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苦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布局探讨

2020-01-09张淑霞

花卉 2020年24期
关键词:防护林扁担流域

张淑霞

(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1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1)是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江南”新型沿黄经济区核心区的需要:建设“黄河金岸、塞上江南”新型沿黄经济区核心区是宁夏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脚点。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明显改善黄河沿岸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显著提升城市品位及对外形象,生态建设已成为宁夏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

(2)是“确保黄河Ⅱ类水质,倒逼上游排水水质提升”的需要:苦水河为黄河宁夏段第二大一级支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利设施管护,确保长效良性运行。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减少污染物和泥沙排污黄河,对黄河下游内蒙古、山西等省贡献率极大,是贯彻习近平主席黄河流域保护精神之需要,是落实自治区“确保黄河Ⅱ类水质,倒逼上游排水水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3)是宁夏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宁夏引黄灌区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也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宁夏引黄灌区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本项目在引黄灌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代灌区节水灌溉项目,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合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进一步优化灌溉制度,将会对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意义重大,是保证宁夏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

2 苦水河流域基本情况分析

2.1 流域概况

苦水河是宁夏汇入黄河的第二大一级支流,流域面积5218km2(宁夏境内面积4942km2),发源于甘肃省环县花石山一带的沙坡子沟脑,由宁夏盐池县萌城村入境,流经盐池、同心、红寺堡区、利通区及灵武市的15 个乡镇、132 个行政村,于灵武市华一村汇入黄河,河道总长223.8km,其中宁夏境内主河道长203km。

2.2 苦水河水质

苦水河水质本底值偏高,下游有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汇入,致使水质超标严重,矿化度较高,矿化度为4.5g/L,宁夏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19 年各月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中苦水河在省界断面(甘肃—宁夏)、孙家滩县界断面(红寺堡区—吴忠市)、入黄口断面均为为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

2.3 流域生态问题

(1)苦水河流域北部虽为引黄灌区塞上江南,但灌排系统老化现象严重,防护林体系需要提升改造,大部分支沟多年未治理,沟道滑塌严重,沟床泥沙淤积,沟道排水不畅,使两岸农田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区域内农村污水排放系统不够健全,农田退水超标,点、面源污染严重,入黄水质急需改善。

(2)苦水河流域中部为扬黄灌区,灌溉体系不够优化,农田沟渠失修,防护林体系功能退化,灌溉效率降低,沟道淤积阻碍泄洪,土地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耕地地力衰减,粮食产量下降,污水排放系统缺乏,点、面源污染严重。

(3)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属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脆弱,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水土流失,土壤瘠薄,植被盖度较低,防护林体系不够健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3 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总体布局

苦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的规划布局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坚持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综合发展思路,统筹兼顾生态绿化、水利设施、污水处理、农田改造等各类工程。

按照“北理水、中改田、南护山”的格局,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3.1“北理水”布局

地处苦水河流域黄河沿岸及黄河冲积平原地区开展多方位的生态修复治理。

3.1.1 银川都市圈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建设银川都市圈绿色生态廊道,利通区黄河沿岸地区,以滨河大道及京藏高速两侧黄河护岸林为主,实施退化防护林抚育改造。

采取隔带、隔株、带外、半带、断带及带内整行等方式进行渐进改造,选择适宜树种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树种以新疆杨、刺槐、桧柏、国槐、垂柳、柽柳、金叶榆、紫叶矮樱为主。

以滨河大道绿化、五里坡奶牛一期和五里坡灌木林为主,进行修枝、割灌除草、浇水、施肥、清除死亡和生长不良的林木等方面的抚育改造。

3.1.2 苦水河及清水沟流域防护林建设与提升改造

(1)美丽村庄绿化建设。以乡村通道、环村林带、休闲公园绿化美化建设为主,完成利通区扁担沟镇渔光湖村、郭桥村、古城镇党家河湾村等9 个中心村绿化建设,改造提升扁担沟镇黄沙窝村、赵家沟村、烽火墩村、扁担沟村等15 个中心村绿化。

(2)沿苦水河经济林产业带建设。在苦水河沿线范围内的经济林地、未利用地、拆迁地以及基本农田(在政策允许条件下),通过土地租赁、农民专业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方式,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以苹果、红枣、小杂果为主建设生态经济林产业带。

