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0-01-09季进振
季进振
(黄岛区大场镇农业农村中心,山东 青岛 266414)
0 前言
近年来黄岛区实施绿色森城市、城市中央公园等项目,林业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缺少科学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和实践落实,导致病虫害危害的潜力风险很大,为此切实做好林业工程的病虫害防治,促进现代林业的高质量发展。作者根据黄岛区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 病虫害防治的作用
1.1 提高林业生态的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健康、可持续的林业生态系统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统一,各种生物链的存在能够自我调节,但是生态失衡的前提下存在病虫害的发生灾害,病虫害的事前、事中控制能够形成稳定、高质量的青山、银山。整个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考虑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2 间接降低其他森林问题的发生概率
病虫害防治是森林观察的过程,林业工作者需要长时间收集和分析森林中的每个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森林,动物栖息地,植物生长,气候变化等许多因素的量变曲线。通过实验室分析,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从而揭示森林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间接降低其他森林问题的发生概率。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的问题
虽然林业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防治的压力逐渐加大,各类新问题暴露,防治的耐药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林业生态环境污染,导致了林业生态植被的抗药性。生物生态链防治被寄予厚望,取得了一些成绩,林业工作者考虑更多的是药物防治缺少生物防治方面实践无法形成持续控制的生物链;链接控制的防治系统和体系。
2.1 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问题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采用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手段,但由于人工种植的树种相对单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蚀。我国的气候和环境多变出现暖冬现象,大大提高了冬季病虫害的成活率。近年来我国木材经贸往来更加频繁,极有可能是长距离传播的病虫害物种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难题。
2.2 缺乏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关注
近年来,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但人们对病虫害的防治没有深刻的认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在森林传播过程中还可能带来一些次生灾害。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不当,导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现阶段森林资源保护中有关部门更加重视绿化和防火,致使病虫害的防治未能得到落实,缺乏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3 不健全的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林业病虫害防治单位和个人由于缺少专业技术知识,导致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机制缺失,缺乏有效的监测措施和方法,导致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由于人员和制度的缺失,无法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难以进行森林资源保护。
2.4 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机制缺失
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相应的创新机制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提高科学方式水平和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行政部门缺乏应用和推广的实践病虫害防治技术,仅用于化学农药喷洒,对环境的污染,加剧了国家仍然容易使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加剧了病虫害问题,给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3 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 普及病虫害防治全民参与的意识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增强防治意识,基层从业人员特别是林业部门相关业务人员要提高业务素养,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事前、事中控制,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确保用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设备齐全,提升防治机理的研究,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提高防治的质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将相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下沉到基层,让广大一层从业人员园林工、农民学到知识、用到实处,其他相关的联动的部门形成合力支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形成可控的防治体系,走出一条科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 做好林业系统的自身防护体系的建设
做好林业系统的自身防护体系的建设做好需要综合土壤、生物链、环境、外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防治治理体系建设,从而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地面杂物到其生长的各环节要素进行分析,监测林业系统综合生长的营养因素,定期对起动态调整,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积极进行植树造林,健全生物群种建设科学提高防范处理能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把好育苗关、适地适树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分析耕作的各项条件施肥、除虫等措施提高树木自身免疫能力,必要时封山育林达到稳定可形成绿色生态建设的屏障。
3.3 做好监测工作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预控,良好的生态环境、低发病率的林业生态对于体系的建立健全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远红外技术逐渐普及,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可追溯性和可控性,通过高科技的声像系统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和破坏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相应的损失程度和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科学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3.4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更新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化学药品层出不穷,逐渐更新,如果盲目施咬药,对生态的破坏程度毋庸置疑,为此要科学防治,控制用药量避免交叉感染,避免对林业生态的二次破坏,避免环境污染,造成土壤、地下水收到严重影影响,科学岛防范措施对于自身屏障的建设尤为重要。
3.5 科学建立生物链的防治体系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到现在的高科技发达的社会,植物、动物链条的方方面面存在必然的联系,为此采取混交林技术对传统的树木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大面积经济林、绿化苗木的普及要根据自然规律进行普及和推广,更好地进行生态系统的建设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生态链建设的模式推广多种经营,多苗木发展,形成相对复杂的混交林,形成食物链,当病虫害发生时能够发挥自身作用,科学的屏障建设能迅速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提升自身免疫能力。
3.6 全年病虫害防治要点
春季3—5 月修剪虫卵枝;6—9 月几种病虫害防治如美国白蛾物理法:在胸径1m 的位置敷设塑料播磨,将幼虫引至地下,通过搜集、整理、焚烧、腐烂等手段辅之必要的药物进行清算,消除虫卵、幼虫损害。黄杨绢野螟,是比较常爆发在黄杨和雀舌黄杨等植株上的一种害虫,主要是危害植株的叶片,造成植株枯萎。发生黄杨绢野螟的时候要及时的人工来防治,清除枯叶等并及时喷洒药剂,枯叶采用40%的杀扑磷乳油喷雾治疗。国槐尺蠖是国槐等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了,对树叶危害很大,常常会把叶子都吃光。国槐尺蠖每年都会爆发很多次,一般是3 次,6 月的时候,是药物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放在国槐尺蠖,首先就是要注意,消除虫蛹,尤其是越冬的蛹,防止其孵化。其次,就是在第一次尺蠖爆发的最旺盛的时候,进行药物防治,采取掺加3%的高渗苯氧威进行药物处理。冬季青岛落叶杂草病枝集中焚烧彻底消灭病原体,更好地过冬。
3.7 其他病虫害防治措施
(1)清理落叶、剪除带虫枝条,集中烧毁修剪枝条,摘除枝条上的并虫卵烧毁处理,挖除病虫害周边浅土,锯掉病害枝条,集中处理销毁,清除源头的病害,集中处理避免外部传染源扩大消灭幼虫和茧,减少越冬虫源。
(2)树木胸径进行刮皮去掉粗皮、翘皮,通过生石灰、硫磺比例的配合予以涂匀,防治病虫的侵蚀,水按照一定配比加适当的杀菌剂进行涂白,根据药物的特定比例的详细说明说进行实施,能够有效杀灭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害,同时预防日灼、冻害、也吐啃咬,有效的防范措施,保证林业的健康生长。
(3)深耕树盘,冬季深耕树冠周围的土壤以15~20cm 为宜避免伤及林木根系,破坏病虫害的蛹室,使虫源自然冻死,减少病虫害的危害,深耕过程将病叶、残果、杂草能盖入土中当做肥料,同时浇水保墒,使底土熟化和肥料分解,增强土肥效果,利于林业的生长。
4 结语
通过实践研究,作为基层从业人员从根源上就病虫害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有效的研究,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对林业病虫害的元素进行归集、整理,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案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集聚力量,提供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