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1-09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娘娘坝中心小学孙爱周

天津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植树乘法面积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娘娘坝中心小学 孙爱周

所谓创新教学活动,就是变传统的“灌输——接受——生搬硬套”为“启发——思考——实践创新”,也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指导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数学知识基础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存在与发展的关系。无“知”便无以用,无以创。数学基础是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积累的数学知识、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等。数学基础越扎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越容易培养。如:笔者在教一道数学应用题时,出示题目:在一次植树活动中,六年级植树240棵,五年级植树230棵,四年级植树220棵,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有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列式:230×3=690(棵)。这位学生一下子解决了两个问题。而其他学生不能够理解。这道题按常规的解题思路,是先把三个数连加求出和,然后总和除以三,再求出平均数。笔者便让这位学生讲了他的解题思路,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可以见得,学生拥有丰富、合理、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此题中起着决定因素,通过认知结构的改组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创设敢于发表有所创新的情境,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气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和勇气,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独立见解,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将设疑、质疑、释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只是听从教师不断地接受教师向他们灌输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定式在教师的程式中,自己的个性没有得到发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变,在教学中尽量引导有所创新的情境,让他们大胆地去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如:教学“下面加法算式哪些能改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有一道题:7+7+7+7+5有的学生写成:7×4+5;有的写成:7×5-2;有的写成:8×4+1。我觉得这些学生的想法非常独特,就表扬了这些大胆、敢于创新的学生。其他学生有意见了,有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不能表扬他们,他们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做,没有仔细看题目要求。这道题不能改成乘法。”一位答题的学生说:“题目要求我们改成乘法算式,我们改成乘法和加法、减法混合运算不行吗?”他们各抒所见,争论不休,学习委员小丽说:“要是把题目的要求变一下就可以,比如变成四则混合运算。”我被这些孩子认真审题、不畏权威、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三、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自由讨论的氛围,促其有所创新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不放心,讲得多,不放手,牵得多。其实,教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拓展,是不能替代学生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合作式、启发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使他们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要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使学生在运用分析、比较、判断、综合、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去理解、同化知识的同时,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如在教百分数计算时,我出示了24%×75,学生基本用两种解法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24%×75=75×24%=24×75%=24×面对这样的解法,我没做肯定或否定回答,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说:“这种做法不对,这样违反了解题规律,不合理。”有的学生说:“这样做太难理解,没老师教的方法简单明了。”这位学生便一步一步地写出了他解题的思路和依据:24%×75=75×24%(乘法交换律)=24×75%(积不变定律)=6(乘法分配律)=18。这样一来,学生都看清楚了。他这方法确实是一种创新,大家也承认了这种方法的妙处,学生都积极地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才能常探索,才能常创新。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向教师提问题。提倡独立思考,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有一道题是:一面墙的长是9米,宽是3米,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门,长2米,宽1米。要粉刷这面墙,该粉刷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对于刚刚学习面积的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可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思考,并提示他们可以利用周边的事物来思考。过了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说:“老师,就像我们教室的这面墙,墙上有一扇门,一个窗子,先把墙的面积算出来,再把门和窗子的面积算出来,用墙的面积减去门的面积和窗户的面积,就是要粉的墙的面积。”另一位学生说:“老师,门和窗户的面积不一样大小,看这面墙上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镜框,用墙的总面积减去一个镜框的面积乘2,就是要粉刷的墙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思维开阔了,还能提出新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应经常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健康长足的发展,以丰富的知识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来迎接新的挑战,担当起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任。

猜你喜欢

植树乘法面积
算乘法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植树鸟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