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唐宋时期的罗汉形态及造像艺术

2020-01-09

天工 2020年4期
关键词:罗汉禅宗佛教

文 刘 翔

罗汉是针对梵语完成翻译的“阿罗汉”译语。罗汉形态的兴起,有诸多佛书礼典作证,罗汉形态的确立演变受到了我国罗汉造像艺术的推进。如果要对罗汉形态及造像艺术内涵进行分析,还需要针对罗汉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罗汉的造像艺术起源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艺术起源于生活,任何艺术的创作体裁都与生活密不可分,与社会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罗汉造像更是如此。在唐宋阶段罗汉造像艺术的兴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唐宋罗汉形态的发展

唐宋时期,罗汉形态在大众中广为流传,罗汉的造像艺术应运而生。用罗汉作为造像的主要题材,不仅是因为罗汉在当时所处的地位,更是对于我国的传统造像艺术中人物雕塑的主要表现。学者们对罗汉的造像结构进行观察,发现十六、十八罗汉绝大多数都是绘制于墙面或者布帛上面,较少的雕塑成单一的佛像。而五百罗汉由于数量较多,较为少见画像,绝大多数都是以金铜或者泥水完成的造像。罗汉造像艺术如同最初的佛教绘画艺术,并没有相关史书的记载。佛教的相关书籍中,对于十六罗汉以及五百罗汉虽然存在较多的记载,但是并没有针对罗汉的体态样貌进行详细的记录。罗汉造像千姿百态,他们的存在是我国造像艺术学者们的创作结晶,但是基于罗汉的狭义角度来讲,罗汉的持戒精准严格,且法相均较为庄正,但是实际的造像却呈现了万千的造像姿态,这是产生于历史发展中的误会。罗汉艺术发展至北宋时期,形成了两种艺术风格:一种为禅月样,一种为龙眠样。禅月样主要讲求野逸派,龙眠样则讲求世态相,以绘作线条来表达作品的艺术。

由于艺术的推进,罗汉形态不断发展,绝大多数的罗汉造像也都出现于唐末五代之后。例如,在龙门古阳洞中刻有的三尊佛像。此种现象的出现更是证实了我国罗汉形态的发展是基于唐末玄奘大师将《法住记》翻译之后所形成的。唐代的造像艺术发展尤为繁盛,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尤其多,这一时期的诸多罗汉造像主要是通过组群造像的方式完成的,换言之也就是一佛两侧有两个罗汉。罗汉原本就是佛祖的使徒,那么作为长者的迦叶和阿难就相对而立。五台山佛光寺原本的大殿内,两侧罗汉造像更是历经了时代的修改,使得原本的造像面貌经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其所展现的丰满的面颊以及温润的面颜,均体现了唐代的造像特点,足以被称之为唐代的造像珍品。

由于罗汉形态的发展日渐兴盛,受其影响的五代罗汉雕塑以及画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史料中,绝大多数老百姓出于对罗汉的喜爱,从而塑造了不同罗汉雕塑。针对此种现象的相关实物记载主要出现在江南,后因该地区为唐李氏实施了两代之治,所以发展至其他地区。比如江南地区仅仅在杭州的烟霞洞,就出现了十六罗汉、石屋洞的罗汉群像以及五百十六身罗汉的遗迹。且该处是发现最早的十六罗汉遗存古迹。该雕像所在的特定化雕塑环境,形成了不等距离不同动作的异处排列。较为常见的就是左右对称的造像格局,此种雕像方法在诸多古籍中都有所记载。例如,《咸淳临安志》中就有吴越王对于十二尊以及十八罗汉之数的记载: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梦至后来补刻为十八尊。

二、唐宋时期佛教世俗化发展对于罗汉造像形态的影响

唐宋时期的佛教艺术发展区域世俗化,是罗汉造像取得巅峰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对于罗汉画的兴起发展都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晚唐之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不断融合,且不断吸收外来思想,逐渐将造像艺术的发展趋于功利化。宋时,商品经济水平尤为昌盛,市民阶层也得以取得了较大进步,佛教的艺术世俗发展趋向尤为明显。因此,诸多艺术家在对罗汉完成造像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采用底层劳动人民为造像的主要模型。

