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合创新策略

2020-01-09陈醒芬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海陆丰汕尾国学

陈醒芬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习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文化自信背景下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汕尾职院技术学院为例,可融入汕尾地方文化,与时俱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赋红色革命精神和文化于新的时代内涵,传承、弘扬和拓新文化自信。中华历史文化发展,经过中国近代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两大历史时期,始终没有中断,而且还获得了时代化、大众化的新生,当今所说的文化自信,是贯通古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性转化、革新性发展,获得了当代的新生。海陆丰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汕尾地方品牌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形态,应融入国学课堂。

一、内涵解读:文化自信与国学经典

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宋学勤在《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来源》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国际竞争中软实力和影响力的象征。”中华民族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包括红色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形态涵养孕育出深具中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刘林涛认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作为客体的文化的肯定,表现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情感依托,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与信赖。”①可见文化自信说到底是价值认同的自信,即文化主体所置身其中的文化是否具有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能否被不断激活,并在保持自身健康生命力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色和文化品质。

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自信之根,更是中国文化自信之魂。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从中生成的特定文明的综合,它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也融合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敢于牺牲、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见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红色革命文化接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具有深刻的精神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食粮。

“国学”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较早见于《周礼·春管·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礼·正义》则记载道:“国学者,在围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二者意义一般,指国家置办的教育机构,大约仅供贵族子弟受教育的场所。现代所说的国学,显然意义更加宽泛了,学界对国学内涵的理解一直存在争议,并无统一界定,但大约来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国学,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诸多方面。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即指中国古代学说,其重要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学说所形成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想及学说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大体来说,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是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其中较为经典的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元明清理学、实学以及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等,它是“西学东渐”后相对于“西学”而言的“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经典”一词,查阅词典,“经,经者,常也”,经,就是“总这样”,叫“经常”,也是“不会变”,叫“恒常”。而中国古人的观点则是:所谓“经”,就是永恒真理。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恒久之至道”,即是永恒真理,颠扑不破,字字珠玑、句句真理,刘勰亦称之为 “不刊之鸿教”(一个字都动不得的伟大教导),也就是绝对真理。因此“经典”的“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它引自《诗经》、《易经》等之“经”。孔子率先对于错综复杂的远古文化从学术史角度条分缕析,最后总结为“六经”,先秦“六经”包括易、诗、书、礼、乐、春秋。 “周易”为儒经之首。“典”,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意是“大本的重要的文献、典籍”。“经典”,顾名思义,大概就是关于永恒道理的书籍,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因此它们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比如:《诗经》《尚书》《易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金刚经》等著作,均是百家文化积淀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堪称经典。

国学经典教育是指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髓为核心内容,以培养人的文化素养为教育目的的人文性教育,其中人文精神、民族意识和健全人格是主要的教育目标。国学经典是一种传统,是我国几千年沉积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乃至精神追求的标则,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树立较高的道德水准,推动社会发展,体现自身价值。新的时代赋予国学新的意义,新的时代更赋予大学生学习国学的新使命。大学生不但要养成“仁、义、礼、智、信”的人性品格,要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价值,还要品读国学经典,读书、读人、读人生、读社会、读智慧,更要学做人,思做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有职业操守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学经典与地方红色文化融合创新路径

(一)融入地方文化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高职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可融入当地优秀特色文化。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融入汕尾地区的招牌红色文化,即革命老区文化资源。老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延安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汕尾职院地处汕尾市城区,汕尾市旧名海陆丰,海陆丰是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其老区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品牌突出,是革命老区文化的典型代表。老区文化有涵养人的精神品质和人格修养的特殊功能和价值。新时代国学经典教育从老区文化中汲取营养,用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来涵养品性和德行,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加强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涵养功能,提高文化自信,是当前国学课堂新的时代使命。汕尾职院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可融入海陆丰老区革命文化资源,将红色经典嵌入国学教育,丰富国学教育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域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1.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海陆丰红色文物品牌资源

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上,可融入当地文物品牌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院首门国学选修课《国学经典教育选读》课堂上,可融入海陆丰革命老区在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红色文物品牌资源,拓宽国学教育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增强地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海丰,作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地,取意于“南海物丰”,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临揭阳市,西连惠州市,北接河源市,南濒南海,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主要有福佬、客家和疍民三大民系,以及少数民族畲族。海丰县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英才辈出,是近代文化名人马思聪、钟敬文、丘东平、柯麟、黄鼎臣等的故乡。1991年2月,海丰县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海丰县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境内分布着西汉羊蹄岭古驿道、海丰宋元古城东岳庙、明清古城城隍庙、赤石元明清村寨、明末赤山塔、清初道山塔、明海城黄氏祠堂、吴氏将军府、民国陈炯明将军府等人文遗址。

