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功能分类的小学校园户外景观设计初探

2020-01-09吴春萍

花卉 2020年2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校园

吴春萍

(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 312000)

0 引言

小学阶段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会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幼儿在小学阶段将搭建出基础的知识框架,逐渐开始接触系统性的学习。通常说来,幼儿在小学度过的时间十分漫长,基本工作日每天待在学校的时长大于6h,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小学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采用的一直都是传统型的教育方法,即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需配合教师来完成教育活动。如今,我国已经意识到了传统型教育模式的弊端,积极号召素质教育,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因此,越来越多小学开始研发特色课程,意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然而经过研究发现,小学生在特色课堂中汲取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必须对小学校园的户外学习环境进行改善。基于此,本文从教育功能分类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小学校园户外景观的设计。

1 现阶段我国小学校园户外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设计过于单调

对我国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前我国小学校园户外景观设计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在景观设计上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例如,小学校园的户外配套设施几乎都是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景观水池等,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并且供儿童使用的运动器械也比较少,一部分小学还会将运动器械搁置起来,因此总体来说供儿童使用的运动器械使用率较低。除此以外,在校园的绿化种植方面,一部分小学不会按照不同的功能区来挑选合适的种植品种,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种植,有些小学的校园绿化覆盖率甚至低于平均水平[1]。

1.2 农村小学的户外景观设计较为落后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深刻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小学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始重视起来,然而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城市小学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较为落后,因此农村地区小学的户外景观设计总体上来说较为单调乏味,只能承担集会、运动等一些简单的功能,无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设计没有和教育进行融合

小学校园的户外环境并不只是学生运动的场所,除了运动场所的功能外,小学校园的户外环境还能承担教育的功能,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阶段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设计并没有和教育进行融合,设计师应从教育功能分类的角度来设计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2 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对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设计进行分类

2.1 直观呈现类的景观

直观呈现类的景观便是直接通过文字、符号等方式来直观地呈现知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较被动,教师将前人的总结归纳直接灌输给学生,由于小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小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吸收所有的教学知识。具有教育功能的小学校园户外景观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借助直观呈现类的景观可以对知识进行二次加工,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

我国绝大部分小学都运用直观呈现类的景观来体现文化教育,例如小学校园中常用的宣传教育栏、石碑等,这类景观虽然十分直接,但缺乏有效的创新。笔者对国内外小学的优秀校园景观设计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可以借助模型、图片及雕塑等形式来对知识进行再次加工,例如可以将某个知识点镌刻在墙壁或地面上,校园中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十分适合应用这类景观。

直观呈现类的景观除了可以向学生科普知识外,还可以让小学生联想到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小学生在校园中看到数学中的加号模型时十分容易联想到减号等,这类学习迁移的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想象力。

2.2 操作类的景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抽象思维上有所欠缺,需要依靠外物来进行简单地推理,例如小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只要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小学生便无法正确判断出立体图形的个数。在进行学习时,应和自身的经验结合来开展学习,这样小学生才可以快速记住知识,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小学校园是小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场所,若在小学校园中设置操作类景观,小学生便可以通过程序化的操作来强化某部分的知识学习,这类间接的学习过程对提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设计中很少会设计操作类的景观,对国外小学校园的操作类景观进行分析后发现,可以通过原理认知操作、程序化的游戏操作来设计操作类景观。例如可以在校园中放置立方体,让学生通过堆叠立方体来培育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在校园中放置和课程实验有关的装置,让小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导来进行动手操作。小学生通过操作这些景观,可以更为快速地接受复杂抽象的知识,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2.3 探索类的景观

通常说来,可以将学习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又称为发现学习,即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这类学习对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关注。探索类景观给出的信息较为杂乱,学生必须将无用的信息剔除掉,并将剩下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将被大大激发。为了让学生在接受到足够多知识的同时还能抱有探索精神,我们必须将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进行有效融合。在被动学习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一个需要自己去探索发现的环境,借助环境来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

2.4 体验型景观

虽然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一个场景,但如果没有一个显现这些知识的现实环境,学生便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一项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构建一个现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这一真实的情景中弄清楚学习的目标,探索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

对小学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可在小学校园中创建文具店体验区、种植体验区及交通生活体验区等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区域。由于体验类景观的面积较大,若小学校园的面积足够大,可以将体验区进行单独分区。通过营造体验型景观,可以使小学生对课本中需要体验的内容加深印象,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也将学习到更多的内容。

3 基于教育功能的小学校园户外景观设计的原则

3.1 健康安全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十分热衷体验各类新型事物,但同时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在对危险的识别上较为欠缺,稍有不慎便会受到伤害。因此,从教育功能出发设计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时必须贯彻落实健康安全的原则,必须以学生的人身安全为前提来合理设置户外景观,避免威胁到小学生的安全。例如,在小学校园绿植的种植上,应尽量选择那些无毒、无刺激性、飞絮较少的植物,以免使小学生的呼吸道遭到感染。

3.2 寓教于乐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时必须遵守寓教于乐的主要原则,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来设计校园环境,将小学的课本知识融入到游戏场景的创建中,使小学生和校园环境形成良好互动,达到教育的目的,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3.3 环保的设计原则

小学校园户外景观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美观的目的外,还需要遵循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场地,尽量挑选那些可循环的材料。遵循环保的设计原则,还可以给小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帮助小学生形成环保的理念。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教育功能分类的角度来设计小学校园的户外景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我国小学在设计校园的户外景观时,可以从教育功能分类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校园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