唐宋时期,禅宗尤为兴盛,成为罗汉造像艺术发展尤为重要的社会背景因素之一。禅宗的起源是菩提达摩,兴盛于六祖,之后在中后期的晚唐阶段又逐渐形成了汉传佛教的主流,成为汉传佛教的象征。禅宗的出现,是对佛教实现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化表现,是我国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相融合的社会发展产物。禅宗基于本质上与我国的哲学较为接近,主张道法自然,随性随缘,顺其自然,真正的追求解放人性。禅宗的理念发展逐渐将宗教的威慑力淡化,使得佛教更加贴合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有更加清新的生活理念,逐渐具备了人性的诸多理念。

依照禅宗的教义,人世间的万物都可以作为禅宗的理念说明工具,比如山水海月、花树石竹,都可以成为禅宗理念的造像主体。而这正是体现了禅宗所推行的佛教融合人间信念的发展。而此种理念促进了罗汉造像的盛行发展,也促使了诸多艺术学家开始学习罗汉画作,罗汉雕塑融合人世间的万物百态于罗汉造像中,致使这一时期的诸多罗汉造像画作以及佛经图都开始发生转变,渐趋衰微,而罗汉造像以及禅僧的顶相图也日益发展流行。

以至于元代年间,罗汉形态在唐宋时期发展的基础之上继续发展,经久不衰。而造像艺术的发展延承了五代,在两宋时期,传统造像艺术特点还融合了西方乃至西藏的造像艺术风格,具备了较强的时代特色。

三、唐宋时期雕塑和绘画中的罗汉造像

两宋时期,罗汉的造像艺术发展尤为兴盛,五百罗汉造像尤为鼎盛。罗汉形态开始被整个社会阶层由高至低所接纳,罗汉绘画兴起,名家辈出。这个时期的罗汉造像承袭了唐风的发展,受到了西方天竺国家的影响,存在众多的发展文化古迹,其中尤为常见的还是五百罗汉造像,五百罗汉的造像形态艺术在这个时期发展达到顶峰。五百罗汉的最早传说起源是源自天台山。例如,吴越等人在天台山捐赠造五百罗汉铜像,后每年必去供奉,之后宋太宗又将五百罗汉像放置于天台山中。由于宋代帝王的不断参与,五百罗汉造像出现于全国各地。依照诸多史书文献记载,在汴京的大相国寺就造有五百罗汉像;在乾兴年间于檀香完成木造五百罗汉像、于广东南华寺存在木雕五百罗汉像;政和四年,河北修造五百罗汉像一尊。其中广东华寺仅存三百四十一尊罗汉像,具体的实物造像尤为流畅,神采飞扬,同时还兼备了浑厚质朴之风。部分造像之前还刻画了铭文标注,主要内容包括了该罗汉像所造像的年代,还有造像捐赠之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这些造像对罗汉造像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实证。

所有艺术均来自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造像者凭借自身的经验技术,融合诸多技巧创作出罗汉造像。基于不同的艺术创作理念,使罗汉造像形成丰富的特点。唐宋时期的罗汉造像绘画手法以人工笔迹为主,较少出现墨画,具体的造像技巧也主要为白描、勾染,具体的画作体裁形式主要为单尊多幅,以及单幅多尊,尤为常见五百罗汉卷轴。由于创作者自身的审美观点以及所形成的诸多思想感悟存在较大的不同,所以绘画技巧也存在诸多不同,而这些因素都会使罗汉造像存在较大差异。

总之,罗汉造像艺术创作的兴盛在唐宋时期,罗汉形态及其造像艺术给后世艺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深远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国民族发展中的自信化历程,更是多文化融合的完美象征。

猜你喜欢

罗汉禅宗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禅宗软件
佛教艺术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灵 山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少林功夫拳(四)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落叶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