趣使然下,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能更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记得牢固,思维也会活跃起来。读书训练不一定是古典文学,可以从简单的文章开始,只要内容积极健康,有启发性,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好习惯。阅读要有耐性,在意志考量下,战胜自我。培养也是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好的习惯如何养成呢?
(1)养成熟读精思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许多写出著作的作家无一不是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鲁迅先生的文章充满了睿智和底蕴,绝非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其本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层次的思索,进而写出不朽篇章。毛泽东四勤学习法里也有说到一点“勤想”,主张多动脑,独立思考。(2)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知识要靠自己双手去获取,课上老师讲解时,学生要学会将重点记笔记,边读边写,手不释卷。把关键点记录在相应位置上,自己去做一些评点,这对于培养读书习惯,训练思维方式有着极大好处。课外读书也应该保持这样,把“不动笔墨不看书”这种好习惯一直坚持下去,以后是一定会受益匪浅的。(3)养成多看多背多积累的习惯。背诵的能力在学习语文中是必不可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诵可以使学生增加对古诗词句熟悉度,增加感悟力,积累文学素养。这些印在脑子里的知识,就像储存在大脑中的仓库一般,有需要时,便如源头活水喷涌而出,不至于考试时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4)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学习语文课文和学习写作是不能分开来看的,这样长此以往导致两边哪个都没学好,竹篮打水。优秀的范文多是享誉盛名的大作家的作品,无一不精,是写作中不可多求的好范文,养成常写随看随写记录心得的好习惯,做到读书和写作相融合,作家三毛是这方面典型的好例子,她对于知识的渴求,于是她孜孜不倦地去读书吸取知识,有灵感就不可遏制地泉涌笔端,直至夜深。好文章的创作灵感往往诞生于读书和写作中,由此可见,二者相辅相成,是缺一不可的。此外,阅读中,养成整理收集好文章的习惯,作书摘,为我用。一个人文学素养的培养和积累是分不开的。
四、结论
总而言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的途径,现代文阅读想要学得好,讲练结合少不了。让学生多读各种类型文章,对问题做到理解的基础上解答,掌握技巧,做到问一知十。让学生提升个人阅读能力的同时,把问题也连带解决。带着疑问去读文章,在时间相对紧张时要详略得当、安排阅读段落,从而更快、更准确切中答题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