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01-09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

天津教育 2020年35期
关键词:导图教师应知识点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 张 超

初中地理知识有信息量大与结构复杂等特征,学生急需能方便记忆知识点与串联发散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而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展示引导方法,主要通过文字描述与线条等方式,完整地展示出知识主副线关系,结合教学因子立体呈现教学重点知识,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与创新意识提升有着现实意义。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知识结构体系

地理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更利于识图与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缺乏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学习积极性与效率提升。思维导图属于新型教学手段,更利于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兴趣与求知欲望的激发,从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问题引导与小组讨论交流,更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从而实现知识体系自主构建。如在学习亚洲气候相关知识点时,先通过地理简图版画方式,组织学生回顾地图中的亚洲海陆与维度位置的知识内容,再引入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气候类型与东西降水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南北气候差异等各要素间的关联,让学生清晰认识并系统性地学习亚洲气候特征相关内容,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二)推动学生进步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成长环境与学习基础等个体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教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特征的同时,应利用思维导图灵活设置各类型与不同难度的问题,逐步强化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思想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思维导图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整合思维的强化,拓宽学生思维方式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带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生成性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难点,更是新课改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预设外的生成,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问题自主探究,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满足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在运用导图时应注重零散知识点的融合,以轻松应对超预设和生成等情况出现;对此,教师应加强应变能力等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切实发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作用价值,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对综合性较强的地理教学内容会逐渐产生学习抵触情绪。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传授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减少记忆负担的同时,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师生有效互动,更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教学任务布置更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所学知识内容。但影响学生预习效果的因素较多,普遍存在失去学习重点与盲目预习等问题,为提高预习成效,首先应给予学生预习方向,并在课堂上进行内容预告,利用思维导图的第一分支关键词,引导学生明确所需预习的内容。预习方式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传统粗放预习方式难以保证预习质量,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式,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需对教材图片与正文等要素进行序列划分,让学生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内容,同时加强学习印象。

(二)课堂教学阶段

思维导图更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计划,完全按照教学结合与问题前置等教学步骤进行,以确保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将所学知识内容随时记录在思维导图中,更利于知识框架的构建。教师问题设计与知识面讲解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围绕导图中的知识结构与关键词维度进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效控制导图呈现方式,以引导地理教学有序进行。如在《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明确制定思维导图,围绕内流区与外流区、外流河水文特征、内流河水文特征、京杭运河、湖泊概况五大第一分支关键词展开维度拓宽,以此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教师按照设计的思维导图展开问题情境设置与相关知识讲解,更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清晰与明确。在内流区与外流区相关知识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明确掌握内外流河与流区的概念,可提出内外流区如何划分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观看内外流区与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复合投影片,给予内外流区分界线与以往讲过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近似的问题启发,并进行内外流区分界线相关知识概念的总结;给出内外流区水量大小原因的问题启发,并进行知识概念总结;给出内外流区面积占比的问题启发,并出示图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东部多外流河与西北部多内流河”的问题,最后进行总结。教师采用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自然过渡,让学生通过问题思考方式学习各知识点内容,教师总结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最后进行大方向总结与讲解,更利于学生对内流区与外流区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采取同样问题串方式,按照思维导图分支维度的顺序讲解,可确保知识点整体性的阐述,规避了知识点丢落讲解等情况的出现,学生学习更系统与完整。

(三)课后复习阶段

地理学科知识交叉覆盖且跨度大,学生采用传统方式整理,会无形中增大工作量,复习效果不尽理想。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方式整理笔记,根据思维导图快速回忆起知识重点与细节,更利于知识延伸与补充,确保复习的全面性与直观性。尤其是地理练习题,知识涵盖范围广且杂,根据题目条件找到思维导图中整理的对应知识点,能快速发现不同知识点间的关联,可避免答题上的缺陷,同时达到了理想的复习效果。

三、结语

思维导图凭借图像线路直观呈现知识网络分级的优势,在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中环节实现了广泛应用,教师压力降低,教学流程与思路更加清晰简化,学生学习效率与复习成效加强,更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导图教师应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