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吴晓君

天津教育 2020年32期
关键词:良知课程目标法治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吴晓君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这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无不包含着浓重的情感倾向,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在学生心里进行强化,有助于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2.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下的学生学习节奏快,被寄托的希望比较大,承受的压力也大,因此,近些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初中时期,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历青春期,青春期的他们敏感、脆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自尊自强的精神,可以让他们以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3.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很多对生活有指导性的内容,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人与人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指导性的现实意义十分巨大,因此对中学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处问题。人是社会性动物,一直处在不同的交往环境中,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免不了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果教师仅仅把人际关系的处理办法告诉给学生,效果是很微小的,但如果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对待每一种关系时都附加上不同的情感,那他们处理起来就会更妥善。

二、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必须有相匹配的环境氛围,才能对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放松、专注,有了放松的状态和专注的态度,他们才能更好地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专心地领悟教师展示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听课效果好,质量高。否则,师生之间矛盾重重,教师对学生不断指责、批判,学生对教师不信任、不认可,如何能在教学中碰撞出好的情感呢?这样的情感教育是无法产生正向能量的。其次,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必须在教学中、在学生身上倾注情感,这样才会使情感教育中的情感真挚,才能打动学生。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真情的温床,可以滋养出情感教育所需要的最朴素、最真诚的情感,让教师乐于在教学中奉献,让学生甘愿在学习中信从。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但要实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就必须以教材为依托,否则就会使情感教育显得空洞、虚幻,缺乏了现实意义,也就不利于学生接受。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情感教育,必须结合教材,充分挖掘里面的情感因素,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让情感教育更务实、更有价值。在教材中有很多适宜的内容,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小故事相呼应,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既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又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既取得了好的成绩,又实现了素质的提升,有“一箭双雕”的功效。比如,“与父母平等沟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爱我中华”等内容,里面分别融入了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和爱国情,这些情感都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是很好的情感教育素材。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也就是说,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有很强的意向性,是生活现象与人心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要利用情感教育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就要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中呈现出的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有好的态度体验,有主观上的倾向性,这样才能让思想上的引导起到良好的作用。其实这种态度体验通俗一点说,就是情感共鸣。如何才能把教师讲授的东西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呢?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抓住最能打动他们的点来阐述。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其实就是已经存在于他们内心的情感,或者是他们亲历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所以,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找与学生的情感经历最贴合的地方,这样的效果才最好。

(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他认为行事要知,更要行,必须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方为正理,即“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现在我们通常把“知行合一”当成用来定位理论和实践关系的,但王阳明把“知”解释为“良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则是指人在道德上的践履和实际行动。也就是说,“知行合一”阐述的并非仅仅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而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同样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大都是关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即要让学生心存“良知”,这种“良知”同样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不被践行的“良知”,就算不上是真正的“良知”,也就无法形成道德修养。因此,把“知行合一”引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把它和对学生思想引导结合起来,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所有的道德理论的讲述后,都要在行动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他们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比如,孝敬父母,就不能是思想和口头上的孝敬,就不能仅仅体现在态度上,必须付诸行动,为他们分担家务,给予他们工作的支持,自觉学习,保护好自己,不让父母操心和担心等。

新的教育理论中,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其具有情感培养的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情感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完美融合,既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

猜你喜欢

良知课程目标法治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良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良知”的义务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良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