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及相关问题论述
2020-01-09尹立新
尹立新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林业调查设计队,山西忻州 036700)
封山育林是我国林业资源最为直接、有效的保护措施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对封山育林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该技术类型在林业资源保护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但是,具体的技术应用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封山育林观念不合理、作业设计粗放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封山育林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切实发挥封山育林效果,下面,笔者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
1 封山育林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封轻育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许多地区的林业部门都推出了封山育林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有重视封山,忽视育林的问题,“一封了之”的做法,从短期来看,虽然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但是不利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而且这种封山育林方法还将会导致先进的育林措施技术难以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封山育林成林速度缓慢,林木生长质量普遍偏低等。
1.2 成效验收环节尚待完善
在封山育林工作实施期间,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也是极为有必要的,其是评估封育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实际上当前我国有些地区对封山育林效果的检验重视度存在不足,封山育林成效验收工作的开展缺乏时效性,因此,导致项目建设实施效果不佳,最终影响了封山育林工程的质量。
1.3 作业设计质量有待提升
封山育林是一项重要工程,涉及了多方面的工作,因此在实施封山育林工作之前,必须要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在进行封山育林设计时,采用现场调查方法才能够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可是因封育区域地质类型与林分结构整体比较复杂。所以,判断封育条件是否与相关标准匹配实际上存在有较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人员所递交的封育设计内容与形式显得比较简单、粗放,尤其是封育技术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影响相关工作的实施效果。提高设计质量的方法:①多学习相关林业理论;②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装有野外调查软件的平板电脑,可用来准确地定位自己在野外的位置、划分小班及测量小班面积、判断林班内的林木分布情况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设计质量。
2 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分析
2.1 封放结合
在实施封山育林工作时,最好要采取封放结合的方法,要明确封山育林的范围,最好选择居民分布稀少,具有一定封山育林前景的区域,集中连片的高山或者是远山效果是最佳的,因为与居民区相对较远,居民即便是想要砍伐树木也不会轻易涉足。这些区域,缺乏人为干预,在造林时虽可能存在有水源不足的问题,植株的成活率相对也比较低,但是这些区域往往分布有众多天然植被,因此建议采用封山育林的方法,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封育成林。
其次,在进行封放结合的方法时,应提前做好现场考察工作,尽早明确封山育林的区域,因各类乔木灌木的分布模式与生长规律各不相同,结合不同树种分布状况与乡村界限对相应区域进行确定。如可以在地形图上提前规划好林班、小班,明确各个小班所需调查的详细内容,并且根据调查数据设定封育措施,编制合理的封育方案。
最后,可以将封育区域,细化为“全封”、“半封”与“轮封”三种不同的类型,所谓的“全封”就是在封山育林规定的时间内,严禁实施放牧、伐木和开荒等一系列可能会影响封山育林效果的工作实施。而“半封”指封育期间,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施全封,其他季节可按作业设计开展经营活动的封育方式。“轮封”指封育期间,根据封育区具体情况,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实行全封或半封的封育方式。“半封”和“轮封”这种封育措施的优点可以有效的解决林业与其他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的矛盾,但是封育工作在运行期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封育一段时间之后解封,然后继续封育,势必会使得当地的居民失去警惕性,这样在后期继续封育时实施效果可能不如第一次那么理想,而且应用这种封育措施,还需要与其他多个部门协调。所以对于该封育技术要按实际情况实施。
2.2 飞播造林技术的应用
不同地区的封育情况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如有的地方封育面积很大,如果土层相对比较厚,但是天然乔木数量比较少,则可以尝试应用飞播造林技术,当然该技术应用时,所培育的树种要适地适树。在应用该技术之前,首先要度量好基线与航标线,保证各类通讯设备都能够正常运行,这样一旦在飞播期间出现任何意外时,也能够及时地联系沟通,调整方案。其次,要做好树种处理工作,树种播种的前一周为了防止病虫害,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可以先将树种浸泡一周。而针对灌草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为了避免播种效果受到不良影响,播种前还需及时的将多余灌草清理掉,避免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最后,播种成功之后,要定期对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如果发现有的树苗生长状态不佳,可以适当的施肥。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拔除生长质量不佳的树苗,保证其他长势理想树木的顺利生长,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成林质量。播种成功之后,要封育五年时间以上才能进行抚育,这样的效果是最理想的。
2.3 人工造林技术的应用
部分地区在实施封山育林政策时,区域距离村落可能比较近,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地质条件好,土层状况理想,厚度在40cm以上,没有乔灌木根基分布的地方,可以采取植苗造林或者是播种造林的方式实现造林的目标。当然植树造林对树种的选择有一定要求,在选择树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比如说,在半阴坡半阳坡的区域可以栽植枣树或者是杏树等。同时,在抚育时要合理的选择时间,一般在秋季或者是春季抚育,树木的成活率相对比较高。针对部分土层比较稀薄、岩石分布面积比较广泛的阴坡或者是半阴坡,则可以尝试在雨季播种,这样树木的成活率更高,造林效果更加理想。
2.4 灌木林、草地类封育技术的应用
不同区域适宜种植的树木类型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针对荒地、荒山、荒沟或者是荒滩区域,其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土层稀薄、土壤贫瘠、植物覆盖面积相对比较小。对于这些区域要进行封山育林,首先就需要对育林区域进行整理,这样能够为造林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其次,则需要选择可行的四荒地、适宜的造林树种类型,结合地质实际条件,选择经济林和水土保持林比较好。最后,在树种种植时要注意规避单一树种的种植,要尽可能的选择多种类型的树木,保证林区生物的多样化。最后,要提高当地居民的封山育林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落实封山育林,日常生活中自身究竟应当如何配合,才能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只有上下一心,广大居民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封山育林工作。
总之,在发展林业资源时,积极推行封山育林技术及相关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控外部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促使林木正常生长,保证其尽早恢复,这对于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