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写古体叙事诗,培养语文写作能力
2020-01-09陈寿冬
陈寿冬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扩写指的是对原文进行扩展补充,使之变得更加充实具体,在扩写时既要符合原著的内容,不能改变中心思想,又要对情节、对话、场面描写等进行较大的扩展。古体叙事诗不仅具有一定的情节性,而且还具有语言概括、简练的特点,可以扩写之处有很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古体叙事诗的扩写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扩写方法,在提升赏析能力的同时也发展写作能力。
一、扩充细节,丰富具体
古体叙事诗虽然也会展开细节描写,但是由于古诗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所以在细节描写之处也不可能写得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展开细节扩写,尝试综合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让文章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写出具有一定可读性的记叙文。
《卖炭翁》是一首精彩的叙事诗,在这首诗歌中展现了卖炭的老者辛勤操劳,但是依然无法换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很好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在这首诗歌中,很详细地展现了卖炭翁的形象,在指导学生扩写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细节补充,尝试抓住卖炭翁的特点进行写作。首先鼓励学生找出诗歌中细写卖炭翁的句子,如有学生找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样的句子,认为这一句很好地展现出了卖炭翁的外貌形象。还有学生找到“心忧炭贱愿天寒”,认为这一句展现出了卖炭翁的内心世界。此时要鼓励学生展开细节扩写,思考还能从哪些方面入手展现卖炭翁的形象。“诗歌着重展现了卖炭翁的皮肤被炭火熏黑的状态,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外貌细节可以描写呢?”“你将自己想象成卖炭翁,在卖炭的时候,你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当黄衣使者白衫儿硬要将炭拉走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在扩写中,学生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细节。
在引导学生补充细节时,首先要鼓励学生找出诗歌中有哪些部分进行了细节化的处理,并思考能从哪些角度入手,对其进行进一步细化处理。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从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角度拓展文本的细节内容,让作品变得更为生动细腻。
二、补充留白,虚实相生
古诗词是一种凝练的艺术,其精彩之处就在于使用了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了丰富的意蕴,有的地方虽然作者并没有深入去写,但是却展现出了如同国画留白一般的效果,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在指导学生扩写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尝试对其进行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写出虚实相生的精彩作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叙事类的作品,这首作品中展现了作者的茅屋被秋风吹垮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不仅展现出了作者的贫寒、无奈,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尚情怀。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展开扩写,这能让作品变得虚实相生,更耐人寻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大家觉得当群童抱着茅草离开后,他们会做什么呢?你能补充一下相关的内容吗?”有学生展开了想象,尝试补充其中的内容,认为群童在得到茅草后十分高兴,因为他们自己家的茅草屋也岌岌可危,从作者家抢走的东西能帮助自己家渡过难关。这样一写,就让群童的行为变得更为合理,体现出他们也是因为贫困而不得不这么做,让作者此后的情感抒发变得更为感人。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围绕作者“归来倚杖自叹息”后,家人对他的态度等留白处展开想象,尝试补白其中的内容,让文章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尝试用丰富的语言表现出作品的意蕴。但是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基于作品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进行补白,避免写出和古诗本身主旨不符的内容。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不仅能提升写作能力,其赏析分析古诗词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穿插议论,升华主题
古体叙事诗中虽然也会有议论的成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议论一下,起到“曲终奏雅”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扩写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深刻思考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其有什么现实意义,然后尝试展开议论,将议论性文字穿插在文章中。加入议论后,能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主旨,起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主题是显而易见的,作者的创作并非只是为了抱怨自己的贫困潦倒,而是为了表达对于“天下寒士”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诗歌的最后,作者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此时鼓励学生结合这句诗展开扩写,尝试用议论的方法更好地展现作者的情怀。如有学生在写作中便将杜甫和范仲淹等历史人物放在了一起,论述分析了到底是“穷则独善其身”比较好,还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更加好。作者借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的例子证明了一个心中真正怀着爱国之情的人,从来不考虑国家能给我什么,哪怕处于十分艰难的状况下,依然会心中想着国家,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最重要的。
在穿插议论时要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将作者的生活经验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这样就能写出符合作者心态的议论性文字,能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主旨。这样的续写能让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促使学生形成更为丰富的阅读感受。
四、延伸视角,拓展内涵
一首古体叙事诗中常常有不止一位人物,作者常常从其中一位人物出发,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此外,也有些作者会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展开创作。在指导学生扩写时,可以引导学生别出心裁地延伸视角,从其中某一个人物拓展到其他的人物。这样有助于学生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一些信息,能更好地拓展作品的内涵。
在阅读《卖炭翁》时,大多数学生将阅读的焦点放在了卖炭翁的身上,但是其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也值得人思考。如“黄衣使者白衫儿”,他们代表的是封建统治者的爪牙,作者通过他们展现了“宫市”的腐败本质。此时引导学生尝试以这些人物的视角入手展开写作,更好地解释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如有学生在扩写的过程中将自己想象成了宫中来人,通过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他们颐指气使的状态:“我们代表的可是皇上,走在市场中,谁不对我们点头哈腰呢?我们就算横着走也可以。”此外,还有的学生重点写了这些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心理描写体现出他们内心的邪恶,更好地展现出诗歌的主旨。“这个老头还舍不得他的炭呢,哼,老子看中了他的炭,那是他的造化。给他半匹红绡一丈绫,那已经够看得起他了,他还想怎么着?”在拓展视角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更好地展现出了封建官僚对百姓的欺压。
视角若是发生了变化,那么在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展现人物细节等方面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变换视角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谨慎思考,然后展开创作。
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多角度地训练。利用古体叙事诗,引导学生展开扩写,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读得更透彻,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