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2020-01-09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

天津教育 2020年35期
关键词:司马光小伙伴动画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小学 丁 蓉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点内容,学好语文知识不仅是强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审美创造能力的关键手段,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之间密切相关。

一、兴趣引导,鼓励探究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顺应学生天性发展,在课堂上适时引入趣味性的内容加强兴趣引导,使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思维,共同深入探究学习教材内容与语文知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助讲故事、做游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究积极性与课堂教学参与程度。例如,为学生讲解《司马光砸缸》一课,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司马光砸缸”的动画视频,向学生展示砸缸之前的故事背景,随着动画情节逐渐推进,学生面对“小伙伴”掉进大缸里的意外事件也会随着动画里的人物一样紧张,此后,教师可以适当暂停动画,以动画故事中的情境向学生提问,“如果是同学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意外,我们应该怎么去解救这个小伙伴呢?”教师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快速集中起来,有的学生说要找水盆、水桶来把水舀出来;有的学生说可以在一旁告诉水缸里的小伙伴不要太慌张,尝试着用双手扒住水缸的边缘让自己浮起来;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搬几张凳子,大家一起站在凳子上把小伙伴拉出来……面对学生充满想象的回答,教师可以先给予肯定与鼓励。此后接着播放动画,将学生的目光重新聚焦于主人公司马光的行为上。当看到司马光沉着、机智地直接选择砸缸时,学生也会被这种冷静与果决所震撼,司马光在出现危险状况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和勇敢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展开语文知识探究。

二、关注基础,能力构建

语文基础是学生形成属于自身知识网络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应用魅力,从而不断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也间接反映出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往往与学生自身的阅读量息息相关。大量阅读、独立性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强化其语言理解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也应重视锻炼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其在阅读思考的同时多分析、多总结,将阅读的综合表达能力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如,为学生讲解《草船借箭》一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文章录音,结合范读语调、背景音乐等元素向学生初步传达这篇文章的大体内容与基调。其次,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细读课文,并要求其在阅读时认真梳理行文脉络,理清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此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明确推动小说故事发展的明线与暗线。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从不同人物视角讲述故事的课后练习,一方面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将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表达技巧。

三、思维培养,分析表达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文章时有可能会出现不同角度的解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身观点,并引导其积极吸收他人观点中的独到之处,从而实现集思广益,不断发散思维。例如,学完《背影》这一课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讨论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有的学生指出,背影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父亲无私的爱更是影响了作者的一生,背影所展现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事实上也是儿子对于父亲的爱;有的学生说,背影可能是作者出于愧疚心理的表达,因年轻时不珍惜、不懂父亲的爱而感到羞愧;有的学生则认为,因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作者要坐火车去外地,因此借助了父亲背影、父子情感载物,表达对家乡的不舍之情……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充分探讨、主动交流,根据他人的思维观点发散思维与理解,既刺激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更强化了他们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锻炼。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扩大阅读影响力,教师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读文章主旨,提醒学生可以“换个角度看世界”。

四、德育渗透,兼顾人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在语文教材中教育性的影响下,教师也开始逐渐借助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将教材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巧妙地渗透至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助于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科学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例如,《小猴子下山》启发人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想得到所有的好东西是不可能的,要学会知足,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在《挑山工》中,学生为挑山工而感动,深知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前进,脚踏实地往前走,总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在《难忘的泼水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并对优秀的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承;在《两小儿辩日》中,则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并且对于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应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应该不断学习,学无止境。同样,学习诗词歌赋时,教师也可以注重人文精神的凸显,将诗词中所蕴含的人文理趣为学生进行清晰的解释。例如,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具备攻克一切困难的雄心与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腐朽思想不可抵抗历史发展,而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常常比喻绝处逢生,或者用来形容别有天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司马光小伙伴动画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动画梦
司马光砸缸
我的小伙伴
“小伙伴”等十七则
司马光“警枕”夜读