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20-01-09谢丽英

课外语文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素养

谢丽英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莆田 351100)

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针对某一阅读主题,选取不同的阅读文本开展的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实施课内外文本活动的前提下,坚持以文为范本,互鉴阅读的基本形式,展开点面融合、整体统筹的阅读教学范式。它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活动从课堂内阅读拓展到课堂外阅读,有助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语文阅读的可持续发展。

一、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探究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新模式,有效提升初中生文本阅读的品鉴和赏析水平。初中学生在开展主题阅读时,对作者的文学形象或阅读风格感同身受。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全新视角的主题阅读文本范例,引导他们形成自身独特的文本鉴别力,引导初中学生完善自身原有的主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感悟,更为全面地完善初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引导学生更为淡定地应对多元化、智能化、多样化的社会挑战。

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新模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语文主题阅读中的人文素养缺失

新时代,初中语文主题阅读在阅读内涵、施教步骤、阅读技巧、阅读模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变革。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学生在语文主题阅读中急功近利现象需要引起关注,文本阅读时间缺乏,阅读数量偏少,阅读形式单一,阅读技巧僵化,更多的是以本为纲,以本为目,阅读整体性上较零散。在对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上缺少价值引领,使学生阅读文本停留在表层,只注重词、句、段落、方法等引导,不注重文本阅读、情感体悟,只注重词汇,不注重探究和反思。不注重引导性、辅导性,导致初中学生主题阅读的文本领悟能力不足,人文素养缺乏,无法在文本阅读中体验到对文化的传承、聆听时代的心声,产生教育的效果。

(二)部分初中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抹杀学生的个性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全部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的实施来唤醒学生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初中学生个性的完善与主题阅读文本的抉择密切相关,学生个体在生活习性、学习习惯、思维特征、生理发展阶段等方面千差万别。在开展主题阅读过程中只关注阅读文本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和情感体悟。在选择阅读文本中也存在杂、泛、乱、浅等问题,不注重情境式体验阅读,主题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剖析不够精、深、广。部分初中语文老师自身文学素养不高,人为地限制了学生对主题阅读文本的领悟,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文本应试性的教学,对素质性和创新性把握不准,对阅读技巧把关不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所适从。

(三)部分初中主题阅读模式评价体系缺乏连贯性、整体性

初中主题阅读模式是初中语文老师从阅读素材着手,把主题阅读模式作为学生情感与文本紧密融为一体的交流与沟通,并在文本阅读体悟中提升自身阅读综合素养的模式选择过程。但在现实主题阅读教学实践评价中,出现了阅读评价去中心化、表面化、绝对化、零散化、低效化等不良现象。评价内容和形式单一、繁杂、低端、低能。基础性薄弱,发展性不足。评价过程中粗放、粗糙、粗心,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只注重阅读文本的认知状况,不注重学生情感体悟;只注重阅读文本数量,不关注阅读文本的质量;只注重共性的评价,不关注个性的评价。

三、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构建的对策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构建应当具有问题性、导向性、过程性、开放性、动态性、丰富性、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等特点。初中语文老师要坚持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可持续开展。既要当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设计者”,也要当“传播者”“引导者”和“实施者”。

(一)要提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的模式的效能

初中学生对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的适应,需要初中老师在课堂内加以引导。要把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初中语文老师要精准选取主题阅读的素材或文本,引领初中学生在主题阅读中去把握主旨,在阅读中去感悟情境,在阅读中去整合和重构,在阅读中去享受乐趣。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阅读需求去选择阅读文本,要通过现代传媒技术,不断提升和优化学生阅读文本的技巧。要对相关主题阅读文本进行实时的整理,要鼓励初中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如合作阅读法、探究阅读法、翻转阅读法等,要引导初中学生坚持集中阅读和分散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粗放式阅读与精细化阅读相结合,勤读与巧读相结合,深度阅读与广度阅读相结合,高效阅读与高质阅读相结合。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主题阅读过程中要坚持针对性阅读,多视角、多层次、多领域地阅读,引导初中学生不断探究主题阅读文本的质点、美点、亮点,要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创新阅读,注重体验式阅读。

(二)要坚持主题阅读模式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原则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构建的宗旨之一是通过引领初中学生开展主题阅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初中语文老师要认真做好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要注重主题阅读模式构建的知识性、技能性、外显性、内化性。要引领初中学生在主题阅读中坚持情感、知识、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要对初中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技巧、重难点进行整体构思,要强化创新性阅读思维的培育。要坚持主题阅读模式的结构性、实践性,要科学、合理地探究,要坚持主题阅读模式深浅有度、繁简有章、广专有序、古今有融、中外有合,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信息技术,适当拓展主题阅读的范围,尊重主题阅读的差异性。要鼓励初中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主题阅读。要坚持主题阅读模式互鉴交流,博采众长。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中要坚持对话、倾听、分享、发展、提升、反思、创新。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中要坚持发挥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技巧,深入了解阅读文本的基本特性,注重阅读文本认知上的体验,以此来不断丰富初中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触发学生主题阅读的“兴趣点”“共频点”,有力提升初中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

(三)优化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科学化程序和系统化评价体系

任何一种主题阅读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缺点,也有其科学化、实践性、可持续性的组织程序。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要清晰明确告知学生主题教学模式的层次、实施步骤、实施方式、评价体系等,应当构建好实质的评价体系。初中语文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时,要认真引领学生充分领会阅读文本的基本内容、主旨,深入了解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和价值,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感,要对阅读文本进行必要的解析、重构。初中语文老师要通过各种阅读、学习、培训、实践、外出进修等方式来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优化自身文学情操,增加自身文学素材的储备量,提升自己的文学阅读技巧,“获得阅读技巧、 扩大阅读视角”。陶行知先生指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是立国之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初中语文老师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模式过程中,要耐心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的过程性、典范性、启发性、反思性、整体性。要坚持评价连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要引导学生注重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经验提炼、能力转移、实践补充。互补互动,要坚持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模式理论支撑和实践提炼、人文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本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