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井采注令大牛地气田稳产增添“底气”

2020-01-09天工

天然气工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携液大牛高含水

2020年12月9日,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以下简称采气一厂)厂长计曙东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PH-27井场介绍:2020年10月,运用同井采注技术救活了这口不能连续生产的高含水气井,目前稳定日产气4 000 m3,日回注水30 m3,有效支撑了气田高产液气井的产能释放。这项技术的运用,破解了气田开发的瓶颈难题,为气田长期稳产天然气30×108m3以上增添了“底气” 。

大牛地气田属于典型的低压低渗透气藏,部分区块高含水,气井在产气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自主携液、药剂辅助、人工举升3个阶段。气井生产初期,在地层压力较高、产水量不高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能力就可以实现自主携液生产;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就进入了依靠药剂辅助生产的第2阶段,通过降低液体密度携液生产;当气井压力进一步降低,就进入第3阶段,必须采取液氮气举、机抽排液等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生产。

在高含水区块,不少气井直接进入了第3阶段。如DPH-27井,初期日产气6 000 m3,仅生产半年时间,就发生了水淹而停产。为了确保高产液气井生产的连续性,采气一厂探索出17种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不断攻关完善含水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形成了差异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体系,但对于日产液高于30 m3的气井仍未配备有效的排采工艺,高含水气藏无法实现有效动用。

大牛地气田大28井区高产液气井约占50%,严重影响了真实产能的释放。这类气井生产成本高,即使采取液氮气举等措施,也难以维持长期正常生产,生产不久仍会发生水淹。

高含水气井难以连续自喷试气,无法准确评价气藏产能;高产水气井产出水处理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环保风险高。随着高产液气井的增多,直接影响到气田的硬稳产天然气30×108m3以上的长远规划。

为了破解制约气田发展的这一瓶颈难题,自2019年起,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自主创新研发出同井采注工艺技术,并且首次在定北气田试验成功。该技术的“神奇”之处是在气井内下入专用的工具,在井筒内巧妙地将气、液分离,采出水直接回注到地层,天然气则顺着井筒产出。目前,该工具经历6次完善改进,逐步趋于成熟,已在大牛地、东胜等气田广泛推广运用,共计试验成功37口井,日产气量合计为20.1×104m3。该工具已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2020年10月,同井采注技术在大牛地气田DPH-27井应用成功后,使这口连续8年不能正常生产的气井“起死回生”,累计增气22×104m3。随着采出水的排出,地层能量逐步回升,该井日产气量有望上升至1×104m3。产出水不需地面处理、拉运、回注,节约成本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同井采注技术在大牛地气田已成功运用5口井,投资回报率较高。较之于传统的输气方式,该技术简化了地面配套工艺流程、降低了采出水运输和处理成本,证明了高产水气藏同样具备规模开发的潜力。

(天工 摘编自中国石化新闻网)

下载网址:http://news.sinopecnews.com.cn/news/content/2020-12/14/content_1834093.htm

下载日期:2020-12-16

猜你喜欢

携液大牛高含水
水平井组合管柱排水采气研究及应用:以鄂北D气田为例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大牛地气田产气剖面特征的认识及思考
徐深气田气井临界携液影响因素研究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大牛
新编神话戏曲 白狐与大牛
挨打·打人
气井多液滴携液模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