海丰县有着光荣的抗争与革命传统。早在南宋末年,宋端宗及其大臣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在海丰留下五坡岭方饭亭。海丰更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建者彭湃同志的故乡,红宫红场、澎湃烈士故居、烈士陵园、赤山约农会旧址、中共东江特委旧址及红四师师部旧址等皆深具浓厚的历史底蕴,是孕育海丰文化名人的天然摇篮。

红宫红场是海丰红色政权的标志物。红宫红场原名“孔庙”,是明清时期的学宫。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海陆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政府,在这里诞生。当时会场用红布覆盖墙壁,四周街道、墙壁都粉刷成红色,代表红色政权,“红宫”之名也由此诞生。“红宫红场”是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广东海陆丰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大革命时期,在彭湃同志等中共党员领导下建立的海陆丰人民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红宫红场”以及里面所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物,犹如一章波澜壮阔的乐曲,向人们奏响革命先烈们头可抛、血可洒、为革命、献身躯的光辉史迹,激励子孙后代们踏着先烈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此外,“红宫红场”更是教育后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力量之源。

红宫红场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海丰第一个农会建立地;在中共党员的带领下,诞生了第一个农民武装;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召开;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爆发了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这诸多的“第一”,均与红宫红场有着密切的联系。红宫红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后人寻觅先辈革命足迹神圣殿堂,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丰碑。

1961年3月,海丰红宫红场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11月,红宫红场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2月9日,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授予“红宫红场·彭湃烈士故居红色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色文物资源是海陆丰的一张意义非凡的文化名牌。现阶段,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许多共产党人尤其是党员干部前来汕尾考察学习,接受革命老区红色经典文化的洗礼,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提高抵御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这张文化名牌,对新时期党员干部乃至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升从政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海陆丰红色文化名人资源

海陆丰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人灵地杰,人文璀璨,英才辈出。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上,可融入一系列海陆丰红色文化名人资源,拓宽国学教育的内容,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弘扬、创造性转化、革新性发展,获得的当代的新生。

作为海丰人的骄傲,彭湃、陈潮、丘东平、张威、郑思群等人皆名扬四海,他们均是汕尾海陆丰地区榜上有名的红色文化标志人物,这些文化名人均可作为汕尾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融入国学经典教育之中。

彭湃,海丰县城东人,烈士,杰出的农民领袖,海丰红色文化名人之首,海陆丰红色革命文化名人品牌的标志性人物。为革命敢为人先,为组织甘于牺牲,为人民乐于服务,为理想无私奉献。从小受到传统的古典教育,撰写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目《海陆丰农民运动》,反对封建风气和恶习起到重要作用,其宝贵的经验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革命的种子,名动一时。发表《没收土地案》,标志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运动的起点。撰写海陆丰革命歌谣《田仔骂田公》《无道理》《分田哥》《先将约正拍拍死》等多首,才华横溢,名副其实的红色革命文化名人。

陈潮,海丰县联安镇霞埔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参加陈炯明在海丰秘密设立的革命组织五坡会。广州起义前夕,应召为“选锋”即 “敢死队”,跟一批同辈共赴广州参加起义,即黄花岗之役,因不熟广州地区的语言和地形,蛰居在始平书院的贮械机关。1911年4月27日起义发动,始平书院突然被清军包围,他在激战中殉难,年仅29岁。民国初年,故里联安镇霞埔乡乡亲们为纪念烈士陈潮,设立“陈潮纪念学校”,即今陈潮中学。

丘东平,原名丘谭月,广东海丰梅陇人,七月派小说中坚作家,中国战地文学的开拓者,“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革命文学家。“抗战文坛上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最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之一”。著有 《通讯员》、《第七连》、《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其作品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浓溢的诗人气质和悲壮的苦难意识,是中国文艺学的一面鲜亮的旗帜,是研究中国战争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他所遗留下来的不妥协的战斗意志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光辉的无价的民族财产。

张威,陆丰县东海镇人。从小聪敏,酷爱学习,胸怀大志,刻苦耐劳,坚韧沉毅,坚决反抗反动统治。1919“五四”运动,发动成立陆丰县学生联合会,领导几百学生举行爱国游行,并带领学生上街搜查并烧毁日货,对丧权辱国行径他痛斥高呼:“我们是东方醒狮,是伟大的中华民族”。1923年6月,陆丰县总农会成立,张威回乡积极参加农运动。1928年初,国民党反动军阀集中兵力进攻海陆丰,7月18日,张威不幸在南塘区潭头被捕,囚禁在龙山敌军团部监狱中。在狱中,他不怕敌人严刑拷打,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国民党十六师四十六团团长梁若谷亲自审问张威无果。8月3日被反动派杀害。就义前,他在龙山中学校园内留遗书:“母亲大人:儿死矣,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当走向刑场的时候,他高喊:“奋斗到底,胜利是属于农工的。”光荣演绎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为革命而死的英雄气概。牺牲时,他年仅26岁。现龙山中学校园内有张威纪念亭。

