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棉花新品种“中棉所96A”
2020-01-09
“中棉所96A”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生育期133天;植株塔型,Ⅰ-Ⅱ式果枝,第一果枝节位6.6节;叶片中等大小,铃长卵圆形,结铃性强,单铃重5.8克,衣分43.7%,吐絮集中,霜前花率97.0 %以上;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3毫米,断裂比强度31.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15。枯萎病发病率11.77%,病情指数3.61,属高抗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率26.95%,病情指数19.30,属抗黄萎病。适合新疆南疆早中熟棉区、北疆热量条件好的地区种植。2019年,该品种已在新疆阿克苏阿拉尔、库尔勒包头湖农场,喀什地区莎车县、伽师、巴楚等5地累计示范5000亩。结果如下:平均籽棉产量480千克/亩,皮棉产量206.4千克/亩,霜前花率98.0%,衣分43.0%,铃重5.7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0毫米,比强度31.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品质优良;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籽棉产量比对照高出10%以上,皮棉产量高出11%。“中棉所96A”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成果来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西北内陆优质机采棉花新品种培育项目(2017YFD0101600)。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植棉区域,自1996年开始机采棉种植试点到现在已有20多年历史,其机采棉品种选育也有20多年,然而除个别较为适合机采的品种外,目前优质、高产、抗逆、早熟等综合性状好又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仍凤毛麟角,因而急需在上述性状上具有突破性的棉花品种。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作为主要产棉区,新疆的机采棉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其机采棉主要分布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农场化种植模式及管理更有利于机采棉的推广。2016年,全兵团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采摘达75%;然而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相比,新疆机采棉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用的棉花品种。加之我国仍在大量进口棉花,其中仅美棉就占25%左右,对澳棉的进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优质棉品种选育。
通过多基因聚合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而成的“中棉所96A”,集高产、优质、抗逆、早熟、适合机采等优良性状于一体,超过纤维长度≥30毫米、比强度≥30厘牛/特克斯的“双30”标准,植棉效益提高10%以上。与此同时,“中棉所96A”的推广将解决多年困扰我国最大棉花产区—西北内陆棉区机采棉品质差的难题,为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全面提升我国棉花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