(3)部分乡镇创城居住区绿化改造。金星镇、胜利镇、古城镇等乡镇创城居住区改造绿化113 个,绿化69.8 亩。

(4)清水沟沟道防护林网建设。进行沟道防护林改造提升,新造林绿化351 亩。树种主要为新疆杨、白蜡、旱柳、小胡杨。实施地点为清水沟支沟及牛毛湖沟、金廖路边沟等,全长45km。

(5)部分乡镇林地抚育及未成林补植补造。结合天保林工程,实施修枝抚育5000 亩、未成林补植补造5000 亩。

3.1.3 苦水河流域主要沟道治理

(1)清水沟沟道现状。苦水河流域的清水沟为黄河一级支流,慈善大道以东的大部分支沟多年未治理,缺乏沟拜及道路,沟道滑塌严重,沟道排水不畅,垃圾堆积情况严重,沟道及附近环境恶劣,两岸农田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

(2)主要治理内容。主要针对流域内的清水沟开展沟道治理,实施地点为清二沟、清三沟、清四沟、清五沟、清六沟、清七沟、牛毛湖沟、金廖路边沟等支沟。

①沟道治理工程。主要采用格宾石笼基础+格宾石笼护坡的形式,治理总长度21.724km,总排水面积23.575 万亩,盐碱地治理总面积14145 亩,配套各类建筑设施,修建沟拜路23.5km。

②新建清水沟泵站。新建泵站1 座,泵站流量5890m3/h,功率305kW,配套500kVA 变压器1 台,及高压线路1.0km,铺设输水管道0.975km。

3.2“中改田”布局

苦水河流域中部,土地盐碱化程度不断加重,耕地地力衰减,粮食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农民收入,阻碍当地经济的发展,延缓了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规划以扁担沟镇扁担沟村、南梁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扁担沟镇西沟沿村、烽火墩村高效节水灌溉、清水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为重点。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实现面域污染源的有效防控,提高效节水灌溉效率,提升改造农田盐渍化,修复治理排水沟道;保护耕地,改善项目区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区域粮食安全。

3.3“南护山”布局

苦水河流域南部区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低山丘陵干旱半荒漠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盖度低,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是苦水河水体泥沙含量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区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苦水河入黄水质的质量。规划以封山育林、封滩育草、厂区园区防护林绿化提升为重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项目。

3.3.1 干旱带3 万亩防风固沙封山育林

扁担沟镇五里坡地区封山育林面积3 万亩,选择无灌溉条件、有一定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对天然林地划段进行围栏封育,以保护和恢复植被。

周边设置铁丝网围栏7600m,封育总面积30000 亩,分3 个林班、15 个小班;小班设置样圆10 个,封育区布设样圆150 个。

3.3.2 苦水河流域五里坡防护林建设

结合畜牧基地园区道路、牧场分布,建设防护林3034 亩。

①肉牛养殖基地道路两侧绿化662 亩,副路两侧绿化面积140 亩,高压线走廊绿化175 亩,各隔离带栽植防护林网1170亩,外侧绿化153 亩;②扁担沟扶贫产业肉牛养殖园区一期绿化面积94 亩;③奶牛四期道路绿化面积1500 亩。

3.3.3 苦水河湿地恢复与保护

(1)湿地保护工程措施。建设44km 碎石路面巡护道路;120m2湿地管理站1 座;郭家桥乡、西沟沿和孙家滩管委会管理房3处。

(2)湿地植被恢复工程。①河滩地植被恢复:苦水河部分河滩地受河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碱程度较高,规划对苦水河两侧地势低洼、冲刷严重的部分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主要种植耐盐碱、耐水湿的柽柳和紫穗槐,面积7630 亩;②封滩育草:在孙家滩区段实施封滩育草总面积5888 亩,严禁放牧和割草,禁止人为活动,使封育区植被覆盖度≥50%;③营造护岸林:在金银滩镇和扁担沟镇的苦水河两岸宜林地上营造乔灌混交的护岸林,改善苦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面积3807 亩;乔灌混交造林,比例3:1。

4 展望

规划实施后,苦水河流域生态植被覆盖指数明显提升,小气候环境明显改善;水系沟道基本治理,农村污水得到处理,排水达标排放,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Ⅳ类标准;林网生态全面提升,交通主干道、城市乡村及养殖园区等重要地域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经济林全面加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减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湿地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最终实现黄河过境段主要入黄水系水质达标。

猜你喜欢

防护林扁担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金扁担
挑扁担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宽扁担比窄扁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