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研究
2020-01-09曹旭东
曹旭东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农业服务中心,宁夏固原 756000)
0 前言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实现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现已成为群众对农产品质量评判的重点关注内容,所以必须有效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以此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生态农业技术具备绿色、健康等特点,其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可以使蔬菜种植栽培更加“绿色化”,且能够满足当前时代蔬菜市场的实际需求,确保蔬菜绿色健康。同时,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应用,能够使蔬菜更加健康,食用不会对人体的安全造成丝毫影响,且能够有效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以此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 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意义及价值
(1)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意义。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机蔬菜凭借其自然安全的种植方式,在当前时代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且食品安全等级极高,受到了当前时代群众的一致好评[1]。有机蔬菜为全过程天然种植,口感好、无化学试剂残留,种植中肥料基本选用无污染的有机肥,病虫害防控基本为物理或生物防治,整体种植全程无农药等化学试剂添加,由于其符合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使之成为农副产品的朝阳产业,大力推广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将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有机蔬菜的营养价值更高,更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技术应用的前景,所以必须对有机蔬菜种植加大关注力度,使生态农业技术与有机蔬菜种植结合,从而为提高农业经济做好铺垫。
(2)推广生态农业的重要价值。生态农业是维持农村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保证。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技术的核心是强调绿色发展,且涵盖范围较广,包括农作物、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其在发展中会结合地区特点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不仅限于有机蔬菜种植,也包括生态农村建设、农村庄园建设、农家乐等项目,主要目的是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经济价值,满足当前时代人们的实际需求。
2 有机蔬菜种植的特点
有机蔬菜种植需要结合地区特点,但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区域之间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如南方雨水条件较好、高温天气较多,北方则是四季分明、雨水较为充足,冬季比南方更加寒冷,且由于不同地区纬度不同,地势、土壤、环境等也有较大的区别,种植有机蔬菜的特点具体如下。
(1)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实际种植必须了解地区的环境、温度,利用生态农业技术提高种植质量。
(2)有机蔬菜的种植需要把握其生长条件,高原、平地、沿海、盆地、干旱和多雨地区对有机蔬菜的生长都有不同的影响[2]。
(3)温度差异决定有机蔬菜种植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重视每一个步骤与环节。
(4)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必须结合当前区域的情况,有效选择适合区域应用的技术手段,避免因各类外界因素而影响种植,以此提高有机蔬菜的安全性。
3 有机蔬菜种植模式的实际应用
3.1 挑选合适的种植基地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选择将直接决定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只有好的种植环境,才能让有机蔬菜健康地生长,在挑选种植地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种植地注意区域空气与水源的安全性,为避免所选土地受到污染,需要选择距离工厂50km 以外的地区,提高有机蔬菜的种植质量。
(2)有机蔬菜的种植地不可种植与其不相关的植物,可以通过区域划分明确标注有机蔬菜种植栽培范围。
(3)种植过程中需要推算转换期,一般情况,普通种植地需经过2 年转换期,在转换期后通过检查后需要贴上安全标签,最后实施销售买卖交易。
(4)针对有机蔬菜种植地标准建立对应的管理条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组织协助农户办理相关证明,从而实现规范生产[3]。
3.2 选择有机蔬菜品种
有机蔬菜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菜苗的引进必须经过专业机构认证且通过正规渠道,在选择有机蔬菜品种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对当前种植区域的环境进行分析,如进行土壤环境检测,通过数据详细分析当前区域的土壤质量,从而保证蔬菜品种能够适应土壤需求。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必须对初次种植的土地情况及蔬菜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进而保证蔬菜的生命力和总体品质,提高生产产量和蔬菜产品质量。为了保证有机蔬菜的健康性和安全性,不能选择使用转基因技术的菜苗,必须在品种选择上多加关注,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且要求菜苗不能经过化学药品的处理,首先要求根茎叶部分完善;其次菜种符合气候及土地要求;最后需要根据不同菜种的需求构建生长环境,保证菜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以此防止出现风险问题,保证菜苗的健康。
3.3 有机蔬菜的肥料选择
有机蔬菜不可选择传统化肥,需根据蔬菜种类选择有机肥料,如将牲畜粪便以及作物秸秆作为肥料,采取开窝深施的方式,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开窝深施前必须进行土壤清整工作,且有机肥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配比加强关注,如蔬菜种植地有机肥的施入量应控制在4000kg/667m2,避免蔬菜无法有效吸收并且转化有机肥。同时,需要对地膜覆盖技术、嫁接技术等有效利用,避免有机蔬菜受病虫害侵袭,提高蔬菜的产量以及质量[4]。
3.4 病虫害生物及物理防治
有机蔬菜种植不可选用化学防治,需要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从而满足有机蔬菜实际种植需求。在预防病虫害侵袭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降低病原的数量,如对存在病虫的田地引入生物防控措施,利用卵计生蜂传递病毒防治害虫,如果病虫较难消除,也可以使用人为捕捉。病虫害防治不可以破坏绿色生长环境,且种植必须要达到规定指标,让有机蔬菜健康生长。
3.5 细致管理有机蔬菜种植
有机蔬菜种植必须符合我国的相关规定,从而提高实际种植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全过程符合无公害蔬菜要求。首先,有机蔬菜的培植应先制定准备计划,采取科学的管理机制,培植者应该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不同的蔬菜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以此使有机蔬菜种植不断优化与完善。其次,需要将现代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种植设备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结合有机蔬菜生长的实际要求进行科学种植,以此对有机蔬菜进行种植管理。最后,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达使有机蔬菜达到预期种植目标。
4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1)加强对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的宣传。有机蔬菜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有机蔬菜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如在推广宣传过程中,需要各地区相关部门切实发挥自身实际作用,将思想变得更为自觉主动,进一步加强视察和慰问工作,落实生态农业技术的普及工作,帮助农民学习有机蔬菜技术,让农民加强绿色生产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陈旧的思维打破。同时,需要建立全新的格局,充分利用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农民一条心,培养农民对有机蔬菜健康生产的认同感,发挥宣传工作的实际作用[5]。
(2)加快生态农业技术更新。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机蔬菜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以此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设计政策,使机蔬菜的生态农业技术在农村切实发挥出实际效益。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推广农业技术的机制,以此扩大人才队伍,并为其制定阶段性工作任务,吸引人才投身于科研工作中,使推广成为机蔬菜的生态农业技术的中流砥柱。在技术更新的过程中,应根据农业基础、人口数量、经济条件等因素,明确工作目标,保证推广农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繁荣新农村奠定基础。
(3)积极落实绿色政策。我国当前对绿色发展加大了关注力度,且针对农业种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多渠道有效扩散生态农业技术,因此实际推广中需要积极落实绿色政策、建立统一结构,以此让资源完美融合,突出农业现代化技术的经济作用。同时,各个村组织积极统计有机蔬菜种植情况,承担起宣传的作用,使推广更加吸引受众的关注,让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生态规律,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村组织需要通过宣传推广让种植户认识到生态农业技术的前景和空间,拉近科学技术与农民间的距离,且应将受众的选择放在第一位,从而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保证有机蔬菜种植能够有效推广。
(4)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解决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推广需要具有创新性,但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降低了推广工作的质量。因此,在推广中需要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新型的农业生产活动,采取讲座、培训以及视频鉴赏等方式,要求此过程的内容要尽量完整,提高生态环境维护的自觉性。
5 结束语
有机蔬菜种植需要结合生态农业技术,加强各类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使农户能够结合实际发展需求转变自身思想,从而加强对有机蔬菜种植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在有机蔬菜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核,以此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蔬菜产品,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