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幼儿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分析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幼儿园成俊花
■甘肃省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一、家园共育,为幼儿家长补齐专业短板
针对不合群幼儿的家庭教育,需要以幼儿家长作为教育主体,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但是我们看到,大部分幼儿家长并不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经验,他们不熟悉教育学理论,不熟悉幼儿心理学,不了解不合群现象产生的诱因,也不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在教育经验和专业水平上的短板迫切需要弥补。开展家园共育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幼儿家长补足短板。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第一是向不合群的幼儿家长分享一些专业知识,包括提供幼儿心理干预课件、分享专业心理学教师讲座视频、提供不合群幼儿行为心理干预训练资料等;其二是经常和幼儿家长沟通交流,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提供建议和指导,协助家长组织家庭教育活动,跟踪幼儿家庭教育成果。比如,针对某个幼儿表现出的情绪暴躁激烈、容易攻击别的小朋友的现象,幼儿园教师可以就如何进行幼儿情绪管理、为幼儿提供情绪疏导技巧等方式来解决问题,避免幼儿因情绪暴躁、有攻击性行为而不合群。幼儿园教师在各方面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协助,这是保证家庭教育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二、开展家庭游戏互动,让幼儿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
幼儿不合群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幼儿是心理上对群体活动有畏惧情绪,总是主观逃避群体活动;有些幼儿则是存在认知或者行为障碍,想要融入群体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不会沟通、不会正确地表达感情和管理自身行为。针对幼儿不合群的诱因,家长在组织家庭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策略也应是不同的。进行家庭游戏互动,这是帮助幼儿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矫正幼儿行为认知障碍的有效措施。
对于家庭游戏,家长可以向幼儿园教师寻求帮助,借鉴一些适合家庭成员之间开展的团组游戏活动或者区域活动。比如家庭共同完成手工制作“创意树”活动,家长可以将家里的花卉植物作为树体,或者用铁丝铝丝、纸板等制作成树体,和孩子一起制作各种小饰物装扮这棵树。在活动中,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创意方法的设计都是以群组活动的方式开展的。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并适应群体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在心理上对群体活动产生参与感。如果可以将邻居亲友家的孩子聚集到一起,大家共同参与游戏,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在组织游戏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孩子在大家面前表现的能力、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孩子在群体活动中的自信和自主。比如在游戏中有违反规则的行为,可以鼓励孩子提出意见,纠正他人的行为;或者给孩子提供主动接触其他人的机会,以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乐意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家庭游戏活动中,随着游戏氛围的带动,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性格上的封闭或者沉默被打开,这对促进儿童心态个性的调整转变是有积极作用的。
三、利用绘本故事进行心理干预,消除幼儿心理障碍
绘本故事作为一种适合儿童的读物,在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引导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在幼儿园教育中,绘本阅读教学是常态化的活动之一。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也可以利用读绘本的方式去调整孩子的心理。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家长可以请幼儿园教师推荐一些适合不合群儿童的绘本读物,然后下载电子版或者购买图书给幼儿看。在绘本故事教学中,不建议单独地让孩子看绘本,而应由家长陪伴阅读,家长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讲故事等方式将儿童带入故事情境,在故事情境中实现教育启迪,转变孩子的思维和心态。比如《两个好朋友》的绘本,讲述了朋友之间因为介意一些小事情而引发争吵和不愉快的故事。作为家长应该将绘本故事和孩子自身情况结合起来,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合群、自信、开朗乐观的孩子。
四、进行社交实践,鼓励幼儿结交朋友
家庭教育不一定要局限在家里,家长应带领孩子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教育引导。开展户外社交实践活动,就是要从家庭走向户外,带孩子去公园、广场、车站、博物馆、商场夜市等,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培养孩子的个性,打消孩子在个性心态上的隔膜和消极因素。例如,家长带孩子到游乐场中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游乐项目,做海盗船、玩碰碰车、让孩子进入充气城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这就是很好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接触的小朋友可能是在幼儿园从未见过的,这种陌生的环境对于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互动,观察其他小朋友搭积木、玩沙土的方式;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交换玩具来玩;鼓励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争取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玩游戏的自由,学会和不同性格的孩子打交道。家长还可以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些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兴趣活动,比如夏令营活动、拼车郊游活动、科技馆游览活动、儿童机器人大赛活动等。要锻炼孩子的社会交往、群体适应能力,就要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交领域和多彩的社交生活。随着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的经验积累,其社交恐惧感将会逐渐消失,参加社交活动的热情会更加高涨,这都有利于改善儿童不合群的状况。
五、发展兴趣爱好,激发幼儿对群体活动的热情
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不习惯群体活动、性格孤僻或者暴躁,处理不好群体关系之外,也和孩子的自卑懦弱、缺乏自信有关。培养孩子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对改善不合群的状况很有帮助。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管是美术上的爱好还是对音乐的爱好,又或者是鼓励孩子学书法,多读书,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特长,并且有机会在同伴面前展示出来,这是建立自信的有效途径。随着幼儿兴趣特长的发展,他的自信心也会逐渐树立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消除懦弱自卑的情绪,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不合群”行为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学龄前幼儿正处于个性萌芽和初步形成期,家长和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不合群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开朗乐观、主动交往的性格雏形,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