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袋公园规划设计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研究

2020-01-09曹婷

花卉 2020年24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口袋

曹婷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0 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社会压力增大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逐渐受到影响。在物质丰厚的21 世纪,在过大的压力之下,由于缺少锻炼,肥胖、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两大杀手。研究表明,在自然环境下的体力活动是减少肥胖与缓解抑郁症的重要途径之一,吸引人们通过步行和骑行参与健身锻炼等活动,能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并遏制慢性病、精神疾病的发生[1]。

1 城市绿地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绿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保障,也是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2]。城市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对居民的生活方式有较强的引导性,优化绿地的整体布局、提升绿地的空间合理性及绿地环境质量,能够鼓励人们进行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推动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3]。

1.1 空间可达性

现代城市人被钢筋混凝土所包围,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压力倍增,渴望逃离喧嚣,亲近自然,城市公园正是休闲锻炼和缓解压力的重要场所。但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偏向于综合性,面向的是全市的人民与外地的游客,结合可达性、出行方式等考虑,缺乏时间和公园离居住地距离较远是阻碍居民使用城市绿地的一个主要原因[4]。

研究表明,居民在面积大可达性较弱的绿地中自然体验活动参与频率低,但活动持续时间长;在面积小可达性强的绿地中活动频率高,有研究指出家周边至少300m 内有绿地才能更好地促进体力活动,也有研究指出该距离不能超过400m(10min 步程),而100m 则是更好的距离[5]。此外,居民到达绿地的出行方式也影响着对绿地的使用频率,更小尺度的街区能够带来更好的街道连接性,更利于鼓励居民以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这与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存在正相关关系[6]。

空间可达性通过影响居民到达绿地的时间与出行方式,影响居民使用绿地的频率和体力的消耗,从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绿地可达性越高,越有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2]。

1.2 布局合理性

合理的空间布局是在绿地中进行活动的基础,居民的不同行为将对应在不同的空间中,主要体现在场地位置、场地尺寸、场地形式、场地质量、场地数量五个方面[7],以及游玩观赏、休憩康体、运动健身、文化娱乐、邻里交往等日常所需的功能之中,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的空间,促进居民对绿地的使用频率,将功能巧妙融入绿地空间的布局设计,将会增加居民使用绿地时的选择,创造更好的空间体验。

1.3 环境舒适性

安全舒适、维护良好的绿地是影响居民参与自然体验活动的因素之一[5],良好的城市绿地环境,不仅能增强居民的活动量,并且能促进居民的精神需求。居民直接与绿地的各个组成元素接触,通过各种感官感受绿地的恢复效益[8],绿地中的植物有助于提高居民对景观优美度的判断,从而引发静坐冥想、观景聊天等休闲行为[9],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居民对交往氛围的感知,从而促进人们进行聊天、棋牌、喝茶等社交活动,放松居民的身心[5]。

许多像香樟、松树、侧柏等类型的树木释放的植物杀菌素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具有消毒杀菌、抗炎和抗癌作用,有助于人体的健康。此外,城市绿地吸滞粉尘的功效,能降低粉尘对人体的危害[10]。

1.4 小结

总体来说,城市绿地影响城市健康的因素包括规划布局、内部设计、内部环境三个主要因素,这三个因素的改变将对居民的出行方式和空间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积极的变化能增加居民的体力活动,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提供积极的身心健康体验,支持有益健康的行为[11]。

2 口袋公园的特点与优势

城市绿色空间是人们进行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及改善城市绿地的可达性[2],对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12]。随着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大面积建造城市公园在许多人口较多、建筑密度较高的城市已难以实现,因此设计师和管理者们把公园建设转向更小的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应运而生,口袋公园具有灵小、针对服务人群进行设计等特点,可见缝插针地布置在城市之中,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巧妙地将城市规划过程中遗留的边角碎地打造成社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游乐的场地,口袋公园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服务于当地居民[13]。

3 口袋公园与居民健康的关系

城市向高密度发展的趋势,使土地资源受到限制,城市的公共开放绿地转向微小化发展,口袋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近年来正在我国许多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它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土地,对其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将城市规模较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改造成贴近周边居民生活的休闲绿地,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口袋”二字体现了它的便捷和舒适,口袋公园的健康作用主要体现在空间、环境、生态、社会四个方面。

3.1 完善健康的城市绿地布局

城市“绿心”对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城市居民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城市大型公共绿地服务半径有限,研究表明,在同等绿地规模下,相对均等且分散的布局能够提高居民的可达性,这对促进自然体验活动有益[5]。此外,有针对性的设计也是提高城市绿地使用率的一个主要原因,资料显示佩雷公园每年每平方米接待的游客量比面积是它8000 倍的纽约中央公园还要高出30 多倍[13]。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便于获得的户外活动空间,与城市公园形成互补,构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绿地系统。它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增强可达性,步行即可到达的服务半径,提高了居民使用的频率。触手可及、随处可见、针对使用人群进行设计的特点,是口袋公园与其他类型公园最不同的地方,它能有效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水平,完善“出门见绿、步行入园”的公园绿地基本服务网络[11],它微小、便捷、贴近生活,是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它使城市绿地向更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

3.2 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口袋公园面积小,当口袋公园达到一定数量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噪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14]。通过改变局部生态系统来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其他污染,营造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部分口袋公园融合海绵城市技术、完善水循环系统、修建雨水花园,为城市提供可渗透的地表界面,优化城市给排水系统,过滤净化水体,减少污水及黑臭水体的排放,减轻城市市政设施压力。单个的口袋公园通过植物遮阴、调节气温、增湿、导风、吸滞尘土、吸收有害气体、隔绝噪声来改善周边环境的质量,为周边居住区提供更舒适的温度、更清洁的空气、更顺畅的通风、更安静的环境,进而促进人群生理健康[15]。

3.3 满足健康的生活需求

口袋公园的空间设计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自然设计要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联系紧密。口袋公园虽面积较小,但大部分口袋公园根据周边居民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可满足散步、遛狗、交谈、打太极、下棋、健身等日常活动,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距住所较近又不收费的运动场地。另一方面,口袋公园的便利性为儿童玩耍、老年游憩提供了场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儿童和老人进行活动时的安全。

单个的口袋公园服务半径较小,使用人群多为同一社区的居民,这能满足居民的控制感和私密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让居民放下心中对陌生人的防备,将其从城市生活的高压下暂时释放出来,从而令居民内心变得平静,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性,良好的口袋公园环境为人们社会交往的发生提供了场所,人群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释放精神压力,进而放松心情,促进居民心理健康[15]。

4 结论

追溯城市绿地的发展史,城市绿地的建设与发展在不断优化中解决公共健康问题,直到今天,城市化的发展为绿地的建设提出了许多的新问题,土地资源稀缺就是问题之一,口袋公园即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答案,它已远超美学上的意义,它是我们思考“人、公共健康、城市发展”三者关系的产物之一,相对于城市公园,布局上具有更强的可达性、设计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距离上让居民可以更便利地接触到自然环境,是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良好的口袋公园规划设计,将给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希望今后的口袋公园规划设计能够更深层次考虑居民的健康,在规划与设计中将促进居民健康的因素融入设计之中。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口袋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