3.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海陆丰正气正义人格精神资源

海陆丰人自古享有正气正义人格品牌的赞誉。“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句声震海内外的话,正是海陆丰人正气正义品格的概括。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上,可融入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人格精神资源,陶冶人格品性,增强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地域文化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学课堂上融入人格精神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汕尾市自然环境中的海、沙、石,使得海陆丰人对大自然的恩赐充满爱护、崇拜和畏惧心理,海边的特殊生活环境,使每个海陆丰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雷公神”,这就是宣扬善德,除恶扬善的神,旧时海陆丰人把“雷公神”作为能主持公道的神,现在海陆丰人在骂作恶之人的俗语中,仍保存着诸如“小心雷公敲你”(小心雷劈)的口头禅。在雷公神扬善抑恶的精神指导下,海陆丰人形成了正直刚强、公正不阿的人格品牌。

国学课堂上融入人格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认同感。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人格品牌自古绵延。海丰县兴贤都人、明万历年间进士黄守谦,官拜户部郎中。黄守谦为官则廉洁自律,勤政爱民;为民则热心助人,勤俭守节;为师则教书育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深受世人赞颂。教学文天祥《正气歌》时,声情俱备,声泪俱下,精彩讲解感人肺腑。对于奸佞当道的社会现状,他深恶痛绝,敢于批判,他经常叮嘱子女乡亲:“今故国沦丧,遍地狼烟……汝辈宜坚志守节……愧对祖先于九泉”。清廷在多次劝降他不果,恼羞成怒之下,将其及其家人杀害,全家百余丁口无一幸免。“津河因而变色,闾巷堆起尸山”可以形容当时的惨绝人寰。黄守谦全节殉难、正气正义的人格特质成为海陆丰人敬仰和学习的光荣榜样。黄汉宗,清朝举人,海丰县可塘镇人。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海陆丰民间,被视为智慧的化身。有“状词助寡妇、巧诗戒赌博”美传,他同情孤寡老弱,为被欺凌的寡妇写状词;发对赌博,巧用诗歌劝赌徒戒赌;有“妙联讽公局、蚊赋斥官场”之壮举。他为人正义,乐意为乡里人排忧解难,当时民间有“要通,找黄汉宗”之说,是名副其实的清代传奇人物。

正气正义人格已成为一种民族性格和精神文化的表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海陆丰人,作为国学课堂的新生资源,这种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协同创新:国学经典嵌入地方职场

“协同创新”最早是哈佛大学教授彼得·葛洛提出的。他将协同创新看作是在激励制度下组成的团队,在同一个目标的驱动下,通过网络开展沟通交流来达到组织的目的。他说:“协同创新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远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②国内大多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定义 “协同创新”: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不同的创新主体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汲取外部效应,使各种新的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组合,进而突破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合作各方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实现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同目标及利益的最大化。“协同创新”的总体特征是统一性,同时具备团队性、协调性、同一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协同创新是在团队中各方想方设法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深度合作的旨在创新的创造活动。③

“协同创新”运用到国学经典教育中,是值得大胆一试的创新手段。高职国学经典教育中,可尝试国学经典融合地方红色文化,并将这种融合创新了的国学教育资源,用协同创新手段嵌入地方职场之中,尤其是地方基础教育职场和地方政场之中,使得国学经典与地方文化达到深度融合,并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地将其深度融合所得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弘扬中华国学知识和国学智慧,涵养品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1.国学经典教育协同创新嵌入地方基础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高职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与中小学语文课堂对接,实行国学经典的连贯性教学,实现资源共享。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师范专业培养的高职生,是将来的中小学教师,人文社科系培养的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储备人才,这些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可以把在高职院校所习得的国学经典教育知识和能力嵌入到基础教育之中,使高职所学的国学知识和智慧跟岗位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对接,用嵌入式和渗入式融合创新国学经典教育策略,发挥协同创新的最大优势和作用。

