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09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曹聿平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一中学 曹聿平 陈 浩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规范班级秩序,更要通过德育工作使学生完善人格,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但当前一些班主任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自身作用发挥,所以必须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中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
大部分中学生都觉得班主任是严肃甚至是可怕的,因此很多中学生都不喜欢和班主任进行交流,日常行为多是在被动执行班主任的“命令”。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和班主任的管理方法有很大关系,多数中学班主任都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学生交流,没有放下姿态真正融入学生中间,所以导致个人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而且也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二)学生的叛逆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管理
中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而且由于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学生很容易出现叛逆情绪。管理叛逆情绪是中学班主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可是由于有些中学教师采取的管理方法有误,导致经常出现学生顶撞甚至辱骂老师、打架、校园暴力等现象。很多中学教师对于这类学生只知道采取强压手段或者置之不理,导致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这对其未来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学生的思想出现了偏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变化也极易对人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学生而言,其心理还比较脆弱的,情绪、三观等都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发生波动,进而引发思想上的偏差,如辍学、成绩不好等与此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很多中学班主任都对这种偏差不够重视,通常只是在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因此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
(四)学生的集体意识缺乏
中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和学习经验,但集体意识上却非常缺乏,而很多教师都没有对此进行良好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很多时候只能想到自己,不能和他人进行良好交流,甚至还会出现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集体协作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之一,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在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作为中学班主任一定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向学生渗透这种理念,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提升中学班主任管理水平
(一)提高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理论水平
新课改要求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由权威型向民主型转变,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不断学习,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
(二)运用多种方式缓解中学班主任心理压力
作为学生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更加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教书育人的首要条件,作为班主任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以“平常心”看待事情,以“人”为本的情怀去关注学生,初中班主任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才能培养出有爱心、自信、坚毅的学生。
(三)改进初中班主任管理方法
对班主任来说,改进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醒自己的过程,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通过对各种不同事件的研究反思,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才能理性地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于中学班主任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心性尚未发育成熟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学生交心相处,开展一些相关的课内外活动,真正地在研究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
班主任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方针,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特长,对其进行特定的辅导延伸,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习基础等特征,对不同档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学,真正做到“不埋没每一个人才,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为国家培养多用型栋梁。
三、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一)加强心理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核心,需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帮助学生规范学习纪律、生活纪律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强化对学生的心理管理,也要放低姿态真正走近学生,以更全面和详细的管理计划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例如,当前中学生都处在青春期,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很少利用理智去解决问题。此时班主任就可通过心理训练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强大的内心世界,使其能冷静、正确地面对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长跑、下棋等,或者在班会期间通过心理讲堂或名人故事,懂得理智面对问题的重要性,可以在班级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其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初具规模,但进入中学之后因为科目的增多导致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如果中学生无法正确疏导压力,很容易出现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的问题,甚至会因此辍学。因课堂时间有限,班主任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深入地培养,但可以做到,首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也能通过自我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交流,共同为学生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为其布置课外学习任务,逐渐提升学习成绩,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热爱学习,辍学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避免。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班级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建设等都和班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学班主任要通过更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融入集体当中,对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主动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并且积极维护集体利益。因此班主任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使用一些小游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如班主任可以使用绑腿赛跑或者蒙眼点蜡烛的游戏,也让学生在这些游戏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中学生而言这种教育方式比口头说教更加有效,而且也更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给予充分重视,逐渐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
(四)合理利用竞争
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班主任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竞争,就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班级活动中。例如,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不同小组,然后为不同小组布置相同的学习任务,同时限定任务的完成期限,这样每个学生都会为了小组赢得比赛而积极投入学习当中,而个人学习成绩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有效增强。另外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建设更加全面,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然后在活动中仍以分组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任务,并且给予获胜小组适当的奖励,这样所有学生都会为了小组在比拼中获胜而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其心理建设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发展。综上所述,中学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正视并良好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