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在农村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以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

2020-01-09宁小佳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京剧古诗词课文

宁小佳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025)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演变,由先辈传承和保留的文化遗产,其内容非常广泛,它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科技、宗教、道德、伦理等。在2017 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并实施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当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要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作为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知识传播重要的载体的老师,我们要加强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课堂,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推陈出新,自觉地承担起继承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传统文化在我校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学生家长综合素养较低,家庭氛围一般。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培养孩子良好品行沃土的家庭,家风家教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品行成长的好坏。家里父母的举止言传、习惯教育、作风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等传统文化都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成长。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指的是:人要先注重自身修养,有了智慧修养,才能影响家庭成员,经营好家庭。能经营好家庭,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由此可见,个人修养的好坏,能决定一个家庭的好坏。而我校地处农村,高年段学生60%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农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长自身的综合素养普遍比较低,家风家教水平低,父母言传身教做得不够好,学生则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和沃土。

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渠道单一。据了解,我镇暂时没有传统文化辅导机构,镇内的兴趣班、辅导班开设情况也不好,质量不高。且我校高年段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家境不富裕,家长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把孩子送到市内进行培养。而且,学校没有专门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应试教育也没有指定的传统文化内容要求,家长都不太重视。

老师教学压力大,没有多余的精力研究传统文化传授问题。现在的教育主要任务还是要应试,教师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放在应试教育上,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在课堂上,老师不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和应试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上。

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有待提高,文化的自觉性还不够高。我校语文老师共32 名,本科以上学历28 人,经调查,老师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比较高,但是语文学科之外的知识能力相对比较弱,知识面比较窄。且老师在平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还没有养成挖掘文本,拓展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所以,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力度不够。

二、传统文化在我校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升老师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

语文老师作为学校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须自身拥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只有老师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承担起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重任。不仅如此,语文老师还应该拥有文化的自觉,应该主动挖掘传统文化并拥有传承的意识。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拓展知识领域,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丰富自身审美见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课《京剧趣谈》,课文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京剧,但是文中只介绍了京剧的一种道具和一个动作,而且言辞优美含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课上拓展渗透京剧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而我校语文老师,经调查,都不是北京人,即使京剧是国粹,也基本上对京剧一知半解。所以在课前,授课老师须先提升自己的京剧文化素养,补习关于京剧的相关知识,依托课文,挖掘更多符合课堂讲授的京剧知识,构成讲授本课的知识链,才能让学生在“趣谈”中产生对我国国粹的认识和喜欢。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把握课程,挖掘文本,认真备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课作为传播传统文化主要阵地之一的学科,必须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责任。作为语文老师也必须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启发、引导学生。那如何才能把握好课堂呢?语文老师必须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寻找课堂知识点传授的契机,高效利用课堂40 分钟。语文课本里有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待语文老师去挖掘。比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因为古诗词原本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发生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诗词课文本身、还要拓展我国诗词的相关韵律知识,诗人创作背景,写作特色、诗词情感基础,推敲用字用词技巧,拓展节日特点等相关常识,而这些内容,都需要老师课前去挖掘,才能保证在课堂中正确传授。又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的五位壮士人物特点鲜明,故事感人。老师在备课时,除了备好课文内容、人物特点、写作特色外,老师还可以借助文本,挖掘红色革命故事、渗透我国革命的艰辛与困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三)开展相关活动

1.开展班级传统文化相关比赛

班级传统文化比赛,可以依托语文课本,紧扣教材,及时有效。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二、六单元都有古诗词精读课文,共七篇古诗词供学生学习,可见古诗词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语文老师可以借此机会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班级诗词大赛、班级诗词手抄报评比、课前一分钟诗歌鉴赏活动等。依托课文,老师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拓展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学生好学乐学。又比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内容为“聊聊书法”,语文老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书法作品评比,鼓励学生通过活动来研究我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2.利用我校少年宫活动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课程

我校少年宫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实、整合、利用,现有美术室、劳作室、电教室、音乐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体育活动场等10 多个场室。活动场室设施设备齐全,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师资配备完善,开办目标明确,共开设了19 个活动项目:国学经典诵读、书法、写作、声乐、剪纸、绘画、舞蹈、合唱、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围棋、信息技术、课外阅读、电脑绘画等。这些项目中,辅导员基本上都是专业对口教师,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孩子们进行辅导,而且以上项目基本上弥补了学生家庭和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知识补给的不足,成为了我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

3.打造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增强传统文化氛围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要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有所提高,需要在校园内创造传统文化的相关环境。比如,书吧、古代名人画像、名人名句、历史事件等;课室里也需要打造班级传统文化墙,让学生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久而久之,变得有文化。

三、结束语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方法和自觉去引导、渗透我国传统文化,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京剧古诗词课文
踏青古诗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京剧表演开始了
背课文的小偷
我的京剧之路
我和古诗词
创办少儿京剧班
趣读古诗词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