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文关怀走向制度设计
——让“回乡的吴桂春”依然有书可读

2020-01-09段小虎

图书馆论坛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东莞农民工图书馆

段小虎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和图书馆行业的热议,在对东莞市、东莞图书馆赞誉的同时,图书馆行业是否也应该冷静地思考:如何让“回乡的吴桂春”依然有书可读?

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群体,从一个熟人的农村社会来到一个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一直在劳动就业、民生保障、身份特征、文化适应、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因此,维护农民工基本权益、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始终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个问题上,东莞建立的“新市民”服务和救助体系、东莞图书馆对农民工群体充满人性关怀的温暖服务,反映着东莞这座城市的“情感温度和人文尺度”[1],彰显出公共图书馆传统职业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作为农民工“补偿教育”的重要基地,东莞图书馆自然也成为吴桂春心中“最好的地方”。

农民工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他们来源于农村,但能否立足于城市,除了个人能力和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之外,还会受到经济形势、国家政策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前,为了尽快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建立了以工业化为导向、以中央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在先工后农、先城后乡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体制”。为了保证城市公共服务,国家一方面依托“企业办社会”机制,向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就业、教育、体育和公共文化设施①;另一方面又密集出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②。

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上农村土地承载力、人口承载力和经济驱动力的作用,大批农村居民来到了城市,于是产生了农民工——既非农民、也非工人的特殊群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总体规模接近2.88亿人,占整体城镇就业人员67.5%[2]。他们随着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变化来往于城乡之间,时而顺向迁移、时而逆向迁移,其流出与回流的态势必将长期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3次农民工回流高峰:第一次是1989~1991年,受当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城市治理整顿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被当作“盲流”从城市清理出去;第二次是1998~2000年,受国有企业改革影响,为了缓解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政策对农民工进行“劝返”;第三次发生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农民工因失业而被迫回流[3]。“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企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4]这是否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农民工回流高潮?我们还没有相关数据支持。不过,与那些已经回流的农民工相比,吴桂春先生无疑是幸运的,他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如愿以偿地继续做东莞图书馆的读者,延续着读书梦想。然而,社会和公共图书馆行业还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尚未走出家乡的吴桂春和即将返回家乡的吴桂春是否有书可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要“从人文关怀走向制度设计”。一个东莞图书馆可以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温暖许许多多个吴桂春,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也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关于对弱势群体服务的相关要求。但要让所有的吴桂春都能享受到基本的读书权益和精神文化生活,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打通面向农村基层的服务链条,不断增强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普惠性,适应城乡人口的流动性、保证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可持续性,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并完善农村阅读服务的兜底保障制度。

第一,要将“自上而下”县域“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与“自下而上的”乡村文化“自组织”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在县域“总馆”条件较差、“总分馆”建设推进缓慢的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不该被动地等待,而应直接从培养农村阅读文化、打造农村阅读空间入手,不断夯实农村文化建设基础、缩小城乡差距,彻底解决农民和农民工的读书问题。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27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5]。对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而言,最大的困难就在农村。因此,要践行“高者必以下为基”(淮南子·原道训》)的哲学思想,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坚持服务资源下移,让农村群众同样能够享受与城市差别不大的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

第三,国内外研究表明,乡村社会所有问题都有复杂的文化根源。因此,乡村文化建设、乡村图书馆建设不仅仅只是解决农村居民读书、看报问题,还涉及乡村文化治理、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文化振兴以及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问题。结合新时代国家发展新战略、乡村治理新问题、文化建设新任务发展乡村图书馆事业应该成为图书馆社会价值的新拓展。

张爱玲在评价奥斯卡·刘易斯的《桑切斯家

的孩子们》一书时说:“普通人不比历史人物有人左一本右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因而有立体的真实性。尤其中下层阶级以下,不论过去现在,都是大家知道得最少的人,最容易概念化。”[6]但吴桂春的故事,在短短几天得到全国上百家媒体追踪报道和数亿次话题讨论,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社会价值本身范畴,体现出新时代我国社会文明发展上的一大进步,必将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注释

①1962年出台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42条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在社内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福利等方面一切应该享受的权利。”具体保障方式是:公社文化站、广播站、电影放映队等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图书文化和通讯广播支出、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等,所需经费除国家补助外,其余部分由公社社有资金安排支出。详见:《人民公社财政与财务管理》编写组.人民公社财政与财务管理[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63-78.②1951年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暂行管理办法》,以解决

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动问题;1953年政务院发出《关于阻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1955年国务院通过《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指示》;195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发文重申“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1958年公安部颁布实施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猜你喜欢

东莞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图书馆
农民工眼中的大树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去图书馆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