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痛与美
——读《孤独之旅》
2020-01-09王其明
王其明
(福建沙县第三中学,福建 沙县 365050)
成长是个永恒的主题。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的《孤独之旅》以它独有的魅力把我们带进绿色汹涌的大芦荡,让我们在孤独情思流淌中触摸到作者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对人生的痛与美的思索。纯美诗意篇章中播撒着点点泪花,让我们在泪花与欣慰中见证了一个少年的成长。
主人公杜小康,大家眼中带着光环的孩子,油麻地家底最厚实一户人家的孩子。他家的杂货店供应着油麻地所有人的日需用品。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在班上哆嗦着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轮换,穿不完的衣服;当别的孩子只能用草绳当裤带,一上厕所就急得团团转时,他在一年级时就拥有了一条油亮亮的黑皮带。最让同学垂涎的是,他已经拥有了专属他的自行车,这在油麻地可是唯一一架。除了物质条件好,他品行也不错,热心、仗义,成绩最好,一直被选为班长。
这么一个极具优越感的人物,如果不出现意外,他的生活发展轨迹应当相当平稳顺利。然而就像寓言中说的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是上帝特别喜欢杜小康,咬的这一口更大罢了。他父亲生意上的惨败使家境一落千丈,他从油麻地的宠儿,瞬间掉入油麻地的最底层。这对年幼的杜小康打击是巨大的,曾经得志的少年不得不中途退学,开始试着适应与以前不一样的生活。他多想回到原来的他,但这一切已不可能了,他的人生轨迹已经改变,他要面对的是层出不穷的磨难,甚至是灾难。
为挽救这一切,父亲决定养鸭还债。他决定去寻找一个人迹罕至的大芦荡,远离人们的生活圈,让鸭子能更轻易找到食物,减少开支,只要不出意外就能摆脱目前的困局,甚至重新过上幸福生活。这个伟大的策划算不上周密,甚至有点冒险,但在当时情况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更何况杜小康已被抛出原来的生活轨迹,就算他再怎么不甘愿,也只能在父亲的带领下往前走。孤独之旅也就自然而然上演了。
他们的小船离开了油麻地,故乡渐行渐远,更加怀念以往的生活,他不断地回头看,熟悉的景物已消失,只剩一片朦朦胧胧。整篇小说对主人公只有四处语言描写,字字千金,总能很好地衬托人物当时的心情。小说第二段,小康居然鼓起勇气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对家是留恋的,离开是多么不情愿的事呀。杜雍和也不敢回看家乡一眼,他的脸上毫无表情,内心或许是七上八下的,他怕自己如果不挺住、不坚持就会前功尽弃。前行是不可动摇的,陌生的地界让他们不再有回家的念头。此时占据他们心灵的情感又多了些不安和茫然:一直往前何时是个头?前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四周的草滩和洼地已无法唤起他的审美神经了,杜小康倒是想听到牛叫声或者是狗叫声,但,这怎么可能呢?
最终小木船在一个芦荡安了家。看着一浪又一浪的芦苇涌向天边,像宽不可测的大海,他心慌了。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惧,他遭受到了心灵上的巨大折磨,感觉自己就像被一个巴掌捏住,永远逃不出去。空气是清香的,芦苇上的萤火虫如繁星点点,甚至能照亮水面,但田园牧歌式的美景已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接踵而至的是“寂寞”是“孤独”。有时除了父亲,他能一连十几天也看不到一个人。更可怕的是杜小康和杜雍和之间,也越来越少语,越变越静默。就算是一些必要的话,现在都能借助眼神甚至连必要眼神暗示也不需要,双方就能知晓对方意图。言语被大量省略,内心渴望交流又无处交流,甚至夜里做梦大哭。主人公的第二句话还是“我要回家”,言为心声,字字千钧。
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孩子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无奈和压力,他不得不承受与他年龄不相仿的痛楚。这么小的年龄又没有经历太多岁月的磨炼,一下子从红门的优越跌入这人迹罕至的境地,这种天差地别可以说达到了人的承受极限。在饱尝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孤独忧伤、寂寞思念的滋味后,他也慢慢适应了,适应这种远离人群的孤独,适应了连作为成年人的父亲也几乎承受不住的孤独。既然不能“回避”,也就只能被动习惯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浩浩荡荡的芦苇中,在荒无人烟的境地中,他渐渐适应了孤独,慢慢成长。
这样,他的成人加冕礼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也就水到渠成了。那天夜里,天昏地暗,仿佛到了世界末日。他的鸭群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大灾大难面前,所有的孤独、恐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责任与担当。他与父亲一样尽力追赶着惊慌逃散的鸭群,他的脸一次又一次被芦苇割破,他的脚也一次又一次被刺得钻心疼,一切都不顾了。当仍然还有一些鸭子不知去向,父亲劝他先休息时,他拒绝了:“还是分头去找吧。”他是这家的一分子,他是这个家重要的劳动力,所有事情必须共同担当!最后,杜小康历尽艰辛战胜了暴风雨,追回了所有跑失的鸭子时,他一个人在芦荡大哭。也许是因为委屈,因为这种大人也无法承受之痛,本身就不该让他这样稚嫩心灵和弱小身躯来担当,但这更应是一种成长的喜悦,一种化蛹为蝶的蜕变之泪。
从那一刻起,他就能够用一种超乎他岁数的沉稳思考问题了,这种沉稳已经超乎了青少年。这是人生必须的磨炼,它让我们明白,只有经历悲苦、经历磨砺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我们的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古老而又永恒的声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简短、急促、独词、感叹,成功的欣喜溢于言表,这是杜小康在文中的最后一句话,经历风风雨雨,鸭们终于开始下蛋了,他终于有了收获的喜悦。然而上天还是过于偏爱杜小康,更多的磨难又眷顾了他,他们的鸭子把别人的鱼苗吃个精光,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了。养鸭还债的计划落空了,父亲又得了重病,但他的心里却越来越豁亮,越来越坚强了。没有自卑没有叹气,身上衣服破破烂烂,口袋空空一无所有,回到油麻地时他一脸的坦然。样貌憔悴,但眼睛却出奇地亮,隐隐约约透出的那种早熟是油麻地其他孩子还不曾具有的。不久以后,他平静地在他的母校门口摆起了地摊,用自己瘦弱的双肩扛起支撑家庭的重担。油麻地那些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对他知根知底的学生都感到震撼,是啊,杜小康以前可是油麻地最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就连桑乔校长也不得不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的确对于杜小康来说,那片深不见底的芦荡,那晚的狂风暴雨,那与他相依相偎的鸭子,那无尽的恐惧和忧伤等所组成的苦难画面,已经成为他成长过程中无法消失的印记。他的成长是美丽的,美得有点苦涩,有点艰难,有点遗憾;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又哀而不伤。透过读者的眼泪,我们不得不感叹,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正是因为孤独的经历才使成长的过程变得丰富,变得完美。
在苦难中触摸成长,是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我们每个人不一定会像杜小康那样经历无助、恐惧、孤独、寂寞,但总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挫折。生活迟早要给每个人一份美丽而又残酷的考卷,它完全可能发生,但你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因为只有经历欢乐和痛苦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