把握国学经典课堂教育的尺度,让学生吸取地方红色经典的精华。高职生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可有选择地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比如,汕尾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三大戏剧和滚地金龙、陆丰皮影戏等民间文化,有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陆丰皮影戏、河田高景、陆丰甲子英歌舞等,汕尾更是红色经典文化之乡,海丰作为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地,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国学课堂上可抓住汕尾地方的优秀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选取汕尾地方红色文化名人资源,讲红色文化故事,进行新时代国学经典的创新教育。

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选取黄旭华的感动中国故事,进行国学经典教育。黄旭华,广东汕尾广东汕尾红海湾区田墘镇人,中国核潜艇之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身任数职。2014年,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度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11月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黄旭华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名副其实的中国核潜艇之父。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所描述的:“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黄旭华就是这样的一个无声英雄,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得淡如水,他是中国最优秀知识分子之一,是鲁迅先生所讲的“中国的脊梁”。

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国学经典嵌入职场。用协同创新方式把在高职院校所学得的国学经典教育内容与职场接轨,与中小学课堂接轨。国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用知识对接方式嵌入课堂,进行国学经典的有效教学和连贯性教学,完善高职院校与下属中小学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国学经典教育开展的最大化。学习国学经典,掌握国学智慧,发扬国学精神。

2.国学经典教育协同创新嵌入地方政场生活

协同创新背景下,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上习得的新时代国学智慧和国学素养,可延伸嵌入到地方政场生活之中。比如海陆丰人正气正义的人格品质和文化精神的表征对大学生,尤其是共产党员的政德建设有着意义非凡的涵养作用。

国学经典课堂上,可用海陆丰人的浩然正气的民族品格涵养大学生的品德。海丰县城城北郊,原陆安师范学校,现澎湃中学校址内的五坡岭上,坐立着一座象征着海丰人浩然正气的方饭亭。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在五坡岭方饭时不幸被捕,海丰人民为纪念文天祥而建方饭亭。碑像上面题刻有文天祥就义后从他的衣带取得的《衣带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明代潮州籍状元林大钦书写对联一副:“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海丰文物志·亭台》上载有:“明代正德十年,为赞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于五坡岭上建立表忠祠。”相传祠内有联:“一饭千秋人不死;五坡万古宋长存。”文天祥虽不是海陆丰人,但文天祥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志士,其与海丰五坡岭的不解之缘,所留下的象征着正义正气的方饭亭,将作为一块活招牌,长久激励着海陆丰人不断进取,浩然正气,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精神。

政场上,可用国学经典教育嵌入政场生活,涵养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可以涵育和培养人的品德,甚至是为政之德。政德,作为为政之德,是从政之魂,为官之本,用权之道,是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干部修养德政可以用国学经典协同地方红色经典文化来涵养政德,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建设相结合的路径。以国学经典融合地方红色经典涵养政场生活为例,可以用以上海陆丰红色革命文物品牌涵养政德,以海陆丰文化名人品牌涵养政德,以海陆丰正气正义人格品牌涵养政德,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化的涵养功能,抓住海陆丰精神,使之成为国学经典教育和职场素养的中介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学经典涵养一切德行。正气正义人格品牌是海陆丰的一张意义非凡的文化名牌,汕尾市的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均接受它的洗礼,一个城市德政建设的好坏、高低和深浅,关乎到党风、政风和民风,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与威信。这些人格品牌归根到底是对国学经典中“德”的最好诠释,德对于国家、民族、社会、行业、家庭都至关重要,为政之德更是众德之首。总书记指出:“我国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涵养政德。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不断前进。

新时代我们要弘扬经典红色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俱进,继承创新,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将政德修养之根植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地之中,将红色革命文化作为开展政德建设的力量之源,政德建设将会一代一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三、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国学经典教育新的使命。国学经典教育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传承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精华,开拓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之“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应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部分,用协同创新手段走国学经典教育与地方文化融合创新路径。革命老区海陆丰,作为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红色经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国学经典教育课堂上,应将这部分宝贵资源融入,进而协同创新,嵌入职场。首先,融入海陆丰红色革命文物品牌资源,融入海陆丰文化名人品牌资源,融入海陆丰正气正义人格品牌资源,丰富国学经典教育的内涵,其次,用协同创新手段把国学经典教育嵌入职场,嵌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嵌入政场生活中,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化的涵养功能,坚定文化自信的血脉传承。

注:

①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②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经济发展概论[M].叶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11,第206页。

③陈醒芬.“协同创新”视城下的高职教育师资多元化建设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猜你喜欢

海陆丰汕尾国学
汕尾开放大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粤港澳大湾区视域下海陆丰地方文化“走出去” 路径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海陆丰红色文化的经济效益
政治与艺术交融:中共在海陆丰的革命音乐活动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汕尾发展之困
